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玄宗与蓬安龙云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蓬安有名的古寺很多,奇秀巍峨的唐时名山龙角山里的龙角寺,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游学蓬安时曾经寓居过的银汉来苏寺,中华乡境内充满无限神秘色彩的崇庆寺,大深南海景区里香火鼎盛的南海寺,金甲乡充满传奇色彩的焰山寺,几乎乡乡有寺,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在蓬安众多有名的古寺中,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有着千年历史富有传奇色彩的蓬安龙云寺。

    “自古名山寺占多。”龙云寺自然也不例外。龙云寺位于蓬安县城西19公里处的龙云镇境内的龙云山上。传说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坐镇剑阁,一天早晨,登高南望,默数山头,当数到第108个山头之时,只见云烟浮动,状如游龙,诸葛亮马上派人前去打探,打探之人回来报告说,那山名叫龙云山,山下数里之外有一口深不见底的龙潭,诸葛亮听说后,便下令修建庙宇于龙云山上,以镇潜龙乱动。

    现在要去蓬安龙云寺,须得从蓬安县城乘车大致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便可以直达龙云寺山下的公路旁。坐在车上,老远便可以看见红墙碧瓦的龙云寺隐隐约约地坐落在高大巍峨的一座大山上,只见群山绵延,好似龙身;山势嵯峨,宛如龙形;山峰挺立,俨然龙头;古木参天,恰似龙角;据传龙云山山峰还天生龙眼一对,山下数里之外还有龙潭,直通波光潋滟的嘉陵江,龙云寺所处的龙云山两侧排列着9条支山,好像9条龙缭绕在它的四周,山上山下一年四季皆云遮雾绕,而古寺则正好修建于龙头之上,当地人传说此为“九龙捧圣”之风水宝地。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龙云寺的神奇究竟在哪里呢?据当地县志记载:龙云寺建于唐太宗贞观9年(公元636年),距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建寺1370多年来,龙云寺曾三易其名,最先名为龙云寺,其次更名为龙潭寺、龙游寺,最后仍复旧名龙云寺。唐“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入蜀避难,曾令张僧繇等人在蜀中广建寺庙,雕塑佛像上万尊,求佛庇佑大唐江山,曾赠给蓬州的龙云寺佛像一尊。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李亨于甘肃灵武即位称帝,也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唐肃宗其堂弟李瑀因不满李亨称帝,公元759年冬,唐肃宗将汉中王李瑀贬至蓬州任刺史,汉中王李瑀曾游历此寺,将寺庙改名为龙潭寺,因汉中王李瑀系唐玄宗长兄李宪之子,系龙子龙孙,后扩建寺庙,又改名为龙游寺。公元760年,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被贬为蓬州长史时,也曾游历此寺,并为古寺亲书寺名“龙云寺”三字。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明监察御史卢雍巡视川北时,曾作游龙云寺诗:“梓剑峰恋脉尽头,龙潭无底白云浮。曾经兵燹重开寺,有好江山未起楼。翠竹轻风禅榻午,黄杨疏雨佛堂秋。欲题诗句苍崖满,安得山中十日留。”

    一千多年来,龙云寺曾三次被毁于兵燹(xiǎn)战火之中,但是勤劳勇敢的蓬州善男信女们又三次积极筹集善款重修了寺庙,而且一次比一次重修的规模更大。直到1972年,因当地修建学校,龙云寺又遭拆毁,古寺里仅两棵古树侥幸得以幸免于劫难。1993年春,龙云寺又得以复建,由遂宁灵泉寺大和尚释广大(俗名张胤龙)来寺任主持。

    佛说:“前五百年的修行,才换得今生的一次回眸。”走进如今的龙云寺,俨然走进了一个清幽宁静的世外桃源一般。龙云寺整个寺庙就修建在龙云山顶平地之上,整个布局宛如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一般,宽大的院坝中间安放着高大的香炉、拜台,香烟袅袅而生,仿佛有仙鹤盘旋飞舞环绕其上。院坝里有两株高大茂盛的黄角树,树冠亭亭硕大如华盖。左边是大雄宝殿,殿外植有万年青,殿正门上方与两旁门柱之上赫然书写着殿名以及一些阐释高深禅理的楹联,正殿里供奉着慈祥庄严的佛祖、观音、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等神像。殿内香火明亮,梵音袅袅。走出正殿,右边是观音大殿,据称龙云寺里的观世音菩萨非常灵验。殿内供奉着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塑像,观世音菩萨慈祥地端坐于高洁素雅的莲台之上,法相庄严,两眼向下凝视,仿佛若有所思,又仿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在凝神静气地聆听着人世间的一切苦难的声音一般。

    据当地人盛传,当年龙云寺里还有一位闻名遐迩救苦救难的“活观音菩萨”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姓郭的女子,不知其娘家何许人也。她从小过继给当地一位刘家当童养媳。刘家亦穷,令郭氏每天上山割草。丈夫刘世秋尚未圆房即外出未归。有一养子叫刘秋武,孙子刘羊娃。郭氏每天上龙云寺割草,实则是在寺庙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翻转背篼盘腿坐禅,每每到了回家的时候便翻转背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