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平你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他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

    他是一个来自东方的传奇,一生波澜壮阔,三落又三起,最终站立成为了人民心中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

    他是一个春天的故事,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华夏大地,让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伟大复兴。

    山高,海阔,人为峰。这一方美丽而神奇的热土,因为孕育了这样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而令中外游客无限心驰神往。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更思邓小平。

    饮水思源。怀着对伟人的无限崇敬之情,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故里广安,伫立在淳朴庄严的小平故居,流连于清澈明丽的百花潭,拜谒于神奇秀美的佛手山,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追寻着伟人当年的闪光足迹,心灵便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洗礼,并为之感动,为之震撼。

    翻开当地志书,据载: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1993年7月设立地区(之前大部分县份属于四川省南充市管辖),1998年7月撤地设市,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是四川省毗邻重庆最近的一个地级市之一,是四川进入三峡经济区的“东大门”

    记忆中,其实广安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相距不到200里路程,并不太远,两地之间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1993年以前,广安和蓬安都同属于原南充地区管辖,那时,南充地区被人们称为“三总故里”:总司令朱德故里在仪陇县马鞍镇,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故里在顺庆区舞凤镇清泉坝村,曾任过总书记职务的邓小平故里在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因此,邓小平和南充人民其实都是地地道道的老乡。

    从广安市市区出发,乘车前往邓小平故居所在地的协兴镇牌坊村,大致有五六公里路程,从市区到牌坊村去的沿途高速公路两旁,几年以前都种植上了苍翠挺拔的各种树木,如今,多年过去,各种各样的树木均已长大成林,沿途十里,鸟语花香,翠色欲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十里绿色长廊,车行其间,那茂盛的绿色,以及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仿佛母亲慈爱的大手抚摩着你的脸庞,让人心倍感温暖与亲切,令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回家的感觉。

    车至牌坊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牌坊,牌坊正中镶嵌的黑色大理石上书有“邓小平故里”五个白色的楷书大字,牌坊青瓦屋面,具有浓郁的川东北民居古朴典雅的风格,青瓦屋面两旁各有两层,和牌坊正中的青瓦屋面刚好形成三个依次递增的层次,据导游人员讲解,牌坊的建筑设计寓意了邓小平一生政治生涯中“三落又三起”的传奇经历。

    穿过牌坊,迎面而来的是宽敞整洁的青石板路面,路面两旁全栽种着各种各样高大挺拔的树木,树木大多是中央各部委捐植,有的属中央以及省市等各级领导人捐植,如今的小平故居占地830余亩,其实就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纪念园,整个景区绿树荫荫,嘉木森森,其实正是小平生前倡导的“大力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万代”的思想的生动而完美的诠释。走进小平故居纪念园区,只见四处碧草萋萋,花木繁盛,林间各种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啭,曲径通幽,树林深处依稀可见清澈明丽的名为百花潭的池塘,池约四五亩地大小,池水清澈明丽,波光潋滟的水面上,鸭鹅嬉戏,怡然自得,塘中亦植有莲藕等各种植物,亭亭如美女的裙裾,婀娜多姿,让人疑心走进了陶渊明笔下宁静美丽的世外桃源一般。

    从百花潭旁青翠碧绿的林荫道上往里走,行至片刻,便来到一片小山坡之前,登上数级青石板台阶,便到了小平父亲的墓地了。据悉,邓小平的父亲名叫邓绍昌,字文明,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曾在成都法政学校读书,受到一些新式教育。早年参加了当地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也叫做“哥老会”邓绍昌曾在广安县协兴场的“哥老会”中当过“三爷”后来升为“掌旗大爷”即首领。他曾当过广安县的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1936年去世。

    走近小平父亲的墓地,整个墓地十分简约朴素,掩映在一片高大茂盛的青松翠柏丛林之中,墓旁立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邓绍昌之墓”等字样,小平父亲的墓前有一用青石板铺就的小广场,墓前有拜台,立有墓碑,正中书:“故显考邓公老大人绍昌之墓”墓碑右下侧书有“孝男:先圣,先修,先治,先清”等字样,其中“先圣”就是小平的名字。据了解,小平于1904年8月22日(农历7月12日)出生。小平出生后,父母按字辈为他取名邓先圣。“先圣”进私塾发蒙时,私塾先生对此名字十分不满:孔子乃称“圣人”你怎么能“先圣”呢?于是先生便将他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20年。直到参加革命后,才由邓希贤本人将名字改为邓小平。小平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但其童年和少年时代又十分平常。邓小平还不满6岁时,就到了协兴乡小学读书,11岁便考入了广安县的高小,14岁的时候考入了广安县中学。进中学不到几个月,他就被父亲送到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1920年7月,该学校毕业生中,年龄最小的就是邓希贤。当时,小平同志还不满16岁。

    拜谒完小平父亲的墓地继续前行,便到了邓小平铜像广场,小平铜像广场占地约26亩,三面环山,状如椅形,绿树环绕,安详静谧。小平铜像座落其中,给人以回家的感觉。据导游人员介绍,在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小平铜像揭幕仪式于2004年8月13日上午在广安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仪式,并为铜像揭幕。胡锦涛表示,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建立的伟大功勋将永载史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江泽民题写的“邓小平铜像”五个大字镌刻在大理石基座上。小平铜像周围环绕种植的绿树亦极为珍贵,高大挺拔的树木均为温家宝、吴邦国、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亲手种植。饮水思源,如今,中外游客,尤其是从广东深圳等地前来小平故居拜谒的游客非常众多,他们前来拜谒小平的时候,总是忘不了到小平铜像广场来向小平铜像鞠躬和敬献鲜花。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离开小平铜像广场,便到了小平故居陈列馆,小平故居陈列馆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小平故居陈列馆的设计很有创意,整个陈列馆建筑物外形就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最后形成一座高大的不朽的丰碑。陈列馆内的序言墙也很有特色,序言墙上是小平的浮雕塑像,高山,大海,小平身着朴素的风衣,面容和蔼可亲地向着家乡人民走来,浮雕的设计乃“山高海阔人为峰”之寓意。小平故居陈列馆前有“思源潭”寓意“饮水思源,致富不忘小平”之意。陈列馆采用川东民居特色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手法设计,陈列布展运用先进的陈列布展理念和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再现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历史功绩。

    接着前往小平故居。临近故居之时,最先看到的是小平故居旁的一方小小的花园,里面种植有石榴树、丁香花等六棵树,据悉,这六棵树先前均是栽种在小平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居所房前花园内。1997年1月,小平离开我们后,于是就从小平在北京的居所花园内将这六棵树迁移搬运回了广安,据说,非常神奇的是,这六棵树在移栽吊装之时,蔚蓝的晴空中竟然出现了一道道七彩的长虹,仿佛是小平在天之灵在深情地凝视,自从1919年离开故乡广安之后,小平便再也没有亲自回过故乡广安一次了,但桑梓难忘,故里情深“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小平从来也都没有忘记过对故乡建设的关心,现在,小平终于要回到阔别数十年的老家广安了,蔚蓝的天空中出现最美的长虹也许就是小平那无限慈祥而会心的微笑吧。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