关灯
护眼
字体:

金戈铁马燕山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了第一次保卫战的胜利。

    其后,运山城在抗蒙战争中,一直发挥着据点的作用,运山军民依凭着有利的地势,同心固守,蒙古兵面对陡峭的山崖无法施展其马上长技,屡攻屡败,运山成了蜀川名符其实的抗蒙八柱之一。1256年,蓬州军民在运山城东大门外的崖壁上刻下了著名的宝祐纪功碑,详细记叙了运山军民同心协力御敌之事。整块“宝祐纪功碑”有数百字,雕刻在陡峭险峻的一块巨大的山崖石上,字如斗大,气势恢弘,笔力遒劲,虽历经近八百年风雨沧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

    如今的东寨门,依旧可以看见一道拱形的石门,我曾于2008年、2010年,2012年前后三次到过这里实地考察,只见古时候留下来的东寨门非常高大坚固,寨门是用巨石、石灰、糯米浆汁等物浇筑而成,坚固异常。石门正上方有一半圆形石头拱券,上书“天外一峰”四行书大字,字如斗碗般大小,笔力遒劲。在东寨门附近石崖间,有三尊菩萨。此处为清平庙原址,庙宇早巳荡然无存。相传“文革”中,几尊菩萨被搬掉甩下山去,当地人传说,后来,有信徒抬菩萨安放回原处,时值大太阳,天气炎热,但菩萨抬到那里,太阳就阴到那里,其神其灵,成为人们长久的“谈资”

    1255年,蒙古贵族集合云贵数万各族军队和北方的大批援军南北夹击四川。蒙军铺天盖地,余玠、张迎祥、世显、孔先等著名川将和各路义军军民浴血抗击,两军血流成河,尸积如山,蒙军却并未攻破各处山城,最后退兵。但非常不幸的是,事后,不理政事的宋王朝却偏信奸臣馋言。认为余玠在四川聚众谋反,想自立“蜀王”因此被剥夺兵权,贬回原籍。余玠眼看自己的一腔卫国热情被浇灭,山河破碎,复国无望,悲奋交集,不久郁郁而终。

    运山军民惊闻余公辞世、哀号动地,施公哭曰:“余公辞世,毁吾长城,复国何年成矣”?

    1258年,蒙哥汗以号称十万之众攻蜀,在拔取阆州州治所在的大获城之后,亲率大军向运山城推进,于12月乙酉这一天,进至运山城下指挥攻城,他吸取汪德臣攻城失败的教训,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想一小小运山城,山高坡陡,围困久之必然导致运山城饮水困难,弹尽粮绝,不用一兵一卒就可攻取。但运山城山顶的平坝中有一口池塘,终年绿水盈盈,四季不干不涸。相传,这个池塘有个泉眼直通山下数十里外的嘉陵江水,所以,池塘水终年不会干涸,故名曰“天生池”天生池至今在犹存。几天过后,见敌军并无攻城的迹象,张大悦,施择善识破了蒙军的计策。这天,特意让士兵从天生池中捞出鲜鱼,并将储备的河舒豆腐、粮食等抛于蒙军阵中,高声说道:“蒙古鞑子,想食鲜鱼、豆腐否?”蒙哥汗见围困之下,守军还有水养鱼,有粮制豆腐,料想运山城战备储蓄丰富。于是改用降将杨大渊诱降,杨大渊将写给张大悦的信件用箭射入城中,说:“南宋王朝腐败,皇帝昏庸,奸臣误国,逼死余玠,自毁长城,张将军雄才大略,当为全城军民着想,运山孤城,迟早将会攻下,到时鸡犬不留,这必不是将军所愿,何不归顺蒙哥汗,将军得以高官厚禄,全城人得以保全性命”张大悦看后遂心灰意冷投降了蒙军。张大悦此人降元以后,官至阆、蓬、广安、顺庆等,路右副都元帅,封咸安郡侯。死后,埋葬在蓬安县锦屏镇石子岭村,据明正德蓬州志记载:张相公墓在州北三里处,左丞张大悦葬此碑刻翁仲见存,其子右丞张德润亦葬于州城西一里,人称小张相公墓。

    张大悦的叛卖使坚持抗蒙的转运使施择善遭到内外夹攻,由于寡不敌众,施择善只好带着不足百名侍卫打边打退,在州衙大院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杀,最后壮烈殉国。

    1259年蒙军攻克蓬州运山、南充青居山后进逼合州,在合州钓鱼城下遭遇合州知州王坚的坚决抵抗。当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第三代大汗蒙哥率领的铁骑军,以狂飙之势横扫欧亚大陆,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蒙哥因此有“上帝之鞭”之称。正当他调兵遗将,立志灭南宋,一统中原的时候,谁知从西北进军的部队,自恃精兵悍将、不可一世,却在巴蜀受阻,且损兵折将,大怒中的蒙哥率精骑四万,御驾亲征,于次年2月,兵临钓鱼城下。蒙古军硬攻了四个月,竟攻不破钓鱼城的一个角落。于是总元帅汪田哥向蒙哥皇帝献计,在钓鱼城前筑台造楼,高竖旗杆,再派士兵爬上度杆窥探城内虚实。一次不行再爬二次,最后汪田哥竟亲自爬上旗杆。可是就在这时,王坚下令开炮,硝烟弥漫之中,旗杆炸断,当场击毙了蒙古军的这个总元帅。转眼间又过了几个月,恼羞成怒的蒙哥亲自指挥攻打钓鱼城的两道城门。而守城军民则集中优势兵力顽强抵抗,在众炮轰鸣、万箭齐发的炽烈交战中,蒙哥中箭,翻身落马,只好下令撤围,退守到温泉寺(北碚北泉公园内)治伤。却不料伤势严重,无以为救,于同年8月,死在了温泉寺那冷冰冰的庙宇之中。

    蒙哥既死,蒙军被迫撤退。所以研究欧州战史的西方学者认为,由于“上帝之鞭”蒙哥大汗在重庆钓鱼城的摧折,蒙古铁骑大军继续征服欧亚大陆的行动被阻止了。而历史,不管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正是从这里发生转折的。

    明朝末年,运山城曾是支持张献忠的农民军队伍和地主武装的“义师”多次争战的地方,先后有数万人丧生。蓬州志:“厥后李光奇,僧容宏拾积骸而埋之,盖累累数万具也”

    1933年初冬,运山属川陕革命根据地范围,它是红九军防守的重要据点。红军八十一团的一个排和游击队,仅500余人,为掩护主力北撤,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杨森部混成旅和南充精练营4000余人的进攻,坚守三天三夜,顺利完成掩护任务,借助群众的帮助,留下少数人坚守阵地,其余从寨北面悬崖下山转移。

    1985年运山古城被蓬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保单位。2005年,运山古城旅游开发策划被纳入了蓬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着手对运山古城进行旅游综合开发,拟建红军纪念馆,南宋军民抗蒙纪念馆以及南宋一条街等。并将其建成蓬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南宋到现在,时间已近千年,从运山城的名字到燕山寨的称呼,一页一页的历史都告诉人们:那曾是一段峥嵘的岁月,那也曾是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更是一段英雄的传奇,那峥嵘,那辉煌,那传奇,不但属于历史,属于英雄,更属于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的蓬安人民!

    历史不曾遗忘——永远的蓬安燕山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