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莹在沧澜园住了不过四五天,她便有些耐不住了,偌大一个沧澜园的都已经被她逛得腻味了,每天除了找书华聊会子天,即便就没有别的事儿做了。
偏生书华这段时间越来越忙,回雁园那边已经派人送来消息,说宅子的事儿已经有回音了,她亲自去见过四伯一趟,确定了那几块地皮都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将最合理的价钱都报给了她。
依照四伯的意思,即便是不通过牙婆那一关,他也能帮她找到可靠的熟人关系,直接找到买主进行交易。
书华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如若再托人帮忙打通关系,只怕又少不得要欠人人情。再者,牙婆是什么人物?最是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倘若被她们知道书华通过她们找到那几处地皮,转头却又从别人那儿购买,势必会被她们记恨在心,指不定会被她们在外头怎么编排书华的名声。
地皮的事儿定下来之后,书华赶紧写了封信,派人快马加鞭地送到汴京城,将那几块地的事儿都告知于他。
除了地皮的事儿,书雪的婚事也快近了,眼下二哥不在苏州,书华还得代替二哥为她准备一份嫁妆,算作他们这一房的贺礼。
为了这事儿,书华又找机会去回雁园和博园转了一圈,旁敲侧击地打探几位叔伯家准备的贺礼数额。在准备贺礼这件事上,她无论如何也不能跃过几位长辈去不是。
除了这两桩事儿,还有主题书店每月一度的月底查账,书华几乎快要忙昏了。方锦莹好几次找她,都被人拦在了书房外头,如此又过了几日,方家那边终于派人来接方锦莹了。
书华匆匆搁下手中的活儿,与方家来的人客套了一番,并且再三表达了她对方家送来那么多冰块的感激之情。
临走之前,方锦莹拉着书华的手,说是等书华不这么忙了,一定要到方家去玩几天。
书华笑着应下,亲自将他们送到了大门口。
等到方家的人一走,书华终于松了口气,她将手里的活儿整理了一下,将书雪嫁妆的事儿交给了书画去安排,自己则专心投入到盘账和买地的事情之中。
等到熬过了月底,书店的账目完全核对清楚,书华将账目交还给书亦。书店的事情一了结,书华立刻就给自己放了半天假,窝在被窝里透睡了个昏天暗地。
再度醒来,她感觉自己像是重新活过来了,全身都充满了力量。
她想起蒋家那套古宅,趁着现在有空,她叫来蔡牙婆,再带上几个下人,一起去了城郊一趟,亲眼将那蒋家古宅粗看了遍。
这蒋家老宅修建得的确相当有规模,一进为会客之处与粗使下人住所,二进为客人厢房高等下人住所,三进为主人的正屋,最后一进才是家中女眷居住之处。整个大院的造型不似江南小院,倒更似北方的合家大院,整体造型像个碉堡,依山而建,傍水而依,风水地势极好。
只是这地方的确太大了些,书华有些犹豫,家里现在就只有她、二哥和书画三个人,再过两年,她和书画都要嫁人离家,整个家里就只剩下二哥一人。饶是算上未来的二嫂,以及他们的孩子,这个老宅都未免显得太空旷了。
蔡牙婆说这地方大最好了,等到将来家里人都开枝散叶了,几世同堂,大家都住在一起,不用再另外扩建住处,特别的划算。
牙婆说的话不无道理,依照老一辈的思想,房子越大越好,子孙越多越好。全家人都一起住,其乐融融,共享天伦。
只是……书华不免暗自苦笑,她家里除了一个疯了的姚氏,哪里还有什么其他的老一辈?几个人住在这么大的一个宅子,只怕会更显寂寥。
不过,蔡牙婆的话却提醒了书华一件事情——如果不能在她和书画嫁出去之前,帮二哥找到一个好大嫂,那整个开国公府就会只剩下二哥一个人。
其实照理来说,一般男人在二哥这个年纪,都已经娶妻生子了。二哥为了守孝,至今仍是孤家寡人,眼下还有她在身边陪着,今后等到她嫁了,难道就只能让他一个人守着这么大的宅子过日子?
她和书画的婚事都已经定下来,唯独二哥的婚事还是一片空白,她是真的希望能够亲眼看见二哥找到一个合意的女子相伴终生。
只有确定他能幸福,她才能够嫁得安心。
这件事儿在她心里落了个根,可她又不敢随意乱动,因为她完全不知道二哥心里是怎么想的。在她心里,二哥一直都是个做事不需要别人操心的人,即便是在父亲去世、家中无所依的情况下,他也一直都是默默站在她的前面,独自扛起了整个开国公府的大梁。
这样一个二哥,该有一个怎么样的女子来配才合适?书华完全找不到答案。
看完宅子之后,在回家的路上,书华意外碰上一支送嫁的队伍。队伍很壮观,光嫁妆就有七八十多抬,另外还拉了七八头牛车,浩浩荡荡地朝着城东行去。
队伍虽壮观,却不见新郎与吹唢呐的人,看在眼里,不免有些怪异。
蔡牙婆的消息比较灵通,她对书华说道:“这是城中朱家的小女儿朱双宝,被夫君休掉了,带着自己的嫁妆回家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