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少年一声惊呼,登时呆如木鸡。
啊啊!怪不得师父经常背地里长吁短叹?怪不得师父轻易不肯展露一次本身功力?天哪!原来是这样的吗?
好半晌,方挣扎着喊出一声:“师父”
一声师父出口,已止不住热泪夺眶而出,噗通一声,双膝跪倒于地,仰脸向上,跟着泣喊道:“岳儿罪该万死,师父,您,您原谅了岳儿吧!”
老人黯然一笑,双目中也是晶光闪闪,拍拍爱徒头顶,佯嗔道:“你什么地方错了要师父原谅?真是-孩子!”
“但岳儿现在可明白了,师父当年那样做,一定有着重大的原因,一定的,师父,您,您说了吧?”
老人就地坐下,并命爱徒在对面坐好,这才点点头,微喟着说道:“师父刚才说过了,你对师父所下的观感,婉转而公允。你没猜错,师父当年所以贪生苟活下来,的确是有原因的。”
说着轻轻一叹,追忆着接了下去道:“终南一派,传至师父手上,已历一十八代,托历代祖师庇佑,自师父接掌本门以来,由于师父严秉师门遗训,苦研本门武技,先后不到十年工夫,终南各代弟子的总数虽仍仅有百名左右,却已渐与少林、武当齐名,所谓中原三大名门者,即有本派终南在内。”
“因此之故,师父的天南剑客名号,就个人名气而论,已凌驾武林双叟之上,十大掌门人中,除少林百了禅师以及武当灵空道长外,仅长白三白先生与南海天外散人,差堪追拟。”
“所以说,那次赴十绝谷之会,师父实际上可算主脑人物之一。”
“你明白了这个之后,只须微微思索一下,将可立即感觉到一件颇为反常的现象,那便是师父在当时十位掌门人中的地位既然相当高,又怎么会一直袖手不前,挨至最后一名的呢?”
蓝衣少年脱口道:“是呀!”
感觉不妥,话已出口;老人却毫不介意地继续说道:“关于这一点,说得简单些,便是那次赴会,师父我,自始就存着全身打算,根本没有准备殉义舍命;这在一位跻身十大名派的掌门人来说,这种存念的确相当卑下,不过,孩子,师父的处境,你再听下去,你就会谅解了。”
“其故何在,后面马上就要说到。且说当时,当百了禅师及灵空道长诸人,一个个继双叟而丧生之后,这段期间里,师父一方面发觉全身而退的机会愈来愈为渺茫,另一方面却同时发现了十绝魔君一项重大秘密!”
蓝衣少年双目一亮,忙问道:“什么秘密?”
“那便是十绝魔君每次得手之后,总忍不住要偷空朝十全老人劈裂的那尊石翁仲瞟上一二眼,嘴角同时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种得意的阴笑,那神情就好似说:要不是咱耍个手法,先将那老鬼整跑,我又怎能像这样快意施为?”
蓝衣少年不由得失声道:“原来他做了手脚?”
“俗语说得好:做贼心虚,真是一点也不错。这种事,要求证,本来很难,但如果亲眼看到十绝魔君当时的那种表情,谁也不难一目了然!”
“那魔头之所以毫无顾忌,大概是因为早算定了,谁也无法活着出去,因而便对自己的杰作愈想愈得意,终至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为师的之所以能够注意及此,纯为了师父当时特别冷静,那魔头可能有一天要后悔,但在当时他为我言词所动,一时疏忽过去,短期之内就很难考虑到这上面来;我要留下一口气,告诉十全老人此一秘密,这便是为师的不愿白送一命的原因之一!”
蓝夹少年不住点头,老人微显振奋地接着说道:“第二个原因,前面提过,它原是师父惜命的主要之点,而找十全老人报告秘密只不过加强了师父活下来的决心罢了,就是没有那项发现,只要能够活下来,就是再屈辱些,师父也会咬牙忍受的!”
老人说至此处,忽向爱徒注目问道:“刚才你问了师父一个问题,师父没有及时回答你,孩子,你现在还记得你问的是什么吗?”
蓝衣少年想了一下,茫然地摇了摇头。
老人微微一笑,面现异彩,道:“当师父述及诸人死状相同,而十绝魔君也始终只用出一个简单的招式时,你岔口问道:那是一招什么武功?想想看,你这样问过没有?”
蓝穴少年一噢,忙点头:“是的那是一招什么武功呢?”
“十绝阴掌!”
“十绝阴掌?”
“载于十绝真经的第九册中。”
“咦,师父不是说那一招谁也不识,谁也破解不了吗?”
“谁也破解不了是事实,但谁也不识却不包括师父在内。
“师父何从得知的呢?”
“得自十绝真经!”
蓝衣少年不由得为之失声道:“什么?十绝真经!”
紧接着,张目诧异地又问道:“师父命师兄下山,就是为了相机查探十绝魔君的十绝真经的藏放地点,这样说来,十绝真经难道有两部下成?”
老人微微一笑道:“你仍将师父以前说的当真话,师父有什么办法?”
蓝衣少年噢了一声,老人微显激动地接着说道:“当年那魔头自号十绝,由于那时武林中正好有着十大门派,以及一位十全老人,师父尚以为十绝者,即见十灭绝之意;后来,直到师父前往邛睐赴会的前三天,师父始才发现,所谓十绝原来还有着另一意义,那魔头的武功原来是习自一部十绝真经!”
“噢!师父如何发现的呢?”
“赴会前三天,黄昏时分,师父正徘徊于终南阻天-顶,无意间忽然看到一只野兔自脚前一跃而没,师父当时暗忖道:百兽行走,以兔最称迅疾,武家所谓动如脱兔,诚不谬也,设吾习武之人能取而法之,岂不有益于轻身之术?”
“师父一时兴起,立即自地面捡起数枚碎石,以天女散花手法,觑准那野兔没身之处打去,野兔受惊,再度窜出,师父腾身便追;因为师父并无伤它之意,是以一面叱逐,一面留意着它的起落姿式。这一连下去,由于心专神注,也不知道越过几座-顶,等到定过神来,此身已在一座绝谷之中。”
“时近望日,月色尚佳,谷中一线通天,仰视俯察,别饶情趣,一时间,师父不禁索性在谷中四下浏览起来。”
“信步所之,不期然来至一座蔓藤纠结的石洞之前。”
“终南为修道胜地,前人遗留之石室石窟,在所不鲜,师父见了,原未在意,但游目之下,洞前眉檐上二行斑剥的镌书却引起了师父的好奇。”
“那是二行什么字呢?正中三个大字:真君府。下面横写:误入此谷者,面府三拜后,亟去勿留!”
“师父当时暗忖:由于清修之地不欲俗人涉足,乃出尘之士之常情,足以警示亟去勿留尚有可说,但离去之前,又何定必三拜?继而又忖道:既然来此,也是有缘,洞中人去世虽远,但能辞俗若是,实也足敬,唯敬一念,三拜亦何足惜?”
“师父一念及此,便整衣上前,端身拜倒,三拜既毕,抬头之下,洞门蓦地大启,迎面一石当道,赫然大书着-个请字。”
蓝衣少年惊奇失声道:“有这等事?”
“师父微怔之下,心头一动,立即向内走去,绕过石碑,穿过一段短短的甬道,抵达一室,室中唯有一架石床,石床上垂眉闭目盘坐着一位白发老人,山风吹入,遗蜕立变飞灰,霎时迎风萎化,格达一声,一叠羊皮小册掉落地面,师父上前捡起一看,上面附有一纸,上写道:十全仙翁,有经一部,有徒两人。长徒“五阳真君”次徒“五阴真君”经系“十绝真经”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两徒各得其半。前者秘学“五阴掌”载于真经第九册;后者秘学“五阳掌”载于真经第十册。阴柔阳刚,各擅其长,如阴阳相济,则天下无敌。吾性缓,吾弟性躁,皆不宜尽得师门之学,故先师为后世计,特令吾等分执真经并分居,且两下不得私通音讯。有此处置,后世门人为善固佳,纵为恶,亦将有所-制。吾体吾师之意,选徒一甲子,终未一获,不得已,乃将真经随身坐化。后世有缘者,或可得之,三拜之意,尽在不言中。五阳真君留书。”
蓝衣少年惊叹不已,连声说道:“噢,原来是这样的!”
“师父阅毕,恍然大悟,当下将五册真经收好,又朝五阳真君骨灰拜了一拜,这才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出石洞。”
“由于十绝谷的会期已近,师父只将五册真经看了个大概,便动身前往。”
“等到双叟诸人相继遭了毒手,师父一方面震惊于五阴掌的威力,一方面更忧悔欲绝!”
蓝衣少年吃惊道:“怎么呢?l
“师父几乎铸下千古大错!”
“啊!”“那时候,五册真经,就在师父身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