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游嘉陵第一桑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欢迎大家来我们蓬安旅游!我是嘉陵第一桑梓景区解说员xxx,非常荣幸能为各位讲解并与大家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我将带领各位参观游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我们参观游览线路是这样安排的:从迎宾大道——桑梓广场——钟情门——财神楼——红军街——乡友林——龙角山——画圣广场——濂溪祠——千年古码头——乘船畅游嘉陵江——观太阳岛并体验百牛渡江奇观和游览月亮岛,最后返回码头乘车结束一天的游览。

    首先,请允许我给大家介绍蓬安县的基本情况。

    蓬安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北与朱德故里仪陇相邻,东南与邓小平故里广安毗连,位于嘉陵江中游,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乡。全县幅员面积1332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蓬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西汉属安汉县地,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分安汉置相如县,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省相如县入蓬州,民国二年(1913年)撤蓬州,取“蓬州”与“安汉”首字,更名为蓬安。唐代诗人元稹、书法家颜真卿、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理学家周敦颐等曾游历于此并留下墨宝和故事。共和国诞生后,蓬安先后出了5位将军和许多名人,可谓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蓬安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电力能源。嘉陵江流经县内89公里,水能蕴藏量28.3万千瓦,已建成的马回电站和金溪航电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23.6万千瓦,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农产品资源丰富。锦橙100号四次蝉联全国农博会金奖,多次荣获“中华名果”殊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底蕴深厚的相如文化,有独特的嘉陵江自然生态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大深南海。

    城市交通便捷。国道318线、达成铁路、省道仪北路和南渠路纵横交错,嘉陵江黄金水道四季通航,规划中即将建设的“南—大—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建设“山水园林精品城市”的定位,县城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5万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电力能源业、机械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三大支柱。拥有南充市中九县(市、区)中唯一的省级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实现了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以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为龙头,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建设,已累计投入1亿多元,一期建成了三个核心景区,多个文化标准性建筑,正在全力冲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景区简介请看,这堵艺术墙上“嘉陵第一桑梓”这几个字,它就是我们景区的名字。为什么取名“嘉陵第一桑梓”呢?

    “桑梓”本义是指桑树和梓树。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一定要思念敬仰。后人就用“桑梓”来比喻故乡。叫“嘉陵第一桑梓”一是因为蓬安是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故里;二是因为蓬安拥有嘉陵江流域最美丽的身段(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发源秦岭,因流经陕西凤县的嘉陵谷而得名。总长1119㎞,流经蓬安89km)。“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面积20平方公里,处在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南充半小时经济圈之内,属四川省重点打造的“新五大旅游区”(川西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度假旅游区、“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之一的“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四川省五大文化名人故里之首(五大文化名人指司马相如、李白、苏轼、郭沫渃、巴金。因为五大名人中,司马相如出生得最早,是四川的第一个大文人)。总体布局为四个功能片,主题定位于最浪漫的休闲家园,辅助主题为司马相如故里——长卿桑梓。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按照国家4a级标准建设。突出名人文化、码头古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回归自然”的理念。

    桑梓广场现在我们已来到景区入口桑梓广场。艺术墙正面是反映汉代生活场景的情景浮雕,这些文化符号,体现了司马相如故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请大家随我看看艺术墙背面,这上面雕刻的是南充著名辞赋家何剑青先生撰写的相如故里赋。赋中称赞蓬安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风光旖旎、名人辈出、发展迅猛、前景无限。有兴趣的朋友可细细品味这首相如故里赋。

    1、钟情门

    我们面前的这道大门就是景区的南大门,取名“钟情门”大家可以数一数,它一共有多少根柱子。(停顿片刻)钟情门一共有35根钟情柱。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柱子呢?相传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见钟情,文君侍者以一首藏头诗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浪漫佳话。“一曲琴挑凤求凰,见君风流更惆怅,钟情自古难启齿,情到深时愁断肠。”把每句的第一个字串起来,就是“一见钟情”在侍者的帮助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成功夜奔,从临邛连夜逃至成都。他们相濡以沫26年,相如病逝,文君对着空床默然静坐,守持9年,竟然忘了睡觉的姿势这,就是为了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见钟情、至情至爱35年的浪漫而建。

    步入钟情门,我们便来到滨江文化休闲区。这里依山傍水,道路两侧处处流溢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眼前这幢楼叫“江梓楼”青瓦黛墙,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闲静清爽,与江景陪衬,与文化交融,给人恬淡如梦的快意。嘉陵江是蓬安的母亲河,我们可以走近江边与她亲密接触,这就是亲水平台,它让我们近距离体验嘉陵江母亲般的真爱,享受亲近自然的惬意。“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让我们做一个智者后再做一个仁者吧,朋友们,我们到对面的半水半山休闲观景上,感受木制架空栈道带给我们融入画境的唯美体验。滨江文化休闲区路面铺装着青石板,间隔镶嵌情景组雕,与青石栏杆相互呼应,突显汉代文化特色。看!渔、耕、桑这三组雕塑,他们直观而艺术地表现了相如故里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这些雕塑让我们从高雅的文化符号里,真切地领悟到劳动的美感和浪漫。看!商店的造型十分别致,它唤起我们未眠的童心,带给我们童话般的新奇与浪漫。

    瞧!这些青石栏杆,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将每宫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有“辟邪恶、调阴阳”保吉祥平安的寓意。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眼前凌空而降的瀑布,原本是自来水公司的出水口,长年累月,水流不断。景区打造时我们把它稍加修饰,打造成现在的模样,为景区又平添了一分景色。

    2、神龙泉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远近闻名的神龙泉。多年来,神龙泉一直吸引着远近的百姓前来取水。传说很久以前,有位瞎眼老太婆,被孝顺的儿子背着四处求医,都没有治好眼疾。他们经过此地,喝了路边的泉水后,顿觉清冽甘甜,润肺舒心,神清气爽。并用此水洗脸,清洗干涩的眼睛。不久,老太婆的眼睛神奇地好了,孝顺儿子的脸变得更加英俊。消息传开,人们越传越神,来此取水的人也越来越多,几经开凿和修饰,就形成了现在的神龙泉。(因靠近财神楼与龙角山而得名)

    3、情侣屋

    各位朋友,请看这棵奇特的大树,这就是“夫妻树”皂荚树粗壮挺拔,黄桷树婀娜多姿,如同天造地设的一对,亲密地相拥相抱,依偎在一起。传说,嘉陵江边生活着一对恩爱夫妻,每次,丈夫拉船远行,妻子都要出门相送,并与丈夫相拥作别,难舍难分。他们的直率大胆,恩爱浪漫,成为许多人传颂的话题和推崇的典范。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夫妻俩经常送别的地方,长出了两棵相拥相抱的树,就像是这对恩爱夫妻的化身为了纪念他们爱情的热烈浪漫而特别修建的情侣屋,目的是希望凡到情侣屋的情侣,都能沾沾这“夫妻树”的灵气,爱情更加浪漫、更加热烈、更加执著。据说,执一把情侣锁,只要双掌合什,与心上人默然相望,默想对方的种种好处,虔诚求拜,然后锁住屋下的铁链,就能如愿以偿地锁住心、锁住爱、锁住情、锁住浪漫、锁住真诚。

    3、财神楼

    我们面前的这座四层建筑就是财神楼。财神楼是我们“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的标志性建筑,堪称嘉陵江边第一楼。。

    财神楼始建于唐朝初年,清咸丰年间进行过培修,上世纪被毁坏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财神楼,是2006年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在原址上重建的。占地面积276m2,建筑面积439m2,是四层攒顶式开放楼阁。楼高24米8,寓意四季发财。在这里修建财神楼,是相当有讲究的。风水学主张“山管人丁水主财”古人认为,周子古镇的风水好就好在处于龙角山和相如故城的太极图之间——背靠如卧龙饮水的龙角山,前枕宛如玉带的嘉陵江,但美中不足的是左低右高,有失宾主之分,他们认为滔滔嘉陵江水冲走了古镇的财源,于是,古镇人采用“障空补缺”的风水理念在古镇的出入口修建了这座财神楼,希望神仙保佑古镇人民升官、发财、吉祥、平安。

    一楼出入口分别有两个仿铜雕塑叫“金蟾纳财”金蟾就是这种三脚蟾蜍,古人认为它是一种可以致富的灵物。二楼:外围四周的栏杆上,雕刻的是双龙送宝的图案,寓意四方来财。在每层的飞檐翘角上,还挂有鱼形风铃,寓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在楼顶上,还装饰了聚宝瓶,里面插着如意枝,寓意财源广进,吉祥如意。这里的彩绘,主要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如春风得意、指日高升、独占鳌头等,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楼:主要展示的是旅游商品。四楼供奉着三尊神仙,一是掌管世间一切金银财宝的武财神赵公明,二是掌管世间一切功名利禄的文财神文昌帝君,三是专司人间风雨的东海龙王敖广。这三尊神像,每尊都是高1。6879米。大家猜猜,这个数字有什么意义?就是保佑大家“一路发起走”的意思。这几尊神像,都是请高僧开过光的,据说只要在这里许了愿拜了神,再烧柱香,愿望就能实现。

    请看财神楼的这幅长联:

    问三百里嘉陵何处堪留画圣

    查五千年浩史谁人不爱财神

    这幅楹联充分表达了嘉陵江优美的风景、画圣吴道子与嘉陵江的历史渊源;同时说明了中国民间信仰中财神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周子古镇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这一片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就是“周子古镇”周子古镇是嘉陵江边的一个由码头发展演变而来的古镇。这里以前叫“舟口”意为停靠舟船的渡口。后来为了纪念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曾在此讲学而改成了周子镇。清代诗人伍联芳有周子镇诗这样写道:“一条襟带隔蓬州,数里平沙接渡头。云里鱼鳞江上市,镜中蜃气水边楼。牛毛漩急滩声壮,龙角山高树影幽。遥想爱莲人已古,光风霁月至今留。”周子古镇已有1500多年历史,它由下河街、新华街、红军街、顺河街、上河街等古街组成,保存完好的明清风格古建筑3000余套。这些民房沿着山坡而建,沿石梯两侧布局,建筑首尾相连,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别具情调。保存如此完好的古街区在整个四川都是非常罕见的。2008年4月,周子古镇和相如故城一起,被四川省政府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已成为有名的影视拍摄基地,爱亦无声、水雨童话、马背上的孩子等影片均在此拍摄。

    [下河街]当年,码头水运发达,周子古镇非常繁华,很多商铺古韵流传至今。一个千年古镇,保存原有的特色和格局,就是自己独特的亮点!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家打铁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营这个铁铺的唐氏兄弟,继承祖业,打铁手艺精湛,他们生产的锄、刀、钯、钉等用具,一直受到许多用户的欢迎。

    [武圣宫]“武圣宫”曾是专门供奉关羽的庙宇,曾有前殿、偏殿和正殿,气势宏伟。文革期间被毁。以后我们将在此重建。

    [万寿宫]也叫江西会馆,始建于明代,单檐悬山式屋顶,单进四合院。文革时毁坏了一部分。我们将修复建设成完好的万寿宫,作为旅游文化表演场所,并开设游客参与性互动项目。九龙壁,采用青石材作旧复建。正中1条龙,龙头向前,鳞光突现,宝珠闪烁。周围8条龙头,以飞腾之势,若隐若现,互相烘托,构成一幅生动的龙腾四海的画面。

    [周子茶楼]这里是当年周敦颐在下河街讲学时,求学的学子们等候、切磋交流的地方。现在的周子茶楼是2006年修缮并重新装修的。在这里喝茶休闲,有一种心旷神怡、恬淡超然的感觉。并能观看到巴渝舞、板凳舞等民俗节目表演。

    我们现在看到的客栈就是周子客栈,先前是为纪念周敦颐先生而修建的,后来成了南来北往的商人住宿之地。现在周子客栈成了游客用餐和住宿的地方。住在客栈,可外观古街,内览江景,环境极佳。客栈内的这两棵大黄桷树,枝繁叶茂,为客栈带来清凉和幽静,粗的这棵已有300多年历史。相传过去的商人争相在此住宿,主要是因为这里空气清新,极易让人进入甜美的梦乡,梦中香艳纷呈、浪漫无边。

    看!石门牌坊上的红军标语:“武装拥护苏联”“拥护中国共产党,取消一切苛捐杂税”这些标语是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政治部驻扎在此地时留下的。

    [盐店街]这条古街就是远近闻名的盐店街,过去这里是营、蓬、仪三县食用盐交易的地方。请看街沿上这些圆孔,这孔是干什么用的呢?这是当年盐商拴马用的拴马孔。当年的食盐依靠船只运到这里,再依靠马队驮运到各地。现在,这里的地面和居民家里都很潮湿,街沿风化十分严重,这些印迹,就是以往长年被盐侵蚀留下的。盐店街又叫红军街,因红四方面军红九军(1933年秋)在此驻扎而得名。

    再看这棵黄桷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说当初栽树,是当地人为了教育后代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要像黄桷树一样坚强。黄桷树的生命力极强,不择土质,不惧风霜,随便一节枝条插进土里,不需施肥,不需灌溉,不需照管,就可以顽强地生长成参天大树。

    好了,周子古镇的游览到此结束。请大家随我前往龙角山景区游览。

    5、龙角山们已进入龙角山景区,龙角山景区是“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13个景区之一,总面积约650亩,海拔近600米,是县城的制高点。自古以来,龙角山就是一座名山。最早记载于唐元和郡县志:“龙角山,在县东二百步”清代诗人周铭有龙角山诗云:“挐云气概势纵横,夜月如珠颔下明,词客不须攀绝顶,狂吟惟恐卧龙惊。”这是对龙角山的山形地势恰到好处的写照。这山脉走势,犹如一条卧龙伏于江边淋漓尽致地饮水。龙角尖锐挺拔,直插云天,山名由此而来。1933年,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曾在此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战斗。

    乡友林我们看到的半山坡那边的亭子叫“半山亭”下面这一片林子叫“乡友林”乡友林中的这些树,是蓬安籍在南充、重庆、成都等地的乡友为支持家乡旅游发展而捐建的,有雪松、金桂、紫薇、金弹子、黄桷树、桢楠、腊梅、樱花、玉兰、含笑、天竺葵等名贵树木。为感谢乡友的支持,对面原来的停车场改建成了乡友林广场,塑了纪念碑。

    现在我们拾级而上的是吴道子天梯。传说当年吴道子徒步此道上山观景作画,劳累而叹“登临龙角,仿如登天”天梯的名字由此而来。重修的天梯共有418步。

    6、红军树

    这棵大榕树,是1933年红四方面军红九军的一位班长,将一节树枝做的挑粮扁担插在地上长成的。一节没有枝叶的树枝,由于吸纳了日月精华、天地灵气,终于长成了枝繁叶茂、高大伟岸的参天巨树。这是红军精神的象征,为了保护此树,传承红军精神,县政府专门将此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取名红军树。据说这是全国至今为止将树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唯一实例。

    大家可以放松一下,休息片刻。

    各位朋友,置身此地,我们已领略到“云笼雾罩桥依稀,山灵水润簇楼台”的诗情画意。看见那红瓦翘檐的庙宇了吗?现在,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超凡脱俗、四大皆空的礼佛盛事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