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批评孩子要留有余地(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子犯了错误,就把前几个小时,前几天,甚至是前几个月的错事都搬出来:“你说你这孩子,上个星期上课不好好听讲,挨了老师批评,昨天作业错得一塌糊涂,今天作业还没做完就开始看电视。”

    很多家长惩罚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扯西拉,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来,有的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

    孩子会怎么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有的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找茬整他)……也因此对改错失去了信心,破罐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教训惩罚孩子务必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一次不良行为应该只被批评一次,不能因为一次行为就连续受到批评。早晨犯了错,批评后,就完了。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又念念不休,不停地对孩子斥责:“你说你今天做了什么好事,一大早就把碗摔破了。”这种唠叨式的反复责备只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批评孩子,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一次不良行为就足够了。

    6.斥责孩子忌大声

    当孩子淘气,或犯了错误时,很多家长常常大声训斥孩子。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非常生气,另外,有的家长还认为,若在责备孩子时声音过小,无法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收不到良好效果。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当家长对孩子大声嚷嚷、横加斥责时,孩子当时的确给镇住了。但当孩子惊骇于家长发怒这个行为时,心里只在念叨怎么样才能尽快结束,哪有时间去思考家长责备的内容、去反思自己的过错。若孩子年龄较大,他们还会对家长这种斥责方式产生对抗情绪,这只会加剧对立,激化亲子间矛盾。

    如果家长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是大声呵斥,而是平心静气地向孩子低声好好说,能产生良好的批评效果。

    其一,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犯了错误,心里七上八下,正在担心不知父母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责罚自己呢,却见父母不发怒,反而以异常平静的语调跟自己谈论这件事,油然产生好奇心,就想听清父母到底要说什么。同时孩子还可以从父母这异乎寻常的举动中感受到父母郑重的态度,促使孩子重视父母的话。

    其二,能促使家长保持理智。家长们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地对孩子说话;这也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家长保持理智。家长们大声嚷嚷,大都为一时冲动,事后也会后悔,觉得自己当时不应该发那么大的火。平心静气地说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冷却孩子亢奋的情绪,本来就是教育、说服的必要条件。若家长自己先情绪失控,那又怎样去引导孩子呢?家长保持理智,也能更客观、准确地分析孩子的错误,能更好地让孩子接受。

    其三,能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小声地说,是向孩子表示这话是说给他一个人听的,谈话仅局限于两人之间,这不仅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还可使他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尤其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家长轻声细语地批评孩子,没有让孩子丢面子,他会感激父母,也就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诲了。

    家长在自己情绪欠佳时,尽量不要去责备孩子。因为这时情绪控制是很困难的,即使心里想冷静一些,但过火的话也难免脱口而出。情绪化的批评斥责,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7.慎重使用批评性体态语言

    家长与孩子长期共处,对彼此体态语言的微妙性把握得细腻、及时、准确,因此,在批评时可以运用体态语言向孩子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是,父母应该明白,表示批评和惩戒的体态语言都是消极性的体态语,要特别注意运用场合和分寸,否则会影响亲子感情,使批评的效果适得其反。

    倒背双臂注意场合。倒背双臂这一体态所传达的是权威信号,父母对孩子不满或批评孩子时经常倒背双臂,孩子从中感觉到父母的威严。父母在监督或惩戒孩子做某件事情时可以采取这种体态。但是在一些普通场合,比如和孩子谈话时,不应把双臂倒背起来,因为这样做会给孩子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妨碍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灵活运用双臂交叉胸前。美国的一位体态研究者曾做过一次实验:在一次会议上,他故意诬蔑听众所熟知和佩服的几位名人,他的这种讲话持续了一段时间,突然停止下来,并要求听众不要动,保持他们刚才的体态。结果发现:90%的人保持双臂交叉于胸前的姿势。可见,当人对某件事持有不同意见时,喜欢采取双臂交叉胸前的体态语言。很多父母也常会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体态语表示否定态度,但这种体态会给孩子一种压力或蔑视的感觉,不利于亲子间的感情沟通与交流。当然,双臂交叉胸前并非完全是消极的,有时给人一种休闲自在的感觉。父母与孩子谈心时,如果辅以微笑,也能给人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感觉。所以,对于双臂交叉于胸前这一体态父母要灵活掌握,避免副作用。

    慎用漠视眼神。有些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只是随意地用眼睛一瞥,或者看都不看一下,以漠然的态度把孩子晾在一边,就等于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同时也起到了批评和惩戒作用。但是,这也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一种体态语言。当孩子兴冲冲地跟父母说一件事,父母漠然视之,好像孩子没有出现一样,会让孩子觉得很伤心,对孩子的热情和心理造成伤害。因此,父母要慎用这种体态语言,即使用以批评和惩戒孩子,也要与口头语言相结合,给孩子讲清道理。

    控制瞪眼频率。瞪眼一般表达强烈的反对和生气情绪,是发怒时的一种面部表情。父母适当采用这种体态语言,对孩子的严重不端行为会起到威慑作用,可以暂时中止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但是,父母的瞪眼频率也应该有意加以控制,因为大人在生气发怒时,二目圆睁,双眉倒竖,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长久下去对孩子没有太多的好处,会加剧亲子关系的恶化,让孩子敬而远之。因此,当孩子让大人非常生气时,最好先不要瞪眼发怒,克制情绪,冷静思考对策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