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家长越唠叨,孩子越逆反(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会唠叨什么“一心不可二用”啦,什么“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长大肯定没有出息”啦!其实这些大道理丝毫不起作用。如果能换成提问:“你为什么做作业要听音响,这里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这时,家长可能会听到一些过去闻所未闻的知识,什么音乐会激活大脑,左右脑需要协调等。当然,如果家长是个乐于学习的人,就会在最新的资料中看到:通过科学对比实验证实,音乐虽然能激活大脑,但是总的效果还是不如专心致志地学习。家长拿出这个新信息,再和孩子交换意见,这和唠叨相比恐怕要高明千百倍!

    有时候,孩子的某个做法明显不对,家长尽量不要直接指责,更不要揪着小辫子不放,说个不停。与其直接向孩子说教“这样做的坏处是什么什么”,还不如向孩子提问,“说说这样做有什么科学根据”,或“如果换种做法效果会如何呢?”在父母的提问和启发下,孩子自觉地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之处,那就再好不过了。

    具体而言,父母把唠叨变成提问,至少有三点好处:

    其一,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父母一般都是高居于孩子之上的,很少和孩子平等地对话。如果父母能向孩子虚心提问,孩子肯定会受到震动,当然乐于给父母解答,不会感到厌烦。

    其二,有利于激发孩子开动脑筋。提高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断地向其发问。孩子们有时做事情并没有动脑筋,或是随大流,或是随意做;当他们听到问题时,就必然要动脑筋思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其三,有利于了解孩子目前的真实认知水平。提问之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孩子的回答,了解了孩子目前的真实认识。如果孩子的认识是错误的,这时父母再进行教导,哪怕是现在开始唠叨,也比一开始就唠叨强。因为这时父母了解了情况,属于“有的放矢”,而不是“心有成见”。还有一种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孩子的回答不仅正确,而且非常精彩,大大超过父母原来的认知。这时父母反而会暗中庆幸“幸亏我们没有先唠叨,不然真在孩子面前现眼了”。

    当然,家长向孩子提问时态度一定要和蔼,更要虚心;不能摆着架子,把提问整成“提审”,变相为“审判式”唠叨。

    5.提高说话质量,减少唠叨数量

    家长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教育,关键是掌握好说话的方式与分寸。如果对孩子反复数落,喋喋不休地指责,使用的方式大多为机械地重复,时间长了,孩子除感到厌烦以外,更重要的是根本听不进去。一项调查表明,“我最喜爱的父母是讲话精练、有重点、不唠叨”,这就是孩子们的心声。

    亲子教育专家张勤女士介绍说:有一天下午,她突然被儿子的小学老师叫到学校。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老师当着儿子的面向她抱怨:你这个孩子是多么多么地淘气……老师甚至使用了很多难听的字眼,而她一听,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小男孩子嘛,淘一点很正常。事隔多年,她仍然觉得心痛:“当时我儿子站在一旁,老师就那样数落他,孩子吓得缩在墙角一个劲儿地哭!一路走,孩子一路哭,任我怎么安慰也停不下来。”突然间,她想到:老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可是,连他们都不能百分百做到跟孩子顺利沟通,那么家长和孩子间的沟通,是否会出现更多问题?从此她开始潜心研究如何当一个好家长。家长是一个全新的角色。在我们有孩子之前,谁也没当过家长,也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当家长;而当我们刚学会怎样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当家长时,孩子又升到了二年级,我们的经验又不够用了,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她说:“教育不是把水桶灌满,而是把火点燃。”

    点燃熊熊烈焰,有时只需要星星之火;打动孩子的心,有时只需要只言片语。家长对孩子说的话要发挥效力,要诀在于少而精。简洁是智慧的镜子,而唠叨则是教子乏术的表现。因此,父母通过语言对孩子施以及时的、有效的引导时,要提高说话质量,减少唠叨数量,使得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都能说到孩子的心里去,都能在孩子心中引起反响。

    要做到以最少的语言,达到最佳的家教效果,父母应该做到:尊重孩子;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针对孩子的个性特征;选对说话的时机;施以正确引导;讲究批评的艺术;以身作则,教子先正己等等。在本书后面的章节里,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详尽的探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