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张燮刚打开编辑部的大门,就见到王文龙走近巷子。
“建阳来的如此之早?”张燮问道。
“在家中闲居也没什么事情,还不如早点来报社坐坐。”王文龙笑着回答,走进了泉州的《旬报》编辑部。
如今随着《旬报》在福建的铺开,《旬报》的报社在福州之外,于泉州也有一个编辑部,专门用以报导月港、台湾的新闻。
张燮为此也不得不经常往返于福泉二地。
王文龙进了总编室,在总编桌旁的小书桌前坐下,开始翻看这两天的报纸。
现在福州《旬报》的总编是张燮,王文龙只是报纸的大股东,虽然实际上他对于报纸刊发的内容还是有相当大的抉择之权,但是他还是给了张燮足够的权力。
坐在书桌前看了近日出版的几份报纸后,王文龙又闭上眼睛开始打坐。
如今每天打太极拳和练艮背法已经成了王文龙的必修课。
跟三一教交往这么久,教中的几位长老也教了他一些养气的心法,王文龙自己实验之后发现三一教的艮背法虽然没有传说中通天彻地的本领,但是确实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每天打坐练拳,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锻炼锻炼身手,王文龙可不想像这年代的许多读书人一样,人过中年就文弱不堪,基本的健康还是要保持的。
打了一会儿坐,张燮从外头走进来说:“建阳,杨海主带了个姓陈的人来找你。”
“他们总算到了。”王文龙高兴的起身道:“我去迎他们进来。”
很快编辑部中就走进了杨天生还有一个皮肤被晒得黝黑的中年男人。
那中年男子显然没见过什么大人物,见到王文龙时都不敢说话,还是杨天生在一旁介绍说道:“这就是建阳你要我到台湾找来的陈家后人。”
王文龙问那男子道:“朋友是丰州陈家还是岵山陈家?”
那中年男子见王文龙态度和蔼,这才慢慢敢说话,回答道:“我家是南安丰州陈氏,在下叫陈良生。”
王文龙听他官话说的还可以,便笑问道:“陈朋友可知道你们祖上是什么时候去的台湾?”
陈良生从自己怀中掏出一本书,放到岸上,一看却是一本族谱,只不过这本族谱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月,看起来是破破烂烂的。
他也识字,在手指上蘸了些唾沫,翻开老族谱道:“祖宗族谱写得清楚,我家该是前元至正年间迁往的台湾。”
“族谱也对得上,”王文龙点头,询问说道:“陈朋友,愿不愿意接受我们《旬报》的采访,我们报纸想将你们家祖先移民台湾的事情记录下来。”
陈良生点头道:“我们家移民台湾三百年了,上一次族人返回大陆抄族谱还是永乐年间的事情,若非建阳公和杨海主帮助,我们家族不知何时才能有人返回大陆认祖归宗。建阳公和杨海主有恩于我陈家,这样小事,在下岂敢拒绝?”
王文龙高兴道:“陈朋友愿意就太好了。”
杨天生也在一旁笑着说道:“建阳的见识真是广博,若不是经你提醒,便是我们跑海的人家也不知道早在元朝就有闽人移居了台湾,我们都还以为移民台湾是这几十年才有的事情呢。”
王文龙笑道:“我也不过是听福州咏春一带有人传言此事,还是杨大哥出力,陈朋友配合才能够找到。”
王文龙让杨天生去找这两只陈姓族人,是因为后世记载的最早福建人全族迁台,就是元代分别是永春和南安的两支陈氏。
不过这两只陈氏家族大概率在明代的移民浪潮中被后续迁台的陈姓给同化了,几百年后,只于福建的陈家族谱中留有记载,而在台湾却没有了踪迹。
幸亏万历年间的南安丰州陈氏在台湾还有郡望传承,而且这陈家人还出了个陈良生是读书识字的,一找果然找到。
这些陈家人移民海外已经三百多年,其实更早的移民肯定还有,只不过早期移民主要是以捕鱼采贝为主,只是为了讨口饭吃,多半不会留下什么文字记载。
从明代有记载以来,大规模移民台湾的记录都是海盗流寇之类,乳嘉靖年间剿倭寇时海盗林道乾带了三千多手下进入台湾,万历初年的海盗林凤带六十多艘船逃亡台湾等等,这些人对于大明也没有什么归属感。能够说服对方回到大陆接受采访,并且记下自己祖先移民台湾事件的,也就只有陈家这样举家迁徙的宗族了。
王文龙询问道:“陈朋友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