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蓬安的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编者按龙,作为华夏儿女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吉祥之物,故有“龙的传人”之说。而舞龙则表现了百姓对龙的尊崇和喜爱。作者笔下的蓬安,舞龙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风格鲜明,有水龙、彩龙、舞龙、火龙还有板凳龙等等。这些龙都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舞龙彰显了蓬安人性格豪迈的特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本文生动详细的描述了蓬安舞龙的特点以及舞龙在蓬安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对蓬安人的舞技叙述的生动具体,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笔质朴,语言生动,情感表达细腻自然。  华夏大地是龙的故乡,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一部煌煌中国文明史,其实也就是一部与龙息息相关的发展史;一部煌煌中国文明史,其实更是一部与龙休戚与共的传奇史。龙的至尊,龙的神秘,龙的威风,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龙的传说,龙的故事,龙的灿烂,龙的辉煌,纵情天地自然,吞吐宇宙万物,龙图腾异彩纷呈,魅力无限,黑眼珠,黑头发,黄皮肤,龙的子孙世世代代以龙的传人为骄傲。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便是龙的神采与风韵,这便是龙的博大与精深。有鹿一般的祥和与温柔,骆驼一般的的坚忍与执著,兔一样的机动与灵敏,蛇一样的果断和城府,蜃一样的神秘与飘渺,鱼一样的美丽与灵动,鹰一样的矫健与敏锐,虎一样的威严与勇猛,牛一样的忠诚与无私,这便是龙的品质与风貌,这便是龙的伟岸与神奇。形神兼备,神采飞扬!

    勤劳善良的人崇拜龙,仰慕龙;勇敢热情的人热爱龙,亲近龙。淳朴厚道的人们顶礼膜拜龙,勇武刚毅的人们也敢于戏龙,耍龙,舞龙,天地豪情,英雄本色,也惟有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精彩的民间舞龙让神秘至尊的龙从至高无上的神坛走向了大地,回归了自然,精彩的民间舞龙也让神奇无限的龙走进了黎民百姓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视野,放飞了快乐的心情。

    地处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的司马相如故里蓬安一样也是中国龙的故乡,蓬安舞龙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特色鲜明:蓬安水龙舞,汪洋恣肆;彩龙舞,绚烂多姿;火龙舞,热烈奔放;板凳龙舞,刚柔兼备;百叶龙舞,风情万种;如此等等,举不胜举。还是让我们一道来走进丰富多彩的蓬安龙舞世界吧: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龙舞曾是蓬安县境内曾失传的一种龙舞。解放前,在干旱的夏季,人们为求上天降雨,消除灾害,时兴耍水龙。水龙用树枝叶扎成,舞者跳跃腾挪,观者往龙身和舞龙人身上泼水,以此祈求天降甘霖,滋润五谷丰登。蓬安水龙舞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群众参与性,其场面生动活泼,气氛欢快,妙不可言,有相当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蓬安水龙舞经当地文史专家学者等人悉心研究得以恢复,2007年10月,蓬安县庆祝建县1500周年庆典,2009年12月,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时均有精彩表演。

    “龙来龙来四季发财,龙走龙走就要讨口。”彩龙,又称布龙,小龙,7、9、5节龙。彩龙在蓬安的出现,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彩龙究竟是何时传入蓬安的现在无确切考证。彩龙,历来都被视作吉祥之物而深受人们的爱戴,人们崇尚彩龙,是为了求得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吉祥如意,风调雨顺。据耍彩龙的老艺人讲,解放前过年,蓬安城乡各地都要在当地“龙灯会”的组织下耍彩龙。耍彩龙的表演队伍走村串户,从正月初一耍至正月十五结束,彩龙围着房屋转一圈表示吉庆;彩龙放在大门前表示平安,祝愿此家人不再生病。彩龙进入房屋,寓意降妖伏魔,能辟邪趋吉。解放后,作为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的彩龙舞一直保留下来。“十年内乱”时这一民间艺术被作为牛鬼蛇神打入冷宫,打倒“四人帮”后,蓬安城乡又耍起了彩龙。但耍得好的人已经不多了,大部分老艺人也年事已高。年轻人喜爱耍,但是由于功夫赶不上老一辈,做不出高难度动作。如今,除春节、元宵节上街表演外,重大的庆祝活动也舞起彩龙来增添喜庆。

    板凳龙是蓬安龙舞中很有特色的一种舞龙技艺,板凳龙的技艺其实也极大地彰显了蓬安人的聪明才智。舞龙的道具就地取材,简单方便,日常生活中农家人家家户户几乎均有的长板凳,用稻草扎上龙头龙尾,套上彩色衣即成。耍龙时,两人执板凳腿,一人执前两腿,一人执后两腿,两人一前一后,双手撑起板凳脚,上下穿插,巡回舞动戏耍,两人一组,按照人数多寡,既可以单独一组舞龙,也可以组成多组板凳龙舞动,多组板凳龙组合舞动之时,首尾相连,前后呼应,可以做出绕八字、高抖动、左倒右穿中、右倒左穿中等等精彩动作,活灵活现,精气神十足,板凳龙舞动之时,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精彩纷呈,气壮山河。

    蓬安的舞龙技艺中,火龙是最能彰显蓬安人热烈、奔放、勇敢、豪迈的性格特征。追溯火龙的来源和流传,其在蓬安城乡已多年流传。一般是在正月初一晚上开始耍至正月十五晚上结束。相传,过年之时,年其实是一种吃人的猛兽,但这种吃人的猛兽最害怕的就是火和烟花爆竹燃放时发出的巨响,因此人们常常在正月里耍火龙驱逐这种传说中吃人的猛兽。耍火龙一般要耍到正月十五晚上结束,然后要在河边把龙烧了。现在正月十五晚上不烧龙了,也有些地方不是正月初一晚上耍。比如:蓬安徐家镇耍牛王会,耍后当天晚上把龙烧掉,表示把龙送走;周口镇耍上九会,上九会乃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希望通过耍火龙来庆贺玉帝的生日,祈求玉帝降福于人间,使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百叶龙也是蓬安龙舞中的一种,耍法基本上与彩龙相似,不同的是龙的做法,百叶龙是用荷花灯、蝴蝶剪纸图案扎成。

    蓬安的舞龙技艺中,独具特色的还有草龙。草龙其实和水龙几乎一样,只是扎制龙的材料不同而已,整条龙用草编制而成,耍法和水龙类似,表现形式同样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群众参与性,其场面生动活泼,气氛欢快,妙不可言,有相当的开发利用价值。

    蓬安的舞龙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特色鲜明,蓬安的舞龙是蓬安民间文化艺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蓬安舞龙也是蓬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新的历史时期,勤劳勇敢的蓬安人民正在不断赋予她无穷的内涵与生机,在未来的前进道路上,蓬安的舞龙也必将更加充满无限的活力与魅力!

    2011年6月12日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编者按龙,作为华夏儿女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吉祥之物,故有“龙的传人”之说。而舞龙则表现了百姓对龙的尊崇和喜爱。作者笔下的蓬安,舞龙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风格鲜明,有水龙、彩龙、舞龙、火龙还有板凳龙等等。这些龙都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舞龙彰显了蓬安人性格豪迈的特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本文生动详细的描述了蓬安舞龙的特点以及舞龙在蓬安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对蓬安人的舞技叙述的生动具体,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