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章 关于生与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经历告诉方姐,生死,是宿命,看要怎么死,死得是否有价值!司马迁在《史记》里写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老八看着我,表述着他对生死的看法:“我们的追求,于我们的本分,就是你是否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再高一个层次,就是你的死能够周围的人和社会带来什么有益的价值!”

    于我而言,我对死是恐惧的。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学校里沸沸扬扬,校园东边围墙外的河里死了一个女人。放学之后,同学们三五成群欢呼雀跃地从西大门出去,绕道学校外的庄稼地,跑到河边看女尸。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死人的尸体,皮肤被水泡的发白肥胖,像过年时褪过毛的猪。五官已经不太明晰,外面穿得黑衣服被肉撕裂开来。有两个民警怒骂我们,鳖娃儿们,都给我滚回家去,谁让你们来的?我们如鸟兽散去。

    那个女尸令我作呕。当天晚上我发了高烧。奶奶用筷子立在水中,口里念念有词。然后从桃树上撇下两个树枝,在我身上拍拍打打。晚上,还把树枝放我床头。从此,对死亡的恐惧深深的攫取了我的心。我会在黑暗中瞪大双眼,想如果自己死去,那种永无止境的黑暗是怎样一副模样?我害怕自己死去,永远永远不能再看到蓝天白云,不能再呼吸空气,不能再感知一切。我会在黑暗中哭泣,睡去,然后在梦中惊醒。我知道死去,不是睡着,而是永远不再醒来。

    我以为只我一个人会怕死,其实,对死亡的恐惧,是共性的。

    记得,读初三的时候,我和一个同村的同学,因为要中考,学校统一安排寄宿,大家住在一个大教室改成的宿舍,乱哄哄的,根本没办法静下来学习。于是我们跑到操场,坐在学校的旗杆下,借着月光,互相背诵。不知怎么就谈到了死亡,感觉四周静悄悄的,树影婆娑如鬼魅,我俩竟然吓得浑身发抖起来,相互搀扶着跑回教室。从那以后,我俩的感情较之以前更亲密,似乎有了共同的秘密。原来对死亡的恐惧,是植根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它从我们出生,便如影随形。直到最后,它现出原形,把人类打入无边的黑暗。死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终极命题,凡辈如我者,对它唯恐躲避不及。

    年龄渐长,参加过一些葬礼,看到了生死悲合,于悲凉中多了一份麻木。有一次,我看到波斯诗人峨谟伽耶姆说的一段话:不知为什么,亦不知来自何方,就来到这世界,像水之不自主地流;而且离开了这世界,不知向哪里去,像风在原野,不自主地吹。当初读到这几句,顿觉醍醐灌顶,内心多年的生死困惑,刹那间豁然开朗。觉得活在世上的这一段光阴,花那么长的时间去恐惧死亡,自己简直像那个古老的杞人在忧天。

    人活在世上,最终都要走向死亡,这漫长而短暂的一生,有多少问题让我们辗转难眠?又有多少时刻让我们心花怒放?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馆,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我们都是寄宿在大地上的一名旅者。死亡,害怕与否,终将扑面而来,没有半丝商讨的语气。活着,死去,只是生命的不同状态。这一生尽情地像花儿绽放,便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而老八,他见过了残酷地战场上的血肉横飞,看到过太多的生命的逝去。于是,对生与死,于我而言,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老八是一个懂得控制自己灵魂的人,因为他看透了生死,反而有了更正确的个人生存的信仰。

    那晚,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个亭子,对着夜空的星星,我和老八就生死的问题会有那么平静的讨论。就如我曾经在普陀山的普济寺早课的时候,在佛音袅袅中,感受到自己的灵魂在与自己对话!让我对生与死,有了更深的参悟。

    回到出租房的时候,方姐和张青秀正坐在阳台上泡茶。

    她俩都洗了澡,穿着睡衣,头发自然地散开,女性的柔美和温暖,让整个房间充满着爱的味道,哪怕,她们就那么慵懒而恬静地坐着。家的感动,大抵如此吧,回到家,看到一个自己爱的人,坐在那,恬静地享受着时光的美好。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