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宠臣郭开贿赂很多金钱,让他施行反间计,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暗中乘其不备逮捕了李牧,把他杀了,并撤了司马尚的官职。三个月之后,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他的将军颜聚,终于灭了赵国。

    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死并非难事,而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从的时候,就面前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他处事中表现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1,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5。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6,窃计欲亡走燕7,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8,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9,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10。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13,宁许以负秦曲14。”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15。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16。”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拜:授给官职。2和氏璧:据韩非子和氏篇记载,楚人卞和在山中得到璞,献给楚厉王,厉王派玉匠鉴别,说是石块。厉王下令砍断卞和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璞,玉匠仍说是石块。武王又砍断他的右足。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在山中大哭。文王令匠人把璞剖开,里边果然是一块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璧。3遗:送。4徒:白白地。5患:担心。6尝:曾经。7窃:私下。亡走:逃跑。8境:指边境。9幸:宠爱。10束:捆绑。肉袒:脱去上衣,露出上体。斧质:古代杀人刑具。质,同“锧”铁砧板,人伏其上等待砍头。不:通“否”13均:衡量。14负秦曲: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15奉:恭敬地捧着。16完:完整无缺。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1,相如奉璧奏秦王2。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3,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4,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5,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6,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7,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8,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9,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0。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13,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14,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15,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16,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17,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18,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19。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20,怀其璧,从径道亡(21),归璧于赵。

    1章台:战国时秦国渭南离宫内的一座台观(guà,贯)名。参见卷六秦始皇本纪。2奏:进献。3美人:指妃嫔、姬妾。左右:指秦王近侍。4瑕:玉上的赤色小斑点。5却:退。6负:倚仗。7布衣之交:平民交友。8逆:违背,触犯。9斋戒:古人在祭祀之前几天要沐浴更衣,戒酒,戒荤,戒女色,以表示对神的虔诚,总称为斋戒。10严:尊重。修敬:致敬。列观:一般的台观,即指章台。倨:傲慢。13急:逼迫。14睨:斜视。15有司:主管某方面事务的官吏。16特:不过。详通“佯”假装。下文:详北不胜”之“详”同此。17共传:公认。18九宾:当时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由九名迎宾典礼人员,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19舍:安置住宿。广成传:传,传舍,宾馆。广成,宾馆的名称。20褐:粗麻布短衣。(21)径道:小路。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1,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4,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6。”秦王于群臣相视而嘻7。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8,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1缪(u,木)公:即穆公。缪,通“穆”2坚明:坚决明确地遵守。约束:信约,盟约。3间:小路。又解,顷刻,读阴平。4一介:一个。5汤镬:开水锅。古代有一种酷刑为烹刑,即把人投入开水锅中煮死。“就汤镬”等于说愿受烹刑。6孰:同“熟”仔细。7嘻:惊怪之声。或解为苦笑之声。8遇:款待。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1。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2。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3:“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4,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秦盆缻秦王5,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6,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7,左右皆靡8。于是秦王不怿9,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10。”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拔:攻克。2西河:黄河以西。约当今陕西省东南部黄河以西一带地区。3诀:将远离而互相告别。又解为死别,廉颇担心赵王遇险不能返赵,所以作诀别之语。4道里:路程。5奏:献。有的版本“奏”作“奉”缻(fou,否):盛酒浆的瓦器,同“缶”6进:进献。7叱:喝骂。8靡:倒退,溃退。9怿:快乐,高兴。10寿:献礼祝寿。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1。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2,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3:“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4。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5。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6,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7?”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8,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9,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10,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13,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14。

    1右:秦汉以前以右为上。2贱:指出身低贱。3宣言:扬言。4争列:争位次的排列。5引车:把车掉转方向。引:退。6不肖:不贤,没出息。7孰与:何如。这句的意思是“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怎么样”8驽:劣马。常喻人之蠢笨。9顾:但。10负荆:身背荆条,表示愿受责罚。因:依靠,通过。刎颈之交:誓同生死的好朋友。13齐几:齐国的几邑。按:廉颇伐齐几,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不载,而卷四十三赵世家记为“攻魏之几邑”集解认为几邑“或属齐或属魏”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则认为“几是魏邑。此作‘齐几’误。”14这一段所记年代不尽准确,参阅赵世家。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1。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2,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3,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4,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5?”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1用事者:当权管事的人。2纵:纵容,放纵。奉公:遵奉公家的法令。3上下平:指上面的王公贵族和下面的普通百姓都公平相待。4此句中的“国”指国家实力“赵”指赵氏政权。5轻于天下:被天下人轻视。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1,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2,赵奢立斩之。坚壁3,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4,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5,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6,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7。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8。”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9。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10。”许历曰:“请就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1鼓噪:擂鼓呐喊。勒兵:检阅军队或操练军队。2候:即军候,负责侦查敌情的军士。3坚壁:坚守营垒。4间:间谍。5国:国都。6卷甲:卸去铁甲。趋:快速前进。7悉甲:全副装备。8内:同“纳”9厚集其阵:交战的队列阵形要重点集中。10受令:接受指教。质:义同“斧质”见前注。:铡刀或斧头。胥:通“须”等待。这句的意思是,等以后回到邯郸听赵王的命令。按:索隐断“胥后令”为一句,认为“邯郸”是“欲战”的误字,并应连下句读为“欲战,许历复请战。”资治通鉴则断“邯郸”与“胥后令”连为一句。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引钱大昕的意见说:“‘胥后令邯郸’是五字句。赵都邯郸,谓当待赵王之令也。”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1,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2,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3,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4。括徒能读其父书传5,不知合变也6。”赵王不听,遂将之。

    1距:通“拒”抵御。2病笃:病重,病危。笃:重。3恶:憎恨,畏忌。4胶柱:柱是琴瑟类乐器上卷弦的木柱。“胶柱”就是把卷弦的木柱粘死,不能转动,也就无法调节弦的高低。“胶柱鼓瑟”比喻但守死法,不知变通。5书传:书本。6合变:应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2,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3,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4,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5,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6,妾得无随坐乎7?”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8,易置军吏9。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10,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13,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1当:抵敌。2难(去声):驳难,反驳。“不能难”的意思是不能驳倒。3将括:让赵括为将。即:通“则”4身:亲身。奉:通“捧”进:进献。这句指的是被赵奢当做老师尊敬的人。5东向:坐西面东。古时帝王以南向为尊,公侯将相则以东向为尊。6称:称职。7随坐:连坐。8约束:此指军中的各种规定。9易置:撤换。10锐卒:精兵。阬:坑杀,活埋。以上关于长平之战的情况,卷五秦本纪、卷四十三赵世家有简略记载,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有更为详尽的记载,可参看。13楚军来救指的是平原君赵胜带领门客到楚国求救,楚春申君答应派兵。见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魏军来救即指信陵君窃符救赵事,见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1”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2。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3。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4?夫天下以市道交5,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1孤:指死于长平之战的赵军士卒的遗孤。2栗腹伐赵兵败事,可参见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卷四十三赵世家及战国策。燕策三。3假:代理。4见:见解。晚:迟钝,落后。5市道:商人做生意的手段。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1。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2,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3。”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1毁:诋毁,说坏话。2被:同“披”3矢:同“屎”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1,备匈奴。以便宜置吏2,市租皆输入莫府3,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4,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5,急入收保6,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7,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8,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9。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10。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13,悉勒习战14。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15,以数千人委之16。单于闻之17,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18,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20,降林胡(21),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1代雁门:代地的雁门郡。2便宜: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3莫府:即幕府“莫”通“幕”古代将帅出征时,办公机构设在帐幕中,称为幕府。后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员的官署也称为幕府。4飨:用酒食招待。5入盗:入寇,入侵。6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垒。保,同“堡”7辄(zhé,哲):立即。8让:责备。9田畜:种田和畜牧。10乃复:一再。强:勉强。起:起用。具:准备。选车:精选的战车。百金之士:集解引管子:“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这里即指能冲锋陷阵的勇士。13彀者:善于射箭的人。彀,把弓拉满。14悉:全部。勒:组织起来。15北:败走。16委:抛弃。17单于:匈奴的君主称为单于。18陈:同“阵”19襜褴:部族名,在代地的北面。20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的祖先。(21)林胡:部族名,活动地区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1。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2,斩之3。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1走:赶跑。2微捕:暗中查访,缉捕。3关于李牧之死,战国策。秦策四、五所记与此不同,可参阅。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1。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2。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3,退而让颇,名重太山4,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1处死:如何对待死。处,处理,对待。2发:发作,表现。3信:伸张。这句的意思是,威力伸张出来压倒敌国。4太山:即泰山。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