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往往寻到了一个方向,立即开始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开始立项,而后开始抽调人手,拨发资金,之后开始将项目分派成许多个小组,负责项目的人则作为总师,进行资源调配和项目的总体进程。
现在轴承出来,陈正泰提出来的概念便可水到渠成。
这不算什么太难的事。
因而很快,一个四轮马车便造好了。
紧接着,便是进行验证和改良,这一切进展的都十分顺利。
尤其是在郊野处,当人们尝试用了滚动轴承的马车之后,发现到这四轮的车马,哪怕是道路泥泞,也绝不会出现吃力的情况。
四只轮子,比二轮而言,人坐在其中,也明显的要舒适得多,甚至可称之为享受了。
虽是四轮,可同样的马,因为有了滚动轴承,居然比两个轮的车马力更强,最大程度的发挥了马力。
于是……一个大马车便制造了出来,车厢不小,外头有着精美的雕饰,里头则铺了舒适的软件,车前挂了一个牌子……孟津陈氏。
过了两日,陈正泰便坐着这车,在薛仁贵骑马的护卫之下,开始招摇过市。
人们见路面上突然出现了这样一辆奇特而精美的大车,都觉得很好奇!
这车很宽敞,而且只一匹马拉着,却显得游刃有余的样子,四只轮子同时转动,格外的平稳。
坐在车里的陈正泰,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当初两只轮子的马车,他是亲自领教过的,说实话……那样的马车,人在其中,简直就是受罪啊。而现在……总算是有所享受了。
因为轴承的缘故,便连车内的噪音,竟也少了许多。
而又因为宽大,整个人几乎可以半躺在软垫之中,小憩片刻,马车停下,前头的车夫,驾驶着马车起来,颇有些小心翼翼。
不过……他似乎对于这新马车,也十分满意。
若是两轮的马车,他这驾驶的位置往往狭小,而且路面又颠簸,许多地方,车夫是没办法坐在车上赶车的,必须得下了车来,牵着马前行。
可现在,自己舒服的坐在此,手提着鞭子,控制着马速,身后的马车固然沉重,可这马的马力,却是足够了。
从前的两轮马车,往往只是一个帘子将车厢和外界隔离,噪音也大。
而如今,这车厢专门设计了一个车门,陈正泰从里头打开车门出来。
便见这马车外头,许多人一脸稀罕的围看着,一个个品头论足。
眼前正是太极门门前,许多朝臣预备入宫觐见或者当值,此时宫门还未开,这些腰间系着金鱼袋的大臣们,在此如往常一般的等候。
突见一辆这样的马车来,自是想要看看。
“此马这样的神骏吗?竟可拉动如此宽大的车厢?”
唐人还是爱马的,文臣也不例外,风气便是如此,所以许多人生出了疑窦。
也有人发现这马,似乎品种也不过尔尔,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地方。
还有……这车竟是四个轮,四个轮,怎么转动呢?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这样人,毕竟还是很有气度的,并没有去凑热闹,只驻足在宫门前,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可其他人,就未必能如此了。
就在大家兴致勃勃的议论之际,突然车门一打开,便见陈正泰从里头冒了出来。
一下子,许多人的脸色微变,而后……各自翻白眼,直接一哄而散。
方才的兴趣,也一扫而空。
哼……陈家这是炫富呢!
不就是四个轮子吗?
以后我给自己的马车也多装两个轮子,不……再装四个,这样我有六个,你四个很多吗?
这陈正泰最爱标新立异了,不就是有几个臭钱,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哼,瞧瞧他嘚瑟的样子。
当然,也有一些人笑嘻嘻的上前给陈正泰见礼。
毕竟人和人是不同的,有人想要表现出自己和孟津陈氏的势不两立。
自然也会有人趁此机会,想要给自己傍上一条大腿。
陈正泰微笑着朝他们打招呼:“你们好呀。”
“陈詹事好,陈詹事,此车是哪里来的?倒是……颇为别致啊。”
陈正泰便笑了笑道:“这是我们陈家,经过了祖宗三代呕心沥血的研制,花费了无数重金,制出来的四轮车,此车名曰奔驰,寓意风驰电掣之意。今日……总算此车成了,你们可别小看这东西,这马车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极有讲究。”
祖宗三代……
你陈氏祖宗三代之前,还是北周时期呢,朝代都换了三个了,皇帝更不必说了,都换了六七个了。
和陈正泰见礼的人都一阵干笑,这笑容很委婉,反正你陈正泰怎么吹,我们就怎么听罢,信了便算我们输。
陈正泰则是继续笑盈盈地道:“这车极舒适的,想不想进去试一试?”
大家摆手:“不敢,不敢。”
陈正泰一脸遗憾的样子:“这样呀,不过也无妨,下次想试,可以找我。不过现在这车嘛,嘿嘿,你们试了确实不合适,这东西,可是价值万金,有钱也买不到的。”
不就加了两个轮子?
众人只觉得陈正泰侮辱了自己的智商。
不过……能和陈正泰打交道的人,本来也就不怕被侮辱。
自打建了朔方城之后,关内世族怨声载道,再加上陈正泰和名士吴有静的冲突,这陈正泰便引来了许多人的嫌恶了。
站在远处的人,一副和陈正泰不屑为伍的模样,听到价值万金四字,就更是怒不可遏了。
而此时,宫门却是缓缓地开了。
众臣收起心情,鱼贯而入。
陈正泰似乎不是入朝去朝会的,而是兴匆匆往另一个方向去了。
李世民今日在太极殿面见诸臣。
他穿着冕衣,头戴通天冠,等众臣行了礼,便只颔首。
他今日的面容显着几分憔悴,事实上,这几日,他都没有睡好,一直惦记着科举的事呢!
现在距离放榜,还有一些时日,却不知有多少读书人能够金榜题名。
“陛下,臣有事要奏。”就在此时,率先一人站了出来,振振有词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