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的蓬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1332平方公里。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为这方山水积淀下深厚的底蕴,自然给这片热土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蓬安,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公元507年置相如县,557的设蓬州,1913年改蓬州为蓬安。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唐代诗人元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宋代大文豪苏轼都曾在蓬安留下了显赫的政绩或宝贵的墨迹。境内出土的汉陶、唐镜、宋瓷,工艺精湛。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农学家兰梦九、哲学家伍非百、藏学家张恰荪、数学家物理学家魏时珍、革命先烈王白与等历代英豪。一代又一代的蓬安人,以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的追求和奉献,创造了和创造着自己的历史。

    这片富饶的土地,融合着大自然的恩赐和蓬安人的睿智,青山绿水交映,风景名胜遍布。琴台夜月的落寞惆怅,嘉陵晚渡的诗情画意,牛渚渔歌的愉悦欢欣,五马排空的磅礴奔放,广慈晓钟的凄冷孤寂,马鞍樵唱的恬适雅致,石壁睛云的绚丽多姿,双蓬叠翠的蜿蜒葱茏,古“蓬州八景”令人美不胜收;小乐山群佛雕像的巧夺天工,千里嘉陵第一坝的恢宏气势,巍巍龙角的纵横英武,滔滔嘉陵的飘逸俊秀,大深南海的神秘幽深,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避暑山庄的清凉静谧,新“蓬安六胜”令人留连忘返。一代又一代的蓬安人,伸开热情的双臂,广迎八方的游客。

    自然地理

    蓬安县土地面积为1332平方公里,折合为199。8万亩,其中耕地占39。62%,园地、林地、疏林草地占45。68%,水域占6。06%,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5。2%;全境从西北至东南呈长条状,纵长横短,略似一条吐丝蚕。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浅丘带坝为辅,类型多样,平坝、台地、浅丘、深丘、低山、河谷兼而有之,适合于农业生产的立体布局。

    蓬安县境里有大小溪河104条,总长600多公里。嘉陵江自县西北平头乡的古鸭滩进入县境,东流西弯,转山绕坝,蜿蜒流经16个乡(镇),由县西南猫儿溪流出县境,境内流程长达89公里,年过境水量220。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占全县幅员面积90%,嘉陵江上游兴建的马回电站栏河大坝享有“千里嘉陵第一坝”的美称。

    蓬安县资源丰富,植被种类繁多,主要有楠木、香樟、泡桐、槐树、柏树、马尾松、慈竹、银杏、红豆等18种珍希树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菜、花生、蚕茧、烟草、黄麻、生姜、柑桔、桃、李、柚等闻名中华。蓬安县享有“中国锦橙第一县”、“南方制种大县”美誉,先后被国家、省列为商品粮大县以及柑桔、蚕茧、生猪、水产开发基地县“石孔贡米”香飘华夏“天府花生”畅销全国“锦橙100号”风流曼谷,优质蚕丝留洋美日,江河养殖独领风骚。矿藏有砂金、锆石、氯化钾、井盐、芒硝、石膏、石油、钛铁、天然气等有待开发。

    历史沿革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五千年的蓬安,蓬安的历史源远流长,约从公元前七世纪起,蓬安属巴国地。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秦灭巴国后属郡;惠文王更元后九年(公元前316年),属巴郡阆中县。

    南朝梁时,县境始置县,北部为大寅(后改名蓬池),南部为相如。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北周所置蓬州由安固(今营山境)徒大寅,南宋淳祜(1241—1252)间,徒治今河舒镇燕山寨,元至元十五年(1278),再徒至相如,至元二十年(1283)设立蓬池县。明太祖洪武(1368—1398)国,设相如县,直属蓬州。清世祖顺治七年(1650)蓬州改为不领县的县级散州。

    民国2年(1913),废蓬州改名蓬安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县城所在地为锦屏镇),1952年属四川省南充专区管辖,1968年为南充地区管辖县(县城所在地为周口镇),1993年起为南充市辖县。

    风土人情

    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就生长在蓬安。如今,这座建制达2000多年的古县,处处充溢着相如文化的浓烈氛围。

    在周(口)河(舒)一级公路上,新矗立起一个气势恢弘的古典式建筑———相如汉阙牌坊,它是由省博物馆魏学峰担纲设计,投资230余万元修建的,上有省作家协会主席马识途题写的六个端庄汉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