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云寺那一个黄杨疏雨的秋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名遐迩救苦救难的“活观音菩萨”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郭氏女,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其娘家人何处,嫁与当地刘姓人家为妻,刘家贫穷,郭氏每日一大早便上龙云寺割草,实则在龙云寺旁一青石上翻转背篓盘腿颂经坐禅,到了傍晚之时该下山回家之时,郭氏女翻转背篓便是满满一背篓的青草。有一年,时遇大旱,蓬州知州一日带领衙役下乡勘察水利挖堰塘,有人告状于蓬州知州,说龙云寺山上有一疯老婆子上旱魔,求知州大人将其撵走。知州大人于是带领衙役上山撵郭氏,知州大人先问郭氏“何时有雨?”郭氏回答“午时三刻。”有人想借机整治郭氏,便提前时辰开午饭说是时辰已到,知州大人便以郭氏妖言惑众,命衙役鞭打郭氏。鞭子刚刚打断,郭氏说:“你们快回去吧,天马上要下大雨了。快回去救你夫人吧。”知州大人等刚下山,大雨倾盆,家丁前来报告:“知州夫人在家里被鬼打得奄奄一息了。请大人快快回去!”知州大人猛然醒悟,原来龙云寺旁坐禅的郭氏女不是凡人,而是活神仙。于是,知州大人速返龙云寺向寺内观世音菩萨敬香许愿请求原谅恕罪。第二日,前日遍体鳞伤的知州夫人竟然又完好如初了。知州大人不禁感叹道:“真是活观音!”从那以后,四面八方凡是家里有生疮害病之人等等无不纷纷前往龙云寺来向“活观音菩萨”求助“活观音菩萨”也都一一慷慨救助,分文不取。后来过了很多年后“活观音菩萨”郭氏女无疾而终,坟墓就埋葬于龙云寺附近。据传,文革期间,造反派四处挖坟毁庙,但是“活观音菩萨”的坟墓却无一人敢动,其中有一胆大之造反派分子硬去挖坟,刚举锄头即昏厥而死。后再也无人胆敢前去造次了,至今龙云山上的“活观音菩萨”的坟上依旧香火鼎盛,前来许愿求助朝拜者纷至沓来犹如过江之鲫。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佛法无边确是真理。在博大精深的佛学面前,心存敬畏,敬畏神灵,敬畏自然,其实就是敬畏世界,敬畏人生。时刻拥有一颗敬畏之心,难道不也是一种巨大的幸运和幸福之事吗?

    走出观音大殿,对面是一排长长的厢房,厢房里供奉有财神等众多神灵。正对大雄宝殿的地方也修建有一座大殿,殿内供奉有护法金刚、开口笑大肚弥勒佛等众多神像,护法金刚与众多罗汉神像环列大殿左右,个个神态威武庄严,面目狰狞恐怖,尤其是那护法金刚,手举钢鞭,相貌威严,脚下踩着伸出猩红长舌面目更为狰狞的饿鬼或者恶鬼,让人看了便不寒而栗。供奉护法金刚、罗汉菩萨的法座之下彩绘有双龙戏珠的图案,金碧辉煌,活灵活显,戏珠的双龙仿佛马上就会腾空飞跃,呼之欲之一般,令人暗暗称奇。

    供奉金刚、弥勒佛的大殿之外便是后山,山门左右的门柱上书写有楹联,大致写的是做人要学会铭记恩人忘记仇人学会舍弃自在放下等等字句内容,楹联看似简单朴素,实则充满了无穷的人生智慧与哲理。

    “翠竹轻风禅榻午,黄杨疏雨佛堂秋。”也许龙云寺更为神奇的生态奇观莫过于古寺山门外的两棵紧密环抱,和谐共生千年古树了。两棵黄杨共生的千年古树,皆有四、五人合抱之粗大,尤以山门外傍岩而生的一株黄杨、黄桷共生树蔚为奇观,实不多见。该树胸径有五人合抱大,高约10余米,远望亭亭如盖,堪为龙云寺之标识,亦为龙云寺之瑰宝。据唐书?五行志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园733年)“蓬州枯杨生李枝,有实“,即此处。龙云寺古多黄杨,这有卢雍题龙云寺诗“黄杨疏雨佛堂秋”可证。而黄杨树枯枝干上寄生它树现象并不多见。但唐朝李氏天下系取代隋朝杨氏天下而来,故“枯杨生李”更被视作国之瑞符,载之于史,其源由此。又现今龙云寺近甚多李树成林,年产颇多,其来亦有渊源。由此可推,共生树的母树黄杨树在卢雍时即已“黄杨疏雨”便已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了。

    千年时光转瞬即逝,静静地站立在千古名刹龙云寺之前,顿感宇宙之浩淼,而人生之须臾。而我,或者我们每一位来过龙云寺之人,也许都会幡然顿悟:天下人来,天下人往,来来往往,或为名,或为利,其实都宛如过眼烟云一丝或者一缕,而在龙云寺那个黄杨疏雨佛堂前的秋天里,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或者我们的后来者都曾经来过,挥一挥手,哪怕我们没有带走任何一片云去

    2011年6月8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