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
那些想送孩子读书的村民仿佛看到了希望,激动的欢呼雀跃。
孩子们读书的地点就在赵言家的院子里,赵婶子家有三间泥土房子,院子也拉的大的很。
村子里把孩子送去读书的还真不少,第二日赵言家总共来了三十一个孩子。
这里面清一色的都是男孩,只有灯笼和丸子两个女孩子。
而且他们的年龄最大的十岁,最小的才四岁。
因为再大一点的都能帮家里干活了,自然不能来读书。而太小的,也读不了。
何田田看着满院子的孩子,自家因为是两个女孩子,赵言特地把她俩安排坐在最前面。
凳子都是孩子们从自家带着,没有笔墨就拿着树枝在院子的沙土地上写。
古代小孩子读书都要先读识字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样最简单的开始启蒙。等这些都读完,才能开始读四书五经。
何田田昨晚连夜从商城里给灯笼和丸子买了一本百家姓,因为赵言说要先从这本开始教。
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姓氏的由来,会写自己的名字。
三十一个孩子都很亢奋,第一天来读书个个坐的笔直笔直的。
赵言也是第一次教这么多孩子,他还有些不太适应。昨晚连夜备课今天要讲的内容。
看着底下坐着的一个一个的小萝卜头,赵言清了清嗓子,“好,大家要坐好。以后每天早上辰时准时开课,每天学两个时辰便可回去。”
“今天我们来学写自己的名字,赵字。”
赵言在前面院墙上用小树枝蘸了苋菜的汁液,汁液是红色的,在干涸之前还是能够看到的。
孩子们个个伸着脖子往前面看,学的有模有样的。
赵家的院子外面也占满了围观的大人,他们活了大半辈子了没上过一天的学堂,都想过来看看是啥样的。
二花娘送了家里最小的儿子赵大水过来,她家有三个儿子呢,可是要都上学的话那还真是供不起。
陶氏家送了赵丰年过来,主要是大牛结婚了,铁柱也都十三岁了。就只有丰年小一些,可以来读书。
陶氏现在手里也有些自己攒的钱,一个月二文钱的学费还是给得起的。
赵家的门口,陶氏跟何氏碰个正着。
陶氏见家里的媳妇婆子都没在附近,才敢跟何田田打招呼。
“弟媳,俺刚刚看到你家灯笼跟丸子了。两个小孩学的认真哩!”
何田田转头看到了陶氏,她就说刚刚看院子里有个小孩看背影咋这么像大嫂家的丰年呢。
“大嫂,丰年学的也很认真呢。是那老婆子同意让孩子来读书的?”
两人并排往回走,陶氏低着头有些沮丧的摇摇头。
“不同意哩,不过俺现在跟你大哥也攒了一点钱,这钱是俺们自己出的。”陶氏把上次从何田田家里回去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
后面她们自己赚的钱,也可以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