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惟心行道千载不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极的,明初官员大多都有着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傲峻。在清流们看来,名利事小,失节事大。注重名节的士大夫们对物欲看得淡了,也就有了一种超然脱俗的姿容“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以他们能够保持一种崇高的人格和至尊的品味。而我们这个以市场经济为转轴的工商业社会,企业、事业、机关似乎都在变着手法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学校追求“利润”就巧立名目多收学杂费,医院追求“利润”药价就飙涨,名艺影秀追求“利润”就代言虚假广告,机关领导追求“利润”就大肆收受贿赂,无一不将“道”与“德”踩之脚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很脆弱的情况下,这种片面强调“利润”而一再冲击着道德底线的畸形发展,对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是很巨大的。只要有钱赚,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成克杰们的腐化堕落,医疗改革的失败,娱乐圈内的艳照事件,嫖幼和小学女生卖淫,与这种无视“道”、“德”的社会氛围不无干系。受市场经济法则影响,应对人才市场需求的教育也变成了一种功利教育,而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均为功利所扰,停留在了“器”的层面上,缺少明初官员那种深入骨髓的从廉守洁卫“道”无悔的精神支柱,缺乏“慎独”的自觉。而这应该是现代教育事业的不及之处吧。在劳动力相对过剩的今天,求职者为生存所迫(有的是为了生活得更舒适些),多半会考虑选择技术性专业以便在将来的人才市场中“售”个高价。更有甚者,出于增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考虑,相关职能部门称,就业率低于30﹪的专业予以取消。于是,以人文薰陶为旨帮助人们建立正确人生观而不以培养技能为要的道德建设和人文教育,因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渐渐被人淡忘着。即便是在读文科生因惮于就业压力,恐怕大多也已改初衷而转学第二专业了。而这种功利教育反过来又进一步恶化了那种无视“道”“德”的社会氛围,彼此陷入了环环相扣的怪圈。道德建设在市场经济磁场中的短损和疲软,由此可见一斑。作为权宜之计,取消就业率低于30﹪的专业倒也无可厚非,但若是长期如此,只怕时间久了,这些被取消了的专业就后继乏人了。

    欲壑是填不满的,高薪只是推动廉政建设、预防官员腐化的物质前提,它是确保官员廉洁奉公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与廉洁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明初薄俸低禄,为什么反而有那么多官员能洁身自好不渝清流呢?笔者并不是刻意诋毁改革发展的成果,非议国家政策,更无复古之意,只是借之作一番剖析,以寻些许治世良方。中国古代只一味注重形而上的“道”忽略了形而下的“器”的作用,我们今天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又一味地看重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的技能短长,补上技术的课。若是几十年甚至只需十几年之后,社会出现严重畸变,那时我们又要补上什么课呢?何况现代社会已经呈现出畸变的征兆,西方社会中那种缺少人文内涵的粗放型的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恶化、物欲膨胀、人伦错位不就是人类曾经走过的弯路吗?怎么就不可以成为我们今天发展的鉴戒呢?痴愚的巫山县晏某说,他受贿只是为了过过数钱的瘾。一语道出了高薪未必养廉的无奈和社会道德教育的缺憾了。包括教育体制和公务员制度在内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干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缜思之,慎试之。

    但愿科学发展观能科学地落到实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