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此,刚刚被张世华正式提拔为江西行省右丞的李崇善自然也没有推辞,微微点了点头,便也就安坐在了那里。
“常锡巧常大人,因功,已然被大王调往江陵,担任我大楚参政去了。而我来此,说起来,倒也算是来接常大人的班的。刚刚来到,很多事情还不了解,故而日后,还望元帅您可不吝赐教啊!”
“哈哈哈哈,李相说的哪里话。李相放心,只要日后李相的事情,有我赵威可以帮得上忙的,为赵威也必定是全力以赴!”
“如此,那便也就多谢元帅了。”两人之间言笑着,看上去这江【】西行省军务上的一把手和政务上的一把手,关系倒也算是其乐融融了。
所以见此,这大殿之上的一众将佐,原本还算是悬着的心,便也不由放了下来。
毕竟李崇善也是早就追随自家大王的老人,而且这一次,李崇善还是奉了大王的王命而来。如果他要和赵威争权,那么殿上这些个做军师、元帅的将佐们,肯定是最难受的。
因为无论是李崇善还是赵威,论在大楚之中的身份和地位,显然都不是这些个军帅还有明玉珍这个新附的左元帅能够招惹的起的。
故而在见到李崇善并没有表露出要和赵威争权的想法后,在接下来的接风宴上,这些个领兵的将佐们便也就对李崇善表露出了各自的善意和尊敬,局面倒也是极为的欢快融洽。
不过相比起大楚这般的欢快融洽,此时,远在抚州的火你赤以及抚州路的一众元廷官员,可就没有这么轻松的心情了。
“临江路总管闫泽山率城降贼,临江路万余官兵也皆随之投贼,我路西、北再无任何屏障!”
抚州路总管绝望的向着火你赤汇报这这一切,而火你赤此时脸上的表情,却是木然。
在大楚十数万大军的夹击之下,作为首脑的龙兴路一沦陷,顿时便也就引发了近乎多诺米骨牌般的恶劣影响。
一个城池接着一个城池选择了向楚军投降,一支守军接着一支守军选择了叛变。
纵然逃到了抚州路,暂时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可在这样的局势之下,火你赤也根本就聚拢不起任何能够反抗楚军的力量。
而更让人绝望的是,在这个关头,那支由天完残军组成的三万楚军兵马,也正在马不停蹄的向着抚州路这边杀来。
局势到了这样的程度,火你赤也绝望了。
抚州路现在就算加上从龙兴路那边溃逃过来的士卒,兵马不过也就万余人而已。
当然,抚州路人口众多。如果强征青壮入伍,短时间内,倒也能轻而易举的拉起三五万的兵马来。
可这样强征起来的农夫兵,除了在战场上凑人数之外,根本就一丁点的作用都没有。而没有兵马,火你赤又能那什么来抵抗势不可挡的楚军呢。
故而,火你赤也绝望了。而绝望之下,自然也就是破罐子破摔了。
是以在这个关头,火你赤便也不由像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膏粱子弟一样,每日只知醇酒美人,坐等死亡。
……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时候,相比起因绝望而自暴自弃只知醇酒美人的火你赤而言,向来只知纵情享乐的元帝妥懽帖睦尔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机局面时,反倒是奇迹般的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镇定。
就连今年三月,继续了足够力量的毛贵终一举拿下了守护元大都的屏障重镇“蓟州”,并乘胜追击,以高昂无比的士气,又一举拿下了距元大都不足二百里的漷州。
区区二百里,急行军不过三日。
这等距离,对于毛贵帐下的十万北伐军来讲,完全就相当于是将手中的宝剑架在元蒙帝国的脖子上了。仿佛只要毛贵他们轻轻一用力,他们便就能一举摧毁这诺大的元蒙帝国的首脑,立下可流传千古的雄图霸业。
是以毛贵为首的一众北伐军将佐,无疑不被此等前景诱惑的双目发红。简直恨不得此二百里可朝发夕至,一举攻克元大都,擒鞑子天子于帐下,焚鞑子宗祠于马前。
而相比起毛贵等北伐军将领的士气高昂,宛若被人拿刀剑架在脖子上的一众居住元大都的达官贵人们,心中是何等的焦惧,自然也是不言可知。
这等心情,尤其是当枢密副使达国珍率领数万京军,战死在距离元大都仅有一百五十余里的京城临州时,更为凸显。
所以在这时,京城中以搠思监为首的一众高官,便也不由齐齐来到了皇宫,请求迁都。
然而在这等危急关头,平日只知大喜乐的元帝却反倒是在这个时候,强硬的反驳了群臣迁都的建议。
而此时,也正好赶上大将刘哈刺不花领兵从晋、冀之地勤王而来,故而元帝便也不由加封刘哈刺不花为平章,命其率军于京城百二十里之外的柳林,阻挡毛贵那看似势不可挡的北伐军。
这一战过程结果,自然也就不消作者多言了。
孤军深入,没有建立起完善后勤补给的毛贵,最后还是败在了大军无粮上。
饿着肚子的北伐军被刘哈刺不花趁此时机杀得大溃,只得放弃长芦、沧州等地,带着满心不甘退回了山【】东老巢。
而北伐军在东线的溃败,自然也就使得进攻晋、冀协助东路的中路北伐军在孤军深入之下也惨败连连。
是以到了这个时候,明眼人便也都能看的出,红巾军所掀起的这次声势浩大的北伐,已然难有成功的希望了。
所以在这个月中,对于天下义军而来,所能算的上好消息的便就是江浙朱元璋在月中是,乘胜攻打下来紧挨着杭州的江浙建德路。而楚军则是在月末,乘胜拿下了抚州,并一举擒杀了元廷重臣道童、火你赤,以及抚州总管安谦和达鲁花赤完克儿。
故而,灭元的希望,便也不由从北方再度转移到了南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