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 蒙古使者大放厥词。他们句句不离蒙古与宋和谈条约,而且听上去好像宋国占尽了便宜。令人心寒的是, 底下的文武大臣没有几人出来反对。
不是蒙古铁骑让他们胆寒,就是蒙古私自送上来的孝敬, 他们也不想开口。这年头,能不打战多好啊!
龙座上的赵昱死死的抓住一旁椅子上的把手,看向这群老臣闪过一丝寒光。
“咱们汗国王爷忽必烈大人,年轻骁勇,听闻陛下的师妹才貌双全,太后娘娘特命我等前来为忽必烈大人求娶以促成蒙宋两国友好关系。”
赵昱心中冷哼,提出一大堆的条件, 最后还想和亲。他还未发话, 一群老臣纷纷点头,而且还跪请陛下同意。
和亲本来就是国家最常见的事情,哪怕汉朝盛唐也是以和亲促成两国和平为荣。他们认为陛下的师妹,又不是亲妹妹, 一介民女封个公主嫁给有为的王爷也是抬举了。
赵昱冷眼瞧着这群保守不知进取、一心求和的老臣, 心中安下决定再忍上他们一些时候,等这次科举之后,他一定让他们一个个回去养老。嫁师妹,估计师父会杀了他,他宁愿将养在宫里的公主嫁过去。
师妹将忽必烈弄得缠绵病榻,这和亲……他心中清楚。
“事关重大,改日再议, 退朝!”赵昱不耐烦说道。
留下一众老臣面面相觑,平时温和的官家怎么对他们冷处理了。
蒙古使者勾起了嘴角,然后对着那些老臣又说了一番蒙宋和平的美好场景。这让这些老臣立刻下定决心回家写份折子递上去。
宋国积弱已久,朝堂上对和平一事十分看重。
和谈一事是忽必烈先提出来的,因为蒙古新帝即位,有些部族已经有些离心,根本无力南伐。又有密探得知宋国与去年开始练兵,所以才有和谈一事。宋国自称礼仪之邦,自不会做出撕毁条约之事,这就为蒙古平定内乱增加了时间。
至于和亲,忽必烈也有他的小意思。沈静秋害他如此,他当然要报仇,他也知道他抓不住他,所以打定让宋国朝廷出手。只要人到了蒙古,她还不是任他折磨。若是因为此事,让她师父和叶孤城,甚至全真教和宋国离了心那更是意外之喜,想必到时后蒙古举旗南伐必定轻松许多!
忽必烈打得好主意,叶孤城和赵昱心中十分明白。
叶孤城没有按规矩进临安皇宫,让还在批折子的赵昱大吃一惊。
“师父。”
叶孤城问道:“现在怎么样了?”
赵昱说:“顽固派势力很大,还没有解决的办法,暂时先拖着。”
“和议不能议,明年北伐之时必须进行。”
赵昱点点头,随后皱眉:“准备了近十年,当然不能放弃,但是师父,这事情已经被传的沸沸扬扬,朝廷还是民间对反攻根本没有兴趣。而且派出去的探子,不仅文武百官,甚至百姓们都希望蒙古求亲和谈……”民心一直是两位所看重的。
叶孤城利眼盯着他,说:“你想说什么?”
赵昱笑说:“朕已经想好一个主意,不但能让蒙古和谈不成,甚至可以让朝堂民间对蒙古同仇敌忾……”
叶孤城好像想到什么,想娶静秋吗?他想都没想摇头:“不行!”
赵昱说:“这是最好的法子!”
“法子多的是,她的注意,你不要去打!”叶孤城提起她,胸口后背又是一阵灼热的疼痛,好在他忍功了得,竟然一丝声色也不露。
“那师父说有何齐全的办法!”赵昱寒声道。
叶孤城冰冷的说:“杀了他!”
赵昱一怔,接触到叶孤城不带丝毫感情的目光,他心中如堕冰窖。
“先拖着!”叶孤城丢下这一句话,就转身离去。
赵昱眯了眯眼,他这师父天大地大,没有不能去的地方。杀了忽必烈,或许真的有可能。这样无所顾忌,他会做出天下不容之事也是肯定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蒙古和顽固派纷纷造势,势必要将和谈之事完美促成,被赵昱暂时以和谈一事是两国大事,需要慎重完成,又命礼部与之交流,再称科举在即,所以这问题暂时被搁置。
蒙古人气得要命,可是每天礼部都有人和他们商谈‘和谈’之事,在外表现出一番朝廷的恳切认真,只不过,这些人什么话都不说,什么字也不签,哪有和谈的样子。
沈静秋终于从移花宫脱身,正准备回白云山庄,可是一进移花宫最近的镇子,就听到蒙宋和谈之事。
甚至还从一些贩夫走卒嘴中听到她的名字。细听几句,沈静秋大怒。
和亲,真是可笑!
急忙赶向临安,鸽子连续不断的传到沈静秋手中,有聂小凤、全真教、黄蓉……大都是告诉沈静秋这个消息,但是也明确说出事情还没有确定。
沈静秋没有接到叶孤城的手书,对此,她心中略失望。她知道宋蒙开战之即,她绝不可能被宋庭送去和亲,但是她讨厌这种政治利用。
忽必烈,她眯了眯眼。找忽必烈之前,她有必要去探探她那不知性情的师兄口风。他若是不同和亲到还罢了,若是同意,他是师父的祖宗,可不是她沈静秋的,给他一个教训并不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