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很少见的自己亲自执笔,又写了一封奏折递了上去,反驳那位为复社说话人之言。
“复社之报纸之物,纯属构虚,毫无根据可言,只说那男女闺房之事,庭庭大众,曝于日下,是何经学,是何正文,是何贤良。……”
复社派的人又马上回了一封:“……世人贤良,必见贤良处,世人浊泥,必见浊泥处,首辅只盯着报纸一物不放,只为它痛击首辅之断,曝光首辅之密,所首辅不能忍也!”
……
双方你来我往,大战了数个回合,但终是纸上砰尖尖,谁也奈何不了谁。
崇祯对复社的了解也所知剩少,一方面觉的在复社的报纸之下,官员们丑态尽显煞是有趣,另一方面又觉的复社所为有些出了格,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民心。
于是他便有心想“了解了解”复社到底是个怎么回事的存在。
既然是涉及了道德问题,那便就派自允道德高峰的东林党人士前去探查清楚。
但崇祯不知道的是,东林党与复社乃同属一体。
所以调查的人回来也自然为复社讲话了。
“……所谓道德风俗,是为道德与风俗两层,道德之高,存于文人士林,风俗之底,是乃存于市井小民,而复社,上通道德,下达风俗,所以所作之文既有圣贤之文章,又有风俗之读物,报纸之类,大抵如此,不过类似民间一小说尔。”
实际上而复社报纸的文章还真如这位东林党的“调查员”所说的那样,是市民的通俗读物而已,而其中的文章,在众位才子的执笔下也拿捏的恰到好处,就拿攻击温体仁好色的那篇文章来讲,虽然有些露骨,但与《金瓶梅》那类**还有所不同,只讲些边边角角的话,让人看了只是会让人望那方面想,却无半点污秽之语。
这种文风还有种好处,那就是扩大受众面,让其更易传播开来,扩大其影响力。
崇祯听了报告,便也就不把它当做了一会事,放任他自然发展了。
这对温体仁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他在一片声中声望极具下降,终于是忍受不了,提出了辞呈。
但这种辞呈不过是程序而已,通常是辅臣受到攻击时要主动提出的,皇帝再进行反驳,如果皇帝是真心不想让你走,那么久会连驳三次,如果皇帝想让你走了,那么这三道中就会有一道真的成为你的辞呈奏章。
古代就是这么不讲理,连辞职都要老板点头才行,而此时崇祯这个老板显然还离不开温体仁,所以自然是不想放他走了,于是温体仁的三道辞呈都被驳了回来。
可温体仁还是不依不饶,便上奏了皇帝,竟向他提出了条件。
不让我走行,那让复社的报纸给我闭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