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和逻辑性。孩子的思维由于发展的有限性,因此很容易被中断,而一旦中断则不容易再续,这就是为什么当家长没有听清孩子的话,要求他重复,而他却没有办法再重复的原因。所以,当孩子说话时,注意力一定要保持高度的集中,认真听,这不仅是表现你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帮助孩子发展完整的思维,如果孩子的思维经常被打断,那么他就很难建立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发展思维能力。

    二、可以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时孩子与你倾诉,并不是为了让你帮他解决问题,而仅仅是想要你感受他的感受,而一旦他的倾诉被打断,那么他的感受也就会被阻断,这样不利于他的情绪发泄,不利于他形成积极的良好的情绪。

    三、可以给孩子一个礼貌的好榜样。在人际交往中,轻易打断他人的话是不礼貌的行为。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倾听他人的好习惯。

    3.如何让孩子吐露心声

    现在,一些家庭里孩子和父母形同路人,孩子从不对父母说自己的心里话。

    田先生平时工作很忙,和儿子说话很少。儿子就要中考了,田先生想抽出时间多陪陪儿子。可儿子反应很冷淡,对田先生的主动提问也是敷衍了事。田先生清楚地记得几个月来,儿子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竟然是:“爸,给我点钱。”“现在的孩子怎么了,难道我们父子关系现在只剩下金钱了吗?”田先生无奈地说。

    呼女士一天的精力大部分放在她正在上高一的女儿身上。每天不到六点就起床做好早饭,看着女儿上学后才匆忙去上班,下班后顾不上喘口气又是洗洗涮涮。但除了一些生活中非说不可的话,从小活泼好动的女儿面对母亲时显得很“内向”,而女儿和同学打电话时却滔滔不绝。这让当妈的呼女士既羡慕又生气。她说:“我为她付出了那么多,她有话却不对我说,到头来还比不上她的同学!”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对自己无所不谈,以便了解孩子真实的生活和思想,走进孩子的心灵,随时掌握孩子思想的脉搏,引领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孩子有话不对你说怎么办?如何才能让孩子向父母吐露心声呢?

    创造机会。“孩子,过来,妈妈和你说说话。”如果你和孩子的谈话是这样开始的,那么往往说话的只有你一个人。如果换一个时间,换一种方式,例如,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或周末与孩子一起下棋、玩游戏时,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时候。这时候,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要想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就要多创造这些和孩子一起活动、对他们没有压力的机会。当你真正需要问问题时,也要少用“为什么”,这个词往往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控制情绪。当得知孩子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或做错了事的时候,你千万不能激动,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当孩子告诉你他在幼儿园里与一位小朋友打架时,你心里虽然很恼火,但也不能把这种情绪表露出来,要用很平静的态度让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判断一下孩子打架的原因。否则,会造成孩子以后只报喜不报忧。

    尊重孩子。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告诉你事情的时候,也许你有一大堆的活要做,但你最好把手头的事暂时搁一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如果你真的有很急的事情要做,也要与孩子商定好时间。因为大人们总是有计划地做事,而孩子往往只重眼前。大人们要遵守他们的时间表,切忌一边做事一边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你心不在焉,对他的话一点也不重视,与你说话没劲。

    奖励诚实。当孩子已经改正了错误,或表示要改正时,你首先要对他的诚实表示肯定,以真诚的态度表扬和奖励他。让孩子不必担心因为他的失误而失去父母的爱,使孩子逐步养成主动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好习惯。

    保守秘密。即使对最开放、最友好的父母,孩子还是有他自己的秘密。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也会有心中的秘密不愿告诉你,或者告诉你后要你替他保密。如果你已答应了孩子的事,就必须遵守诺言,否则,你将有可能失去孩子的信任。要让孩子知道,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父母永远在他的身边,随时给他帮助和支持。

    4.有效倾听孩子的技巧

    父母在倾听孩子时,并不只是一台录音机,重复孩子的叙述,而是整理孩子的叙述,并找出隐藏在孩子话语中的感受,然后帮助孩子真实地呈现他们想要表达的一切情感和需求。

    孩子的情绪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父母要贴切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适当地反映出来,就有赖于父母有效的倾听。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需要“全神贯注”的功夫,包括看——眼神的接触及注视,与听——耳朵的接收及传递“我正在听”的反映信息,适时给予孩子回馈和反应。

    捕捉非语言的信息。沟通并不仅是语言的交谈,有时候非语言的行为:脸部表情、眼神、手势、坐姿与音调高低快慢等亦传递着沟通的信息,有研究者认为这些非语言的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可能比语言沟通更重要,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如果父母想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光凭语言交谈的沟通并不容易达到目的,必须对孩子的非语言行为所代表的意义有所洞察。

    给孩子良好的反馈。当孩子与父母分享情绪感受时,父母要不时地与孩子眼神接触,但不是紧盯不放地注视,同时要避免打断孩子的说话,要表现出注意、轻松、有兴趣了解的表情,并不时地使用“是的”、“嗯”、“我了解”这样的语言,偶尔点点头来表示你对他说话内容的注意,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父母的这些表现最能传递“我关心、我正在听”的信息。

    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仅仅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父母还必须用语言对孩子所说、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应。可以不时地总结、重述孩子所讲的关键内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导致这种感受产生的情境原因。但尽量不要逐字地重复孩子的话,应使用相似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对孩子的感受进行命名。在仔细听取孩子的诉说并观察其面部表情后,对他的感受进行猜测并试着给予命名。如果第一次的猜测不正确,再试一次。讲话时要尊重孩子,保持冷静,且语速要缓慢。当猜测不正确时,应鼓励孩子帮助父母纠正。只有在帮助孩子了解其感受之后,父母才能给他提供忠告、建议或教他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情。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