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走近罗瑞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川北南充,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丝绸之城南充不仅因其绚丽的丝绸闻名遐迩,更因其近现代杰出的民族精英而蜚声中外。红军之父朱德“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今广安市在1998年前是南充地区的一个县),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国家副主席张澜,解放军总参谋长、共和国首任公安部长、大将罗瑞卿,以及等等都是南充这一方热土培育出来的民族的脊梁,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儿子。

    我为自己拥有如此优秀的故乡人而倍感骄傲,我为自己能和如此优秀的民族精英们同饮一江水而倍感荣光。

    今年“十一”黄金周的第四天,我便怀着仰慕已久的心情携带妻儿一同瞻仰并拜谒了大将军罗瑞卿的故居。

    罗瑞卿故居位于南充市顺庆区舞凤镇双女石村,在南充市五星花园每人花上一元钱搭乘11路公交车,公交车在两旁栽满碧绿行道树宽敞平坦的市区街道上穿行,几分钟后便驶离了市区,车到市郊驶进一条叫“将军路”的乡村公路,路面正在整修,公路两旁的农房大多是新建的一楼一底的青砖房,似乎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偶而有一两株房前的黄桷树闪入视线,但大都是枝少叶稀,瘦骨嶙峋的,车颠簸着驶过一座石桥时,可以看见车窗外的一条较宽的河,水面平静地流淌,也没有什么事先想象中的特别之处。大约几分钟过后,公交车便在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混凝土坝子里停下来,司机说了声:“到了,好,请大家下车了!”于是,我们便和一车其他的乘客一起下了车。

    站在坝子里,我回首望去,身后的不远处便是宽阔的嘉陵江,水面浩淼,波光潋滟,呈一个巨大的弧形逶迤而来,仿佛古时大臣蟒袍上的朝带一般,又极似天上神奇的长虹,玉带似的凭天而降,明晃晃的,波光粼粼。远处河坝里人来人往,忙忙碌碌,有汽车“轰隆”的声音,有搅拌沙石刺耳的声音,估计是在挖沙石。回过头来,便看见一座牌坊式高大的门楼,正中悬挂着一幅匾额,上书:“罗瑞卿故居”五个毛笔大字,龙飞凤舞,笔力遒劲。两旁的门柱上镌刻:“大将风范”、“高风亮节”八个大字,是五十年代初期时任川北行署主任的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题写的,看见“胡耀邦”三个字,顿时让我不禁肃然起敬,那曾是在我们家乡南充留下显赫政绩的伟人!后来官至中共中央总书记,他一生清正廉洁,为党和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大门左旁是管理处,同时也是个小卖部,里面主要卖些糖果瓜子麻辣小吃纯净水之类东西,一走进院子,我才蓦然发现故居的宽敞响亮,高大的砖石围墙上面爬满碧绿的青藤,爬山虎之类的绿色植物,粉红色星星点点的花朵点缀其间,犹如绿瀑飞泻而下。正中坝子里便坐落着大将罗瑞卿故居,1906年5月31日,我们的大将罗瑞卿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整整生活了20年.远看故居并无任何特别之处,典型的川北农村民居,三合院式木结构穿斗青瓦房,木板门,木板墙,房屋座南朝北,正对嘉陵江,正中是堂屋,两侧是正房和厢房,西侧是将军及其的父母的卧室、厨房及杂物间。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大将故居房屋的屋脊上一字排开竖着堆满了十余米长的青瓦,密密地覆压脊梁之上。如果没有铮铮铁骨般的脊梁恐怕难以承受其重吧,我想。故居前院坝的正中屹立着罗瑞卿将军半身铜像,将军面容慈祥,目光睿智,与其说是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开国大将,倒不如说更像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里常见的朴实无华的清瘦的教书先生,文质彬彬的样子,和蔼可亲的打量着每一位慕名而来的造访者。我们全家三口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深深三鞠躬。

    整个院坝里宽敞明亮,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我们来的时候正值十月四日上午的10点左右,故居里依然是清幽静谧,来瞻仰造访的游人并不多.我和妻儿绕过故居的正房,经过将军故居的接待室,里面正中的墙上悬挂着将军的大幅遗像,遗像下面摆放着一部大屏幕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着将军1961年全军大练兵比武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录像,里面的三面靠墙摆放的沙发上坐满了观看录像的游人。

    看了录像出来,步入西侧宽敞的陈列室,首先便看见一个玻璃橱窗里悬放着将军1955年授于大将军衔的将军服,蓝绿色的布料,金黄色的肩章和绶带,袖口已有些磨损,看上去并不华丽,甚至有些朴素,尤其是旁边橱窗里陈放的将军生前穿过的一件白衬衫,多有磨损之处,还有很多补丁,即使较好的一床毛毯也是十分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