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谁知盘中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看着眼前满桌的山珍海味,不觉有点儿犯腻而不愿下箸。朋友一句“以前哪里有这个吃”的感慨,让我想起了年少时的些许往事。

    父母有着一双勤劳的手,闲暇会出去寻点儿短工,但毕竟就那几亩田地,一家六口的吃穿住用全靠此,还要供我们兄妹三人念书,自然不会宽裕。那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普遍高涨,日子过得不算殷富倒也踏实。“比起六几年没饭吃可要强多了,还不知足呀?”村中老一辈人都这么教育着年轻后辈。读书了才知道,六几年原来指得就是六十年代初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

    小时候不愿喝稀饭,一者怕烫,二者不耐饿,母亲就会叮嘱奶奶用勺子舀起稀饭放入漏筐。水沿着漏孔外渗,粥也就成饭了,这是特为我们兄妹三人开的“小灶”若是中午多吃了几碗,剩饭不够晚餐时,母亲就会剁来几头大青菜切碎和在饭里煮成泡饭。这种饭我们是不愿吃的,大人们却吃的很香。

    让大人们头疼的是一天三顿下饭的菜。那时没有大棚,种下的菜都是靠天生长。冬季是最难熬的,能吃的菜只有莴苣和麦菜,而这却是我的口忌,为此挨过多次批评,掉下不少眼泪。可是掉泪也无用,你必须得学会适应。院前开辟出来的几垄菜地全都种着大蒜,绿葱葱的很惹人喜爱,但母亲有告诫在先,这是年关用来招待客人的,再说年前大蒜嫩小不足料。可是等到年后大蒜粗壮了却又老了,放进嘴里能嚼出渣来。每当下饭的菜是莴苣或是麦菜时,奶奶就会事先拔几根大蒜炒了藏起来,埋在米饭下叫我躲远着吃,莫让母亲发觉。其实有几次,我看母亲的神态,她是发现了我的隐私的,只是嘴上仍喝喝斥斥,惟恐宠坏了我。若是天晴朗,母亲会趁劳动之余,掐来红花或是挖来黄花菜,用菜籽油炒了,油滑滑的特别爽口,狠不得连盘端走,单独享用,饭也会多吃掉几碗,那滋味至今叫人都想念。每当这时,母亲总会揶揄说:“这菜还真好不得。”

    春天是我们盼望的季节,不仅蔬菜品种多,而且也是我们特喜欢吃的菜,比如空心菜、黄瓜、丝瓜、葫芦、辣椒、苦瓜等等。可是这样的好日子不会很长,每当下五月雨的时候,低洼点的菜地被水浸着,时蔬也就谢世了。为了度过灾荒,母亲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从集市上买来一些生姜,切成短小的细长条,用盐炒了以后拌着酱油吃。可是这种姜菜味道很重,吃进肚里挺难受,母亲便又买来榨菜。这种榨菜是用辣椒沫和着盐熬制而成,母亲买得又是别人挑剩下的倒担货,价格极为便宜,但味道比姜菜要好些。只要卖菜的人一过秤,也不管卫生不卫生,抓了一把就跑,付钱是母亲的事儿。这是八十年代初的记忆,那时物质都较缺乏,心里倒也没什么不平衡的。

    在儿时的脑海里,还没有“零食”这个词,玩饿了就从剩饭里抓饭团。有时会有几个卖冰棍的人来村里叫卖,那时的冰棍不像现在这样名目繁多,什么奶油的、咖啡的、加葵花籽的,都没有,就是一条扁平的木片插着一块长条形的冰,若是冰端粘着几粒豆子,就算是高档次。冰棍可以用塑料农药瓶换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