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时常去你们孟家祠堂走个过场,不过其实你们自己也清楚,我与你们之间早已出了五服,我这里要不要回去姓孟,要不要认祖归宗说起来都和你们没有什么关系,由不得你们这样来我家里置喙。”
“今天你们来的目的我刚听说了,不过庄外面那座状元牌坊你们就别想着挪到孟家庄去了,这牌楼是我给我娘挣的,我娘在哪里,牌坊就在哪里!当年我生父过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我娘带着我饿得快死了没有倚靠,没办法才背着骂名改嫁,这牌坊是我欠她的。
当年我倒是想着自己撑起门户,说到这儿,你们应该庆幸我没这干……我记得那时我还小,和我娘闹脾气,我爹我娘成亲那天是我爹把我抱在新郎官的马上带回这个家的。
我爹虽然是个屠户,大字不识一个,但为人仁厚,这么多年待我视如己出。生父虽然给我开了蒙、也留了些书,可那几个字、那几本书,够不够我考上状元的你们都清楚。我这个爹若是偏心带我,说句家里困难,就是让我整日里打猪草相信那时也没谁为我出头,那样我生父那几个字也就算白教了,早晚就饭吃了。而实际上呢?我来的第二天就跟着哥哥们上学了,一年五两银子的束脩,年节还要给先生备节礼炭敬,在座的亲爹有几个舍得?!
刚上学堂时,我人又小又瘦,没力气走不动,是我大哥、二哥两个人轮流背着我去,一背就是半年。平时有好吃的、好玩的,哥哥们也都是紧着我让着我,便宜让我占着,闯祸替我背着,即使是亲哥哥也比不过去;小时候生病,大夫说我快死了,全家都着慌,是我爹磕头求来了县太爷的马车,净潭寺一百二十八级青石大台阶,是我爹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把我背上去的!
生恩养恩,没有孰轻孰重,我到这个家时已经五岁,该记得的都记得,生父待我好我记得,我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让我忘了生父,小时候逢年过节都是我爹抱着我、背着我去给我生父、给孟家的祖先上坟祭扫。可我生父已逝,我能做到逢年过节不断了祖先的香火,但我不能让我现在这个爹寒心,让我们家人寒心!这辈子我只能姓李,李怀熙,生父给我的名,继父给我的姓,是李成奎家的三儿,绝不会再改!”
说到这里李怀熙有些激动,平缓了一下呼吸继续说,“孟二哥,我既是当初就叫你二哥,自然是把你当了亲戚,几位族兄也是一样,认不认祖的,不过是个过场,为了这么点本来就板上钉钉的事儿最后弄得不愉快对大家都不好,你们说是不是?
我李怀熙这个人二哥应该也清楚,最是爱认亲的一个,年前二嫂给我红枣到现在我还没吃完,赶考的时候带到京里,每次只舍得拿出两个切片泡茶喝,就是念着二嫂对我的好。
我听说二哥家的昭远年初也进学了是不是?这几个月我都在家,闲时让他跟族里的孩子们都可以过来走走,我这里用过的书也都还是好的,可以拿去给他们。”
李怀熙说完,拿眼睛看着屋里的几个孟姓人,他这番示好也是给孟家人一个台阶,虽然他不在乎御史言官一类,但确实名声已经够坏的了,实在是也不宜再多一事。
而李怀熙的示好也让孟家人松了一口气,听李怀熙开始之言,孟家人感觉犹如一把钢刀架在脖子上一样,铜鼎镇谁人不知李怀熙睚眦必报,否则也不会惦记水田、柳树那些八百年的老黄历了。
对于让李怀熙回去认祖归宗一事,他们心里本来也只是五五之数,毕竟当初李家是正式开祠堂改了族谱,而且官府的户籍上李怀熙也是登记在李成奎名下的。
然而原本一个应该姓孟的状元落在一窝子姓李的人家他们也不甘心,在孟家人眼里,铜鼎镇的孟氏一族和李氏一族压根儿没有可比性。如今孟家虽然没落,可祖上也是做过大官的,说是书香门第也……也应该不算牵强。
而李家呢?李家有什么?本来就是外来户!李家祠堂里的族谱加在一起也不过一页纸,上面除了生卒年、族中关系还有什么?!而且看李家人的长相、身形,一个个膀大腰圆五大三粗,看着就蠢像,这样的人家按理说祖坟就是冒上八百年的青烟那也出不了状元!说到底,李怀熙能成才,那还是他们孟家的基因好,白让李家捡了个便宜!
虽然乡人都称杀猪的李成奎待继子比亲子还好,可平时大门一关,各人家的日子外人的说辞也做不得准,况且李怀熙九岁头上就出门求学了,真跟继父、继兄能有几分感情?……
孟家人一直这样想着,近来又打听着李怀熙一直呆在京城里没回来,他们不知道李怀熙是被官司绊住了脚,只越发认为李怀熙和李家人不一心,加上别人家继子长大后回去认祖归宗的例子也不少,眼看着李家庄的状元牌坊快盖完了,再等下去木已成舟,因此这才最终闹了上来。
不过孟家人除了这次被状元的荣光刺激得有些脑袋发热之外,倒是真的不笨,尤其是孟怀义,早几年李怀熙刚得了院首的时候他们家就和李怀熙攀上了关系,这几年也一直走动着。如今知道自家打错了算盘,李怀熙又好心的既往不咎,他们哪还有不就坡下驴的道理,赶紧纷纷应和几句就告辞了。虽然来这一趟损失了二十两银票,也没达到目的,但总比真得罪了李怀熙强,趁着这小心眼儿没动怒,溜之大吉才是上策。
送走了孟家人,李家的男人们在大门口就各自散去忙活自家地里的农活,女人们继续准备祭祖的事情,没人知道大男人李成奎在孟家人走了之后自己躲在没人的地方狠狠的哭了一场。李家几兄弟和屠户娘子及姥姥倒是从李成奎回来后红肿的眼睛上看出些端倪,不过他们向来知道五大三粗的李老爷长了一颗易感的玻璃心,因此也没人再去招惹他,而李四小姐早就玩疯了,压根就没看见。
转过天,李家大开宗祠烧香祭祖。李成奎换了一身大红的衣裳,比十年前当新郎官那天还高兴,十五岁的李家三儿是被他爹扛在肩膀上一路显摆着到的祠堂。
女人们虽然被排除在外,但也个个打扮整齐的站在宗祠外面观礼,屠户娘子和姥姥带着李四打扮一新站在人群的最前方,不断有人恭维着她们有福气一类,这时屠户娘子尚且装着矜持,老太太和小姑娘却笑得见牙不见眼,早把头上新打的步摇晃得金光闪闪了。
喧嚣过后,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李家族长也不客气,好不容易这下族里终于有了一个读书读出名堂的,因此当场便把重新制定族谱的事情交给了新科状元。
早前他们家没有识文断字的,到李龙李虎这一代起名字就是瞎起,李三李四李二麻子,乱得不成样。如今族里出了文化人中了状元,那学问肯定一等一的好,正应该学以致用,先把这起名的事情拿来细细谋划一番,这一代是赶不上了,可能福荫后世总还是好的。
李怀熙也不托大,找了家里唯二识文断字的两兄弟李龙李虎来一起参谋,又有外姓的刘全在旁边插科打诨,哥几个商量了两天,最后从李怀熙的一首已经扬名天下的诗词里摘出了十二个字记在了族谱里。自此后,李家以后的儿孙名字就算既定了三分之二,遇上再怎么不靠谱的爹起的名字也歪不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