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利溪古镇一座廊桥的遗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蜿蜒曲折潺潺流淌的小溪,高大坚固凌空飞渡的廊桥,气势恢弘风雨沧桑的大夫第,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伍家花房子,晶莹如玉赛雪欺霜的利溪粉丝,以及相传司马相如曾经寓居过的风景如画的两河塘故地那婉约多情的山水,那青翠碧绿的萋萋芳草,那满目的古韵今风,一切的一切,都仿佛一个沉睡千年而醒来的梦,正穿越千古的美好时光,姗姗地向我们走来。

    那是一个美丽神奇而钟灵毓秀的地方:那里山水含韵,那里碧玉成溪。那个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利溪。

    和闻名遐迩的蓬安周子古镇一样,其实,利溪也是一个风光秀美人文厚重的古镇。也许只是缘于深藏在嘉陵江畔青山绿水的最深处,宛如一位待字闺中羞答答的少女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样,因此外界的人们很少发现其惊艳的美丽,乃至于古镇长久以来湮没于历史尘埃的深处,令人唏嘘和遗憾不已。

    拂出岁月的尘埃,翻开沧桑的历史卷册。据史书记载:利溪镇位于蓬安县中部,县城西南面,属浅丘地貌。利溪镇历史悠久,南北朝(公元502--557年)、隋(581--618年)代,设相如县,其治地设在现利溪镇冯家坝村境内的“两河塘”(清溪河、河舒河交汇处)。之前,这里曾是西汉著名词赋大家司马相如生活过的地方。在两河塘及郑家坝附近,出土了不少汉代古砖和筒瓦;相如古井历经千年风雨尚存,井至今为百姓饮用;利溪镇尚有较完整的部分古建筑物,仍具有古朴、雄壮、实用和观赏的价值;利溪这块土地上还孕育出了包括古代哲学史家伍非白,近代成都十二桥革命烈士姜乾良,爱国人士伍极中等著名专家学者和革命烈士在内的众多仁人志士。

    背上一个简单的行囊,带上心爱的照相机,在一个春寒料峭阳光慵懒的周末的上午,面对利溪古镇这样吸引人的好去处,我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其实,从蓬安县城到利溪古镇仅仅只有10余公里路程,随心所欲地在县城的新车站内就可搭乘上一辆中巴车,车费也不贵,单程只需要6元钱就可以直接抵达镇上。

    去到镇上的那天上午,正值逢场,和所有的乡镇也都几乎一样。场镇上的街道两岸都几乎摆满了摊位:水果摊,杂货摊,各种干杂卤制食品摊,百货副食摊,小饭铺,米粉店,以及修鞋子的,修钟表的,包皮蛋的,兑换干面的,打锅盔的,卖鸡鸭的,卖烤烟的,卖春联的,各种商铺林立,各种小商小贩云集,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置身古镇摩肩接踵的人流之中,俨然走进了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一般,居然没有想到小小的古镇竟是如此的繁华。

    直奔古镇的廊桥,那也是此行中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如今的利溪廊桥就掩映在鳞次栉比的镇上新建的众多的高楼之间。放眼望去,廊桥的一头连接着新建的场镇楼房,一头通往往昔的老街,廊桥上空间开阔,两边的桥头上还筑有吊脚楼式的小房,内设小商铺,因恰值遇上逢场,桥上也同样摆满了卖衣服卖小百货的各种摊位,桥上人声鼎沸,桥下溪水潺潺,熙熙攘攘的赶场的人流就在桥上往来穿梭,给人一种穿越时空隧道梦回古时的神秘感觉。

    再往里走,只见廊桥正上方横柱上悬挂着一方木板,古旧的木板上醒目的书写着“马鞍桥”三个墨色楷书大字,笔力遒劲,古意盎然,不知是何年何人所书。仔细打量了一下,整座廊桥桥长大致约十米左右,宽约三四米,桥身横跨溪流,凌空飞架两座山坡之间,是三孔连环的石拱桥,宛如长虹卧波。与众不同的是,廊桥的整个桥面上都建有瓦房,穿斗木结构,飞檐翘拱,遮掩住了整个桥面。桥上的廊房既可遮挡阳光,避风雨,也可让过往行人乘凉、歇脚、憩息等用,甚有特色。廊桥的两边栏杆是用长约一米左右的木板竖直钉立而成,宛如木头栅栏一般,以确保行人安全。凭立栏杆,可以远眺桥外风景,只见桥旁翠竹竹影婆娑,桥下小溪流水潺潺,溪上有白鹅、鸭子、白鹭等等觅食嬉戏,潺潺溪流斗折蛇行,又直接汇入不远处的嘉陵江中。行走桥上,还可见桥中栏杆下立有一方高约半米左右的长方形石碑,走近细看,原来是一块文物保护石碑,是蓬安县人民政府于1987年所立,碑上一面写有“蓬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石碑的另一面镌刻有关于廊桥的历史沿革等的简介文字,通过简介文字了解到,原来这座廊桥其实很有来历和历史,廊桥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年,是古蓬州通往顺庆府的古驿马交通要道,民国元年时予以大规模修葺,至今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虽历经近两百年风雨沧桑,但廊桥至今依旧保存完好,抚今追昔,我不禁为蓬安先民们的勤劳智慧所深深折服。

    看完廊桥,利溪古镇的大夫第那更是不得不去看一看的名胜古迹。走上一段大约一两里路远的泥泞的乡村公路,闻名全市的民居大夫第便出现在眼前了。据当地县志记载:该建筑是清朝两代三人在宫廷任大夫的伍氏家族于清朝同治年间所建,是典型的古民居建筑群,现存总建筑面积约为2600余平方米,主要由山门、正殿、左右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