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的研究方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在新世纪延伸我们共同的憧憬与追求。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重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又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很高,有很强的道德思维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在:

    1学生掌握的道德知识和形成的道德信念以及与表现的道德行为不相一致;2学生在公众场合与个人独处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3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以及与在社会中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我们分析认为原因有:1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基本停留在封闭式、概念化的单向训练阶段,片面追求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不能将道德知识的掌握有效地转化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2当前的学校德育内容空泛,没有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没有从学校本身的实际出发,没有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鲜活的具体的教育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更谈不上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3当前的社会正处转型的时期,客观存在的升学竞争弱化了学校德育工作,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这些客观存在的原因造成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差针对性弱的局面。

    2.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鉴于以上的背景,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学 校德育理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为内容,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实践与探索,来推动学生健康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在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我们认为这是在教育者指导和组织下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显然,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制约着本课题的研究和开展。因此,本课题所要解决第一个主要问题是在目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完善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2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3如何进一步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的教育力量,探索新时期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的运作模式和操作策略,建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目标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本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研究这一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首先借助因特网,在搜狐、网易、新浪、雅虎、中国教育网等网页上搜索了部分资料;其次,我们查阅了国内近百种教育科研方面重点的报纸和期刊,如中国教育报、成才导报、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研究、中学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教育研究、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类);再次,我们还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如教育的问题挑战——思想的回应(朱小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基础教育新概念集体教育(赵玉如著)等。

    从目前我们检索收集到的资料看,有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以下的特点和走势:

    1普遍重视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普遍关注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在德育活动中重要作用,在尊重和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普遍认同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普遍要求在学生实践中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对传统教育中封闭、单一、僵化的教育方式予以否定。主张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符合实际、灵活高效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加以取代。

    4普遍希望通过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希望打破传统的德育模式,建立多元、开放的运作机制,张扬个性,促进发展。

    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调节和控制教育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  管理和自我评价,这些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其采用的策略对本课题有直接的借鉴意义。这些研究较多地从教育者这一层面而寻找促进学生发展的突破口,以期通过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教育行为的改善来积极影响学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教育者的指导,但更重要的还有赖于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原动力。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1联系:1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都要涉及到学生、教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三大方面,既研究三者各自的情况,又进行彼此间的关系研究。2研究指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

    2区别:1研究的领域不同。以往的研究仅局限在学校领域,我们的研究不仅在学校领域,而且还有家庭领域和社会领域。2研究的具体范围不同。以往的研究一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层面分别进行,其中对小学生研究较为普遍深入,对中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的研究则限至重点高中这一特定范围内。3研究的内容不同,以往的研究较多地侧重在自我教育这一层面上,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在自我教育层面上,而且还涉及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层面。4研究的重点不同。以往的研究较多地体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发展过程,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我们认为这些是必要的,本课题研究也关注这些,但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觉地、能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并寻找二者最佳的契合点。5研究的维度不同。以往的研究或是偏重于纯粹理论研究,或是偏重对具体的实践操作策略和学生个案进行研究,本课题研究试图从理论到实践,对整个教育的维度进行综合的立体的研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6研究的切口不同。以往的研究主要以改善学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切入,本课题研究则主要从激活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内在机制切入,以往的课题往往限入学校的教育,本课题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作深入研究;以往的课题在主题教育形成序列方面研究较少,我们将以主题教育为主线贯穿整个高中阶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价值观和人才观,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真正地做到自治、自理和自律。

    2有助于学校建立新的德育运行模式。本课题针对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从突破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因素入手,寻求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新路径,构建学校新的德育运行模式。

    3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作为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我们将通过课题的研究,寻求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新思路、新发展、新突破,以培养世纪新人,影响和带动周边学校,发挥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

    3.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德育论。从人出发又回到人,让教育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发展,关注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由原来的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本课题研究将试图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作初步的理论概括,促进、发展和丰富相关理论,并为这些主题提供范例。(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基础:我校是江苏省首批通过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在其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曾两次获得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学校有一支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开拓的治校能力、创新的工作实绩的好的领导干部队伍,学校有一批善思考、敢实践、能创新的班主任队伍;学校有聪明好学、知书达礼、勤奋能干的学生队伍,这些都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2.研究力量:

    3.研究水平:本课题将在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理论这些环节循序渐进地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更好地发展,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和锻炼一批班主任队伍,为他们创造更多地机会,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脱颖而出。二、课题研究的设计报告(一)课题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1.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1自我教育: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广义是指受教育者以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狭义即自我批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内自省,内自治,要求人们自觉地改过从善,大学说的君子必慎其独,也是一种自我教养的功夫。

    2自我管理:中小学管理学中的解释是:中小学自我管理是管理者的作用影响下,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的过程,它体现了一个人思想修养的自觉能动性,也是德育工作管理活动的升华,理想的学校德育管理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3自我评价:教育中的解释是:对自己行为价值标准的掌握和判断,以及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学生品德的高水平发展是以行为的自觉性为前提的,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自我评价,根据自我评价的内容、水平、适当性和稳定性,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控制自己行为的必要先决条件和他们自我认识的水平如何。

    4自主发展、主动发展:自主、主动是主体性的具体表现,二者略有区别,自主指自我认识和自我美观的不断完善,主动指对现实的选择和适应的能动性。虽然发展的主体都是学生,但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过程而非终端,后者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方式而非结果。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现代德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毛泽东、邓小平的自我教育理论。

    现代德育理论认为,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由外到内,由内到外,不断内化,不断外化的循环往复之后,受教育者的道德才能形成。因此,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条件和内部驱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而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还强调,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指出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尊严感,尊重自己,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使学生失去自我,他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邓小平同志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观点,而且发展了他的这一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教育理论,邓小平自我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自我教育的基础是自我认识,这是因为自我教育首先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没有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就无从谈起。2自我教育的方法。他认为,自我教育的方法较多,其中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学习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

    这些自我教育的理论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构建了主干理论框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掌握,我们将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理论体系。(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