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说不到心里,孩子怎会听(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r />     当孩子在学校表现出色时,美国家长则会表扬他:

    “我为你感到骄做。作为你的父亲我感到很荣幸。”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美国父母非常尊重孩子,把他们看做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尽管在内心希望孩子继承自己的事业,或朝自己希望的那样发展,但父母只会潜移默化地引导,最终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决定。

    哈佛大学的教授在他儿子6岁生日的时候,送给他儿子一个非常漂亮又美味的蛋糕,然后问儿子长大了想干什么,他的儿子想了一会儿,认真地说,想成为糕点师。

    这位教授父亲没有取笑他,而是真诚地说:“那么祝你成功,未来的糕点师。”

    和孩子“漫不经心地交流”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美国家长,特别是父亲,会和孩子做一些“漫不经心的交流”,如晚饭时间、运动时间,甚至是看电视的时候,父母会找不同的话题和孩子沟通。

    例如,约翰的父亲总会在周末跟儿子一起玩棒球并借此机会和儿子漫不经心地谈天,从而了解儿子最近在跟哪些同学交往。这种沟通交流主要是为了知道孩子的想法和他们在学校的一些情况,而不是为了教育他们。

    5.给孩子一点儿“不听话度”

    中国人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父母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呵斥道:“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不听话!”可专家们告诫父母:太听话的孩子问题可能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充分激发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破坏分子”、“反叛者”……这些被老师和父母看做是没教养、不听话、学坏了的问题儿童,却很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比同龄人高出一筹的能力。

    淘气调皮的孩子尽管会给老师和父母带来许多麻烦,但却是完全可以教育的,而且如果教育得法,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最好的方法是能对他们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限制他们,否则孩子的“天才”很可能会被扼杀在摇篮中,甚至因不合群受到排斥而变成真正的“问题儿童”。

    据美国旺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主任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

    其一、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其二、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其三、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

    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萌发的幼芽,只要不太出格,父母就不要对孩子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将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那么,父母如何使孩子创造力、听话二者兼备呢?专家认为:

    第一、要求孩子行为上要基本听话,整天打架、骂人、不听话不行,但思维上可以不太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时,以听话为主,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应给一点“不听话度”,甚至行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热爱创造型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创造型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敢于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家长实在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念,对孩子的教育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将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和引导孩子听话很艺术地兼顾起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