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孔夫子主张写“直笔”的意思,并不是他发明的,在孔夫子以前,中国早就有了这种传统。中国字历史的“史”字,最早的写法是上面是“中”字,下面是“又”字,就是“手”字。用“手”把持住“中”字,是什么意思,你就不难明白。

    这个“史”字,一开始的意思不是指“历史书”而是指“史官”“史官”在上古时候,是地位很重要的一种官,他掌管天人之间的许许多多的事,像天时、历法、预言等等,做史官的,都脱不了分。后来史官的权力渐渐缩小,缩小到只记录国家大事。史官的名目很多,像“大史”、“小史”、“内史”、“讲史”“左史”、“右史”记录的范围从日月星辰变化,直到内政外交,皇帝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史官的刀尖。(不是笔头)。现在举一个“皇帝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史官的刀尖”的

    例子:周朝成王小时候,曾跟他的弟弟叔虞一块玩,成王用树叶刻了一块“硅’(“硅”是刻图章用的一种玉,皇帝给别人官做,要给印,就是“硅”),然后随手把这片树叶送给他弟弟,说:“拿这个封你!”这时候史官在旁边,一听就记下来了。后来史官请成王真正去封他弟弟,成王奇怪了,问为什么?史官说某月某日,你拿树叶刻图章给你弟弟,不是说要封他吗?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史官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这样一来,成王只好封他弟弟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千年前,成王的弟弟被封后,成立了一个新国家,就是晋国。

    现在流行的口号是“司法独立”“教育独立”古代若有流行的口号,该是“历史独立”在古代的史官,他们的地位可说是相当独立的;不但独立,还可以照史官的意思,来写他判断的事实。最有名的例子是文天祥正气歌中所说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公元前六百零七年,晋国的灵公,被赵盾的弟弟赵穿杀死了。晋国的史官叫董狐,他竟在史书上写道:

    赵盾弑其君。

    赵盾跑过来,质问董狐说:“董先生,你写错了吧?明明是我弟弟赵穿杀了皇帝,你怎么写我呢?”董狐说:“你是朝廷大员,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躲在外面,可是没出国门;你回来了,又不追究凶手。你还脱得了干系吗?杀皇帝的不是你,又是谁呢?”于是赵盾心虚了,只好让董狐这样写,没法子。(当时赵盾真可以杀董狐一刀或一百刀,开始他太“笨”没想起来干涉历史,所以就背着恶名,一背两千五百多年!)董狐的例子,就是上面所说的史官“不但独立,还可以照史官的意思,来写他判断的事实”

    孔夫子就称赞过董狐,说他“书法不隐”就是直笔写历史,不隐瞒什么。只可借孔夫子自己,却是个“书法每隐”的家伙!董狐这件事情过后五十九年,齐国又发生了皇帝被杀书件。凶手是大臣崔抒。于是史官又来了,史官叫太史,他写道:

    崔纾弑庄公。

    崔纾可没有赵盾那种好脾气,他光火了,立刻把史官杀掉!可是,事情却没完。史官的弟弟来了,还是这样写:

    崔纾弑庄公。

    崔纾又气了,又杀了一个。

    可是,事情还没完。史官的弟弟的弟弟又来了,又这样写:

    崔纾弑庄公。

    崔纾更气了,又杀了史官的弟弟的弟弟。

    可是,事情还没完。史官的弟弟的弟弟的弟弟又来了,又这样写:

    崔纾弑庄公。

    于是,崔纾不气了,泄气了,他只好认输,不杀了,让史官随便写吧!(史官到底兄弟多,所以他们赢了!这样看来,兄弟少的,最好别干这一行。)如果崔纾不泄气,硬是要把史官的兄弟都杀光,那可怎么办?别忙,史官还是有办法,齐太史只是“北史氏”当时还有“南史氏”南史氏听说崔纾杀史官,立刻跑去,也要歪着脖子,接着写直笔。后来看到齐太史家的老四成功了,南史氏才打道回府。

    由此可见,史官的“人海战术”也满可怕,它教你来个杀不杀由你、写不写由我,看你拿武土刀的,把我这拿刻竹刀的怎么办!

    又由此可见,史官不但是独立的,并且还是家族企业的,父亲传儿子的。历史上为直笔而使脑袋搬家的,并不少见。前赵昭武皇帝(匈奴人)时候,公师或就因写国史被杀;北魏道武皇帝(鲜卑人)时候,崔浩也因为写国史被杀。但尽管有这一类干涉历史的例子,究竟木能算是“正宗”在正宗上,皇帝还是要尊重史官的。公元六世纪的一个皇帝,就向一个著名的史官魏收说:“我后代声名,在于卿手。”又一个皇帝,也向魏收说:“好直笔,勿畏惧!我终不做魏太武(北魏道武皇帝)诛史官。”这些都是皇帝尊重史官的说话。

    本来,在制度上,史官的独立,使皇帝都不能看他写的历史(历史是要留给后人看的)。凡是尊重制度的皇帝,没有不守这道行规的。甚至汉朝最凶狠的皇帝汉武帝,也不着史官司马迁写的史记,所以史记中才能批评他。到了后汉时候,王允就埋怨“武帝不杀司马迁,使谤书(指史记流于后世”其实王允不知道:光就这一点,说明了汉武帝的尊重史官、遵守制度。这种制度,到唐朝以后,开始动摇。唐朝的一些皇帝,总忍不住要看史官写些什么。(看看骂老子没有?)这么一来,慢慢的,史官就不敢直笔了。

    在史官的历史发生问题以后,在民间,有一些“野史”出来,表现直笔。当朝的皇帝虽一再警告、查禁,可是总不能斩革除根。“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统治者做了坏事,要瞒,是瞒不了的;要烧,是烧不光的。“流芳”呢?还是“遗臭”?历史总不会放过他。提倡写“直笔”的孔夫子,当他竟也骗人,写了“曲笔”的时候,历史上,也留下他的纪录。历史是不讲感情的,讲感情便不是真历史。历史只讲求真相,由求真的人,不断的、千方百计的记载它的真相。古往今来,许多坏蛋们想逃过历史、改变历史,可是他们全部失败了。历史是一个话匣子,坏蛋们怕人说话,可是历史却说个没完。坏蛋们真没法子。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