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微。市面上韩愈的文集有,但校对粗糙,舛误极多,多是书商为了赚快钱刻印,看着就让人难受。欧阳修可是文学大家,他用心校对过的,可是难得的良本。
欧阳修起身行礼:“多谢郡侯玉成此事!”
“坐下慢慢说。”徐平让欧阳修坐下,“印书自然是好事,但有两点我要提前跟你说清楚,免得日后心生遗憾。”
“郡侯请讲,在下洗耳恭听。”
“第一点,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你再是学识广博,也难免有疏漏的地方。现在你已经到馆阁任职,馆阁人员都是一时之选,不妨再让他们帮着校对一遍。再一点,书印出来是要卖的,怎么着也有一些利息。到时发卖的时候,从书价里抽一成出来,一部分给你和帮着校对的人,另一部分给昌黎先生后人,你觉得如何?”
欧阳修一下怔在那里,不知道徐平提这一点出来是什么意思。
平常书商请人校对书籍,是按照时间或者字数或者页数给工钱的,给过工钱之后这书就跟校对人员没有关系了,更不要说书作者的子孙了。不过出精校的韩愈文集是文坛盛事,三司刻书局又是朝廷所有的,欧阳修根本没有想到钱的事情上去。
徐平却很认真,这关系到版权的严肃性,总不能让写文章的人靠着给人写墓志铭和神道碑过日子。以后印书业发展起来,有序的版权保护可以让这行业键康发展。
想了一会,欧阳修试着问道:“郡侯,文集出来,刻书局准备印多少本?”
“初期怎么也得五千本吧,昌黎文集,但凡有闲钱的读书人谁不买一本放在案头?”
欧阳修吓了一跳,三司不愧是管着天下钱粮的,气魄就是非同一般,开口就是印五千本。这年头有几套书有这个印刷量,更不要说雕版的使用次数有限,不能由着性子胡来。
再一想钱数,这种大部头怎么也得一贯钱一套,一成自己每本书就抽一百文,五千本就是五百贯。这可是一大笔钱,就是几方分润也是不小的数额。这还仅仅是第一批的印数,后面接着印下去岂不是自己能吃一辈子?
见徐平的态度不像是说笑,欧阳修小声问道:“郡侯是认真的?”
“当然,我像说笑吗?五千本又不是大数字,三司新条例我们都印了两千本呢。”
这个时代印书贵除了校勘外,无非是版贵和纸贵。版是用活版,已经不贵了,纸三司过不了多少日子会自己造,成本也会降下来,有什么了不起的。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在下就是觉得,钱的数额大了些。”
欧阳修汗都快下来了,他做个西京留守推官,一年才赚多少钱?就是钱惟演时常接济他们这些年轻人,也不敢想一下子得到数百贯的钱这回事。
徐平看着欧阳修的样子不由笑道:“你不要想得太多,给钱有很多方法的,到时候还要让提举编修所的石全彬与你详谈。比如你如果要一次拿齐,数额必然会少一点,或者就按第一次印的五千本给了。如果是卖了书再分润,那就要分成一次一次地拿了。”
“那也不少了。”
欧阳修心道,你郡侯家里人人都知道有钱,不把几百贯放在眼里。对自己来说,一下子手里有几百贯就能够置办产业了,以后吃喝不愁,怎么能够一样?
说过这些,两人一说了一些具体事宜,欧阳修又问:“郡侯觉得,我到手的那一成钱怎么跟别人分才合适?我毕竟是第一次做这种事,心里也没有个底。”
第一次关系到后面立规矩,欧阳修又注定了是这个时代的文学大家,其势已成,任何人都掩盖不了他的锋芒,影响必然更大,当然要谨慎。
想了一会,徐平道:“校勘主要是你自己完成,请馆阁的人再校不过帮忙而已,每人或三贯,或五贯,看你心意好了。至于韩文公后人,却不能过薄,从你的收入里分个一成两成也是应该的。”
才出去几十贯钱?帮着校对的人不用给过多,欧阳修也是这样想的。但韩愈的后人只给几十贯是不是少了点?不过韩愈的文章市面上到处都是,也没人给过他家钱,这相说起来一次给几十贯好像也不少了。而且再有后人评注韩愈文章,也得照此给钱,这样一次一次加起来韩家就能生活无忧。韩柳文章代代传,还怕没人看了吗?
欧阳修本来携文来找徐平,虽然也没想多受赏识,但不得重视还是有些失落。没想到说到最后却因为校对韩愈文集有了一笔巨款收入,心情又好了起来。(未完待续。)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