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情系嘉陵第一桑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情系嘉陵第一桑梓

    蓬安是司马相如故里,地处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北与朱德故里仪陇相邻,东南与邓小平故里广安毗连,幅员面积1332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奔涌不息的嘉陵江,宛如一条玉带纵贯蓬安89公里,造就了蓬安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孕育了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山、水、城相融一体的独特美景。嘉陵第一桑梓,汇集了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巴蜀文化独具影响力的发源地、千古浪漫爱情圣地、天地人合一理念的展示台、嘉陵江农耕文明等五大品牌资源,景区突出“最浪漫的休闲家园”主题定位,以嘉陵江为轴线,分为“一江、两岸、三段、四功能片、十三区”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体现了相如故里独特的浪漫风情,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成为了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中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区。

    滨江文化休闲区

    滨江景区是从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主入口进入的第一个生态文化休闲景区,位于嘉陵江东岸山水之间约1000米长的狭长地带。这里既是近距离观赏嘉陵江和水平眺望对岸漫滩湿地江上田园风光的最佳位置,也是进入周子古镇景区的重要通道。滨江景区主要有集中体现川东北传统建筑风格的特色主大门和江之楼休闲中心,重点展示嘉陵江流域主体文化——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渔、耕、桑的精美雕塑和相如故里的主题文化——汉文化的地景浮雕,突出反映嘉陵江水上交通要道厚重历史的古码头——千年古渡周子码头,还有野草丛生、翠杨掩映和皂角树与黄桷树连体而生相拥相缠的奇特自然现象等景观。滨江景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独一无二的景观设计造型,令人惊叹的天然秀美景色,会给你提供享用不尽的视觉大餐。

    这些景点,从主入口进入,依次是:

    桑梓广场:桑梓广场是“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的入口主题广场。广场上的大型青石照壁,正面雕刻着反映蓬安汉代时期繁荣景象的农耕生产生活场景,背面雕写着用700余字浓缩蓬安历史和美景的相如故里赋。走近照壁,你就进入了蓬安的历史燧道,它会带你一步一步揭开相如故里之谜。伫立桑梓广场,碧绿如蓝的嘉陵江,犹如玉带缓缓从你脚下飘向天际。抬眼对岸,漫滩湿地上与江水相依偎的树木和水草,构成了美不胜收的江上田园风光图,让你仿佛看到了海市蜃楼;极目西望,若隐若现的相如故城,会让你浮想联翩;转视周遭,逶迤连绵的青山,会让你忘却身在何处。从这里开始,你将被蓬安闻所未闻的历史文化积淀,见所未见的人间美景所包围、所淹没

    特色主大门:雄伟壮丽的主入口大门,位于景区南面,也称钟情门。此门共有35根立柱。这35根柱子,有着深厚的寓意。据史料记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恩爱生活26年后,司马相如辞世,卓文君在思念中渡过了9年,其后也追随司马相如而去。这35根柱子,就是家乡人民纪念他们35年无绝衷的恩爱情感的载体。柱础上,雕刻着汉代文化元素符号,展示着汉代文明。

    江梓楼休闲中心:江梓楼是一座三层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200m2,集中体现着川东北的独特建筑风貌。其秀美的风姿,宛如一位临江而立的古典美女,撩拨着你一亲芳泽的欲望。此处作为休闲中心,楼上设置有格调高雅、古韵十足的茶室,坐在上面,推开窗户,可以一边品中国的茶文化,一边赏嘉陵江美景。夜晚,在滨江广场上品茗饮酒,享受河风,观赏夜景,闻听民歌民调,笃定你会变成神仙。从江之楼休闲中心到千年古渡周子码头的1000余米滨江地带,是集中展示相如故里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的露天博物馆。其间,分布着桑、耕、渔三幅主雕,远古历史、文化、生活场景再现和自然美景描绘的多幅地景浮雕,瀑布、神龙泉、夫妻树等景观,还有高大茂盛、遮蔽日月的杨树林和丛生的芭茅、野牡丹等多种野生植物群,形成了一座相如故里独有的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露天博物馆。

    亲水平台:伸向江面的亲水平台,犹如美女的裙裾,走在上面可以满足你的多种奢望:侧耳凝神聆听江水的呢喃;掬一捧绿感受江水的温润;溅水嬉戏体会江水的多情。

    桑、耕、渔雕塑:沿滨江景区草木茂盛的1000余米自然山体翠绿丛中,均匀地座落着展示嘉陵江流域古老生活场景的桑、耕、渔三幅主雕,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内涵,让人痴迷沉醉。这三幅雕塑作品及瀑布景观、神泉景观、沿山架空栈道和步道上的历史文化地景浮雕等,是四川有名的雕塑家严永明先生及其麾下的四川多维雕塑设计研究院的精品力作。置身其中,你可以充分感受历史和现实的绝美统一,充分体会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充分享受难得一见的精致和精巧。历史文化地景图:与桑、耕、渔等历史文化作品相呼应的,是滨江步道上几百米地景长廊。这些汉砖和历史浮雕,会带你穿过无门之门回到几千年前的相如故里,让你充分融入当时的生活。

    瀑布景观:这一瀑布景观是变废为宝的最好实例。瀑布的水流,来自山上的自来水厂,其水源是自来水厂排放的清洗水池的非饮用水。通过景观的打造,变成了美丽的瀑布。那时而潺潺的涓涓细流,时而轰鸣的磅磗水体,形成了独特的魅力。架空栈道:这个栈道掩藏在高大的杨树林和茂密的野草丛中,离地面约50公分,总长约500米,用纯天然材质的木头修建而成。设计这个栈道的理念,就是让游人轻轻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融入自然、呵护自然。走在上面,可以尽情呼吸野草的芬芳,聆听野草的心声,感觉自然界生命的活力,激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回归大自然的欲望和向往。

    神龙泉:神龙吐出的这股泉水,是当地百姓争相挑回烧茶做饭的神水。此泉长年不干,源源不绝。据说这水具有消暑解渴、祛病健身的保健功效,多年来被人们视为神泉。根据化验结果,水质确实良好,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游到这里口渴了,舀点水喝,那种爽彻心肺的凉意,会让你永久回味。

    夫妻树:这株紧紧缠绕、相拥而生的黄桷树和皂角树,讲述着相如故里民间长久流传的一个故事:一对生活在江边的恩爱夫妻,在洪水巨浪中战水神斗恶浪,生死相依。双双遇难后,这株树就是他们的化身,人们呼之为夫妻树。

    千年古渡周子码头:在水路作为交通要道的古代,嘉陵江边的这座古码头,一直演绎着两岸百姓和过往商人的人生故事,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这个千年古渡,原来叫舟口,因宋朝理学大师周敦颐曾在此登岸,人们遂呼为周子码头。古码头上的石雕和铜雕等文化装饰,反映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凤求凰的爱情故事,周敦颐在周子古镇讲学的历史故事,纤夫拉船、艄翁撑桨、码头搬运、行人赶场等生活场景,以及嘉陵江山水、周子古镇风光等自然美景。站在码头上,你可以穿梭在相如故里的历史和现实之间,品味人生,品味生活。

    周子古镇景区

    周子古镇景区以周子古镇为主体,约10000m2。古镇在嘉陵江东岸依山而建,从江边蜿蜒向上,直达龙角山景区。周子古镇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现保留着顺河街、下河街、新华街、红军街等四条古街区,存有首尾相连、错落有致的明清风格穿斗式木结构民居5000余套(间),还有武圣宫、万寿宫、濂溪祠等遗址遗迹。近年重建的九龙壁、周子茶楼、周子客栈、濂溪祠和爱莲池等仿古建构筑物和水井湾仿古建筑群,与古镇风格完全一致。古迹方面,还保留有盐铺、米铺、缝纫铺、铁匠铺、药铺等古商铺,沿街民居门外的鹅卵石凳子,古盐店街石阶上的拴马孔,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镇北门石墙上留下的标语等。清代曾任江西州判的蓬安人伍联芳诗赞周子古镇云:“一条襟带隔蓬州,数里平沙接渡头。云里鱼鳞江上市,镜中蜃气水边楼。”短短四句,写出了周子古镇美丽的风光。周子古镇蜿蜒曲折的坡型古街布局、原汁原味的石板街道、古旧纯朴的民风民俗,无不彰显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的人群走近它,感受它,体味它。影视界的编导们已经把这里作为影视拍摄基地,电影爱亦无声、乡村故事、水雨童话、沉默的马鞍以及少年朱德的部分场景,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财神楼:古人认为,周子古镇位于河湾的弯弓外,风水不好,是一块凶地,不聚财,且有杀气。为了弥补地理缺陷,古镇商人筹资在镇口江边修建了财神楼,供奉着财神、文昌、龙王三位神仙,祈望神仙保佑古镇居民平安吉祥,升官发财。该楼始建于唐朝初年,为四层攒顶式开放阁楼,后因历史变迁,年久失修而损毁。现在的财神楼复建于2006年,其布局及风貌等均依历史,并进一步丰富了财神文化内涵。据考证,此楼是嘉陵江上唯一的一座财神楼,是周子古镇镇山镇水之宝,被誉为“嘉陵江畔第一楼”财神楼既是朝拜之地,也是从江边观古镇全貌和嘉陵江风光的最佳位置。

    打铁铺:这个打铁铺是周子古镇古商铺的一个缩影。其手工操作方式,是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不发达,生产水平不高的体现。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打铁铺,属于古镇唐姓的一户人家,至今仍是唐氏两兄弟在经营。看着火炉中溅出的铁花,听着叮当作响的打铁声,你会以为时间倒退了,回到了远古的生活。

    刘家大院:刘家大院是古镇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之一。内里的四合院布局和小巧的天井,体现着古代人们的建筑理念和审美观。紧凑的房间结构和生活内容安排,表现了古人对空间的最大利用。现在这里已开辟成一个游客接待点,可供十多人吃住和休闲娱乐,在此可以深入体验古镇风情。

    武圣宫:古镇人民既朝拜文财神赵公明,专门在财神楼上供奉了他,也朝拜武财神关羽,专门在古镇的山上建了武圣宫。从前有三重大殿、敞亮厢房和宽阔台阶的武圣宫,现今只剩入口处的石门牌坊和门楣上刻写的“武圣宫”三个字。按规划,此宫将在不久的将来恢复建设。

    濂溪祠:大约在公元1056年到公元1061年期间,宋朝理学大师周敦颐到相如故里朝圣司马相如,曾在周子古镇开筵讲学,给古镇学子传授伦序大义。在紧临古镇的水井湾,有一个景色十分迷人的莲池。莲池周边,竹影婆娑,杨柳轻拂;池塘水里,莲叶水灵,莲花娇艳。一生酷爱莲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品格的周敦颐,讲学闲暇时,就来到池边漫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给学子解疑释惑。传说周敦颐脍灸人口的名著爱莲说,就是在池边赏莲花时受到启发写出来的。文章赞莲花是“花之君子”对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的品格大加称赞。

    周敦颐离开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他讲学的地方建了一个祠堂,取名濂溪祠。在祠堂内塑了他的肖像,并将爱莲说刻于祠内,虔诚朝拜。人们把莲池,也命名为爱莲池,精心加以呵护。当年的濂溪祠已被毁坏,只剩遗址。现在的濂溪祠是打造旅游后,复建在爱莲池旁边的,里面塑有周敦颐的座像,刻有爱莲说和太极图说,展出着与周敦颐有关的著述和历代名家对他评价的字画等,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