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相如故里寻相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文君成功夜奔,从临邛连夜赶至成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他们相濡以沫26年,相如病逝,文君对着空床默然静坐,守持9年,有时竟然忘了睡觉的姿势景区里还有天然的夫妻树,连理枝,树旁建有情侣楼,以此纪念这位从蓬安走出去的伟大文学家。

    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司马相如为“蜀郡成都人也”那么司马相如究竟是成都人呢还是蓬安人呢?司马相如究竟与蓬安有什么关系?难道司马迁老先生记错司马相如的籍贯了?其实司马迁老先生没有记错,但司马相如是蓬安人的结论也没有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为什么这样说呢?

    清代著名学者王培荀(1783——1859年),一生博学多识,勤于著述,在其听雨楼随笔卷七相如故迹中指出:“人皆以相如为成都人,实今之蓬州人,后迁成都,又居临邛,三处皆有琴台。蓬州,隋之相如县,以相如所居之地而名。明初,乃省入蓬州。其故宅在州南,琴台在宅右,傍嘉陵江。”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蓬安著名文史学者邓郁章、赵正铭等人多方考证和研究得知:司马相如出生地是四川蓬安县,成都是司马相如的落籍之地。近30年来,学者们查阅大量资料,从多方面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目前学界对司马相如的出生地已经基本达成了一个广泛的共识:司马相如出生于蓬安,生长在成都。蓬安是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第一故乡。

    蓬安境内至今仍遗留有司马相如当年生活和成长时的十大故迹:一、相如故宅;二、相如坪;三、洗笔池;四、舞剑台;五、弹琴台;六、慕蔺山;七、卓剑水;八、相如里;九、文君里;十、长卿祠。

    蓬安县旧志明确记载,汉代辞宗赋圣司马相如曾“营别业于此”在今天的蓬安县锦屏镇原蓬州州衙后面,至今仍有相如故宅、相如坪、相如琴台、洗笔池、慕蔺山。琴台,又名相如琴台,位于蓬安锦屏镇内,是后人为纪念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而修建的。台高2米左右,周围长10米,台左是玉环溪,再过去是玉环山,台前有一大池,人称洗笔池,池周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每逢晴夜,皓月当空,琴台月景映入池中,格外引人入胜,人称“琴台夜月”琴台夜月和“嘉陵晚渡,牛渚渔歌,五马排空,广慈晓钟,马鞍樵唱,石壁睛云,双蓬叠翠”一起合称古“蓬州八景”明朝四川学政卢雍曾在其蓬州八景诗中明确记录了当时的相如琴台,诗是这样写的:“县废名犹在,琴亡台未荒。临邛卖酒处,千载共清光。”

    锦屏镇西有慕蔺山,司马相如幼时小名“犬子”就是狗娃儿的意思,相如少时读战国时蔺相如的故事,敬慕其为人,遂更名为“相如”慕蔺山上至今仍有舞剑台等遗迹。相如里、文君里是锦屏镇嘉陵江畔两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它是后人为了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后回故乡探视而命名的。

    司马相如与蓬安的血浓于水的历史渊源,还是又得从蓬安的历史沿革说起,蓬安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继而灭巴,设置蜀郡、巴郡之后,十分看重“天府之国”的发展,便陆续将中原人口迁徙到巴蜀。巴蜀人口稀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中原许多有眼光的人也响应号令,迁来巴蜀垦荒种地、开矿经营。就好比后来清朝初年的湖广填四川一样,秦灭巴蜀之后,司马相如的先人们便响应当时朝廷的号召迁移到了今天的四川省蓬安县境内,公元前179年,司马相如在这里诞生,少儿时期在此度过,发蒙读书,后来又随家迁往成都。

    据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记载,司马相如有自叙之作,而司马迁作司马相如列传,即本于相如自叙。也就是说,司马相如自记为“蜀郡成都人”而司马迁照抄而已。对此,刘知几就提出了批评。史通?序传有云:“司马相如始以自叙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也就是说司马相如在自叙中只记了少年以及成人后的生平,没有记录自己先世的籍贯和自己最早的出生地,故自言“蜀郡成都人”而“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了。

    司马相如出生于蓬安,蓬安是司马相如的出生地和第一故乡。这从蓬安县古时候的县名中也可以得到有效证明。蓬安在历史上曾经有865年历史被称为相如县。在封建时代,郡县的设置是朝廷的一件大事。相如县的设置,必须得经过地方官吏层层上报,最后由最高决策者审查设置理由和命名依据后方才能够获得批准。同样酷爱文学的南朝梁武帝萧衍十分仰慕“一代辞宗”司马相如,因此专门在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在司马相如的故里划安汉县地设置新县,以“相如”作为县名。县治在今蓬安县锦屏镇。北周(557年-581年)地理文献周地图记最早记载了设置相如县的缘由。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一六七州郡部十三?果州引周地图记云:“相如县有司马相如故宅,因以名县。”设置相如县的原由就是因为其境内保存有与司马相如有关的历史遗存。

    在司马相如的出生地蓬安县锦屏镇,至今除了仍遗留有司马相如当年生活和成长时的十大故迹外,还保留有文庙、武庙、龙神祠、玉环书院、城隍庙、真武宫等名胜古迹,众多的古街古树,不少明清民居也完好无损,古城墙、城门拆毁后原址尚在,数段残垣依稀可见,汉砖汉瓦俯拾皆是。专家学者将其称为“相如故城”这里曾是南北朝梁代以后嘉陵江二级台地上仅存的,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州县同治的古城池。其颇具匠心的设计,形成了一座太极太玄城:从东北至西南纵贯全城的玉环溪,把古城分为鱼形的两半,犹如小太极;古城与嘉陵江之间的漫滩湿地和形如玉带绕城三面的嘉陵江,成为了天然的大太极。相如故城至今古城肌理和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古建筑群和古街区犹存,被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先生称为“巴蜀风水太玄城”、“天地自然之图上的秀珍古城”、“太极图相如故城”千年历史的积淀,相如故城表现出明显的川东古城的特征,其中众多的历史建筑由于相如故城作为嘉陵江沿岸的州城之一,与上游的阆州和下游的果州一样,在历史上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旧城古建筑群的设计和营造,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在建筑史上的技术成就,体现了地方民族审美习俗的精神追求,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相如故城已与隔江相望的周子古镇以及新县城在2007年合为一体申报成为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