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戈铁马燕山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蓬安有古寨的地方很多:新河乡凉风垭有纪念三国时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幼时生活过的将军寨,鲜店乡有红四方面军徐向前元帅曾经战斗过的铜鼓寨,罗家、福德、银汉交界的地方有佛像林立的神奇的千佛寨,还有白莲教曾经战斗过的白云寨,如此等等,不一而举。在蓬安所有的古寨中,还有一个与合川钓鱼城一样齐名曾改变过世界历史与进程的被誉为“抗蒙八柱”之一的传奇古寨,人称燕山寨。

    据当地县志记载:燕山寨位于蓬安县河舒镇燕山村内,该山靠近嘉陵江,峭壁耸峙,山上土地平整,水源充足。因“山势突起,远望如崇台,近视如鸟将翔,晨披万缕云,俯视疑不属地”这个山看起来就像是一座时常在运动着的山一样,因此人称其为运山,又称云山,亦曰披衣山,燕山。运山“爰(yuan)有古寨”山下“蓝溪”(今清溪河)北流西折,像一根银带缠绕。远在唐代,山上即有“古刹雄峙(zhi)”“山顶中洼,有天生池,停水不竭,涨落与嘉陵江符。有鱼不常见,见则灾”蓬安燕山寨美丽的景色与神奇的传说,更因其抗击蒙军的特殊经历,使它成为巴地的名山。

    1234年,自从宋蒙合力灭金后,南宋也不断出兵北上恢复中原,宋蒙双方不断发生战争,在广阔的中原,蒙古军队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屡攻屡克,到后来,南宋的版图只剩下了江南及西蜀的半壁江山。

    在这种情况下,蒙军制订了先取巴蜀,然后顺长江东下攻取临安的战略计划。这时的由于重重设防,加之蜀道天险,蒙军攻不进来,于是以十万骑兵为先导,从汉中越米仓山入蜀,四川安抚制置使陈隆之被生擒,遭蒙军杀害于汉州(今广汉),南宋西部防线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面对军事上的节节败退,宋理宗启用湖北人余玠(1198-1253年),余玠是南宋抗蒙名将。并给了余玠一个特权:“任划全蜀,应军行调度,权利便宜施行”理宗的信任,让余玠颇为感动,当即表示:“玠亦自许,以十年为期,当手挈(qie:带领)全蜀还本朝”临行前,理宗还特别语重心长的告诫余玠:“当为西蜀经久之谋,勿为一时支吾之计”

    余玠于1243年春抵达重庆。余玠一到重庆府,就立即着手开展工作,整顿财政,兴屯田、明赏罚,大力招引人才。并下令说:“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知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轻庭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其求贤若渴的精神吸引了四面八方许多有识之士前来献计献策。余玠的真诚也感动了播州(今贵州遵义)冉进、冉璞两兄弟入川来见余玠。冉氏兄弟对余玠的详细进言是:“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余玠采用了冉氏兄弟守点成线的抗蒙战略方针,以重庆为中心,修筑青居、钓鱼、大获、云顶等数十座城堡,皆靠山而建,傍水而居。将各州县郡均设于这种依山而建的堡垒里,屯兵聚粮,一遇蒙军进攻,即将军民撤退到堡垒里,坚守不出,使蒙军无法破坏地方政权,而又无所得。针对蒙古骑兵的特点制定出的这种良策在后期的蒙宋战事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余玠从北到南,所建筑的一系列堡垒主要有:

    1、大获(今苍溪县),保卫着四川的北方门户。

    2、运山(今蓬安县)守卫着嘉陵江上游。

    3、得汉(今通江县),依山而建,利州失守后,是四川北面最前沿的阵地。

    4、白帝(今奉节县),扼守长江通道。

    5、苦竹(今剑阁县),依山而建,成都的北大门。

    6、青居(今南充市),扼守嘉陵江中游,川西、川北、川东的连接点。

    7、钓鱼(今合川市),扼嘉陵江,渠江和涪江三江之口,拱卫重庆的门户。

    8、云顶(今金堂县),扼沱江外水,西控成都平原以拱卫成都。

    然后移成都,蓬、阆、夔、合、顺庆、隆庆八州府治其上,号称抗蒙八柱。

    经过余玠数年的努力,全川形势变化很大。由过去蒙军南下势如破竹无所阻挡,变成蒙军处处遭阻,步步受拦的局面。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为了报答理宗的信任,余玠用八年时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战区城防要塞防御体系,恢复了人们抗蒙的信心。还多次主动出击打击蒙军。

    1245年夏,余玠为检查落实战备部署,风尘仆仆赶到蓬州运山城,受到了运山军民的热烈欢迎。在运山城守备将军张大悦,转运使施择善等引导下,余玠视察了运山城的防务,运山城位于山顶上,四周悬崖峭壁,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川东北一道重要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余玠边走边看,边听取张大悦、施择善的汇报,对运山城的战略部署、军民的士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对城堡规模较小,民居、市井、军营混在一起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于是下令“别民居,分划市井,”加固城堡,并修建州学,建孔殿、寺庙、神祠,决心把运山城建成嘉陵江中游,川东北抵抗蒙军和打持久战的坚强堡垒。

    从1245年夏开始,运山军民就按照余玠的部署“上下一力”全体出动,不分昼夜,于1251年完成了全部建城任务,内外三道城墙,十二道城门,那沿着悬崖峭壁建筑的环山城堡,绵延数里。同时,将蓬州州治以及朗池、蓬池和属于果州的相如等县治都迁上了山。运山一时成了一州三县的治所。奠定了运山城坚持长期抗战的坚实基础。1251年,蓬州军民在第三道城堡西大门外的崖壁上刻下了著名的移治碑以纪余玠徙州县之功。而运山城也成为当时蓬、营、仪的政治军事中心,嘉陵江中游抗击蒙军的重要据点。

    1246年春,运山城作为州治后,在山城建筑还没有全部竣工的时候,擅长山地作战的蒙军骁将汪德臣率领部卒强攻至运山城下,遭山上守军滚木擂石的还击,守军们用箭射,用石头砸,对冲上寨门的蒙军就用刀砍或长矛刺,打退了蒙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汪德臣的坐骑被击毙。蒙军死伤无数。蒙军骁将汪德臣的弟弟汪直臣被守军的飞石击中,毙命于运山城下。汪德臣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撤军。运山城作为州治后,取得了第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