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蓬安的百牛渡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好似非洲大草原上浩荡壮观的角马群渡河大迁徒,在蓬安,也有一道远近闻名的生态奇观,名叫百牛渡江。蓬安的百牛渡江场面壮观,气势恢弘,在整个四川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四月底最后一个周末,当地都会举办盛大的嘉陵江放牛节,一直持续到当年十月底,吸引了成都、重庆等全国各地大量游客不断前往蓬安观看这一独特的生态奇观。

    在四川众多的县市中,为什么独独处于川东北嘉陵江中游的蓬安县会有这么奇特的百牛渡江生态奇观呢?

    这首先要说到流经蓬安长达89公里的嘉陵江。嘉陵江古称巴江、汉水、渝水,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因凤县境内的嘉陵谷而得名。其源头一为东源,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凤县西北代王山;二为西源,西源西汉水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南平南川,至陕西略阳两河口两源汇合,在四川省昭化镇纳白龙江,流经四川盆地东部,在合川市纳渠江、涪江,再于重庆市汇入长江。嘉陵江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河流。流经主要城市有宝鸡、陇南、汉中、广元、南充、重庆。其中南充境内长301公里,流经蓬安89公里。

    源远流长的嘉陵江在流过美丽的蓬安县城后,由于江水的冲刷,泥沙的沉积,形成两个巨大的江中岛屿:一个圆圆的状如太阳,一个弯弯的状如月亮,老百姓分别称它们为太阳岛、月亮岛。太阳岛在上游,总面积约达80万平方米;距太阳岛约两百米的月亮岛面积达50万平方米,两岛之上一年四季绿草如茵,水牛成群,更有白鹭、野鸭、青妆等众多水岛栖息于此。在这里,生物之间和谐相处,水牛吃草,鸟儿在水牛的身边陪伴它,在牛背上给牛儿捉虫,和牛儿窃窃私语;水牛洗澡,鸟儿也在牛角上与牛儿相依相偎,不愿离开,人们乘船途径于此,谁也不忍心打扰它们。长此以往,美丽的太阳岛、月亮岛于是便成了牛儿的天堂,鸟儿的乐园。

    由于太阳岛、月亮岛是江中孤岛,每天清晨,两岸的水牛要上岸吃草,因此水牛们就成群结队涌向岸边,健壮的头牛一声长啸,牛群便如闻军令,纷纷下水,一支队伍从东岸游向的太阳岛,另一支队伍则从西岸游向月亮岛。两边各一百多只牛头在江中若隐若现,它们秩序井然,小牛趴在妈妈的背上,场面无比温馨,健壮的公牛在前面带路,在后面护卫,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时而一字长蛇阵,时而成扇形散开,队形几经变化,数分钟便游过了50多米宽的江面。它们高兴地在岛上飞奔,然后尽情享受嫩绿的水草。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牛群又会游到对岸的家中休息。老百姓便把这种奇观称为“百牛渡江”众所周知,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典范和写照。然而,在蓬安看过百牛渡江生态奇观后,你会更深刻地体会到,牛其实还具有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更多的优秀品质。

    在百牛渡江的相如镇油坊沟村旁边有座高大巍峨的塔子山,塔子山上有作高大巍峨的青云塔。据老年人代代相传,蓬安塔子山山的青云塔其实也是大有来历的。传说,古时候,蓬安嘉陵江上有个叫牛毛漩的地方,有一群金牛,一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专门跑到油坊沟这个地方来偷吃农人们种植的庄稼,于是,当地的人们便请鲁班大师在塔子山最显眼的山顶修建了宝塔,宝塔的形状就像一根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赶牛棒一样,用来震慑那群偷吃农人庄稼的金牛,金牛看见宝塔,以为是天神手执的赶牛棒,因为害怕挨打,从那以后,牛毛漩的金牛便再也不敢到油坊沟塔子山一带来偷吃农人们的庄稼了。

    除了塔子山顶的尖塔子以外,在原清溪公社7大队的山顶上还有一座断塔子,这个也是有来历的。传说,鲁班大师和他的徒弟当年打赌在当地比赛各修一座宝塔,以天亮时鸡啼为号,看谁修得又好又快,谁先建成宝塔谁就获胜。鲁班大师的徒弟于是偷偷地先在山上动工修建宝塔,修了很多时辰之后,偷偷一看,师傅居然还没动工,于是心中暗暗窃喜,自认为自己这次一定是赢定师傅了,于是便停下来慢慢修建,待到即将天亮鸡啼之时,回头向塔子山上突然一看,师傅鲁班居然在塔子山上已经高高地修建起了一座宝塔,而自己修建的宝塔却只修建到了一半,羞涩难忍的徒弟于是情急之下慌张地拿起一个锅盖盖在宝塔之上作为塔顶,算是将宝塔勉强完成交付任务,因此人称断塔子。不幸的是上述两座与蓬安百牛渡江生态奇观有关的宝塔在上个世纪的文革中都不幸被造反派所炸毁了,现在依旧还有宝塔遗址尚存。

    牛在中国是一种具有图腾意义和神性的动物,它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借牛力开垦耕种的历史由来已久,所以中国人素来有爱牛、敬牛、拜牛的习俗。

    牛的图腾崇拜,可追溯到4000年前大禹治水时期。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要铸铁牛投入水底,以镇水患。到了唐代,铁牛便改设岸上了。古人认为,终生耕田犁地、开垦荒原的牛,是盗取天仓谷种下凡拯救黎民百姓的社稷神,而天帝为了惩罚牛,让牛世代受劳作之苦,为人类所驱役宰杀。可以说,牛就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因盗取天神的火种给人类而遭受惩罚)。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泰坦神族的神明之一,名字的意思是“先见之明”是地母盖亚与天父乌拉诺斯之子伊阿佩托斯与克吕墨涅的儿子。普罗米修斯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宙斯禁止人类用火,他就帮人类从阿波罗的太阳车里偷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宙斯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便没有尽头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著名的大力士海格力斯用箭射死神鹰,用石头砸碎铁链,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为成全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远古时期,人类用勇敢和智慧驯服了野牛,中国牛种的驯化和演进普通牛的驯化,距今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在草原地区可能更早。水牛在中国南方驯化较早。浙江余姚河姆渡和桐乡罗家角二处文化遗址的水牛遗骸,证明约7000年前中国东南滨海或沼泽地带,野水牛已开始被驯化;从古代文献看,甲骨文中有“沈牛”一词,被释为水牛的古称,汉代大辞赋家四川蓬安人司马相如上林赋也有此名词。牦牛由野牦牛驯化而来。古代用牦牛尾毛制成的饰物称旄,常用作旌旗、枪矛和帽上的饰品。牛在远古时代就被用作祭祀的牺牲。据古文献载,每次宰牛多达三四百头,多于羊和猪的数量。周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俱全称太牢(一说太牢是肥育牛的畜栏);如缺少牛牲,则称少牢,说明自古即以牛牲为上品。礼记王制称:“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这是根据牛角的发育程度,判断牛的老幼,从而区别牛的等级。为了掌管国家所有的牛在祭祀、军用等方面的用途,周代设有“牛人”一职,汉以后曾发展成为专管养牛的行政设置。

    牛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供役用。牛车是最古老的重要陆地交通工具,有认为尧、舜以前已发明牛车,但后来的发展不及马车。但使牛的利用发生决定性变化的,则是农业生产中牛耕的发展。

    从此人牛关系更加密切,它成了氏族的图腾,它成了能镇水安澜的神灵,它成了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品,它成了牧民财富的象征,它成了供应人类乳品的源头,它成了人类餐桌上的上乘美味,它成了人们运输、犁田的动力,它成了表达艺术家艺术灵魂的心声,它的精神是开拓者最好的寄托,它的鞠躬尽瘁、勤劳无私对人类的价值观已经达到最高顶峰!

    于是牛文化在人民中间拓展,牛文化中的佳话、神话、风俗、典故、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等广为流传,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