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个体修行在中国有个非常诗意飘逸的说法,叫做“出世”。??.?`
中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占据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虽然在很多场合之中被称为“儒教”,但这种非常世俗的治国学说主要是一种政治思想,并不牵涉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所以儒家是“入世”之学。
而离开世俗,投入真正宗教怀抱的,自然就是“出世”了。
于是,佛道的宗教思想和儒家的治世思想构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当中国的知识精英活跃政坛的时候,他们就是平天下的儒士;若是官场失意,退而在佛道中寻安慰的时候,他们就成为了隐遁山林的居士。当然,将来如果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那立刻又可以满血复活为儒家的士大夫。
在这一进一退之中,“出世”和“入世”的状态可以灵活调换,人生心态也就得到充分的调节,极大避免了心理承受能力因一时抑郁而想不开的情形。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现在,换个场景,在一个纯粹的宗家国家,是否也有“出世”和“入世”之别?
答案当然是有的。? .??`
宗教并不必然就是“出世”修行的活动,宗教同样也能规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立政权,指导国家。
甚至,自产生了文明的人类历史来看,地球上出现的宗教国家远比世俗国家要多得多,可见“入世”其实就是宗教的一项天生职能。
只不过在中国,宗教数千年来总是被强力的世俗政治所压制,只能在“出世”的层面里找到生存空间,以至于人们常常会误以为宗教人士都是不问世事的修行者。
“出世”和“入世”在哲学命题上的关系,也是非常类似的“三问”结构,只不过分别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进行探索。
前者关心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对于这些问题有了一套理论学说之后。就可以进行个体修行。
后者关心的是和“我们”有关的三个问题,“我们是什么共同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对于这些问题有了一套相应的学说体系之后,就可以开展相应的政治活动。
“共同体”的概念非常广泛,当概念有所不同的时候,政治活动也会生相应的区别。w?
比如姬傲剑所经过的忧患深重的广大地区,有些知识精英思考的是“阿拉伯世界何去何从”。那他们就会开战泛阿拉伯民族运动;有些知识精英思考的是“伊斯兰世界何去何从”,那他们就会开展泛伊斯兰宗教运动。
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还有知识精英思考“广大人民群众何去何从”,他们就会掀起社会主义运动。
当然,如果有人在思考“人类何去何从”,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是当今世界最强大国家的知识精英,所想的问题都是怎么整合地球,怎么实行全球化,怎么通过自家的体制和价值观去安排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