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户大宅邸的厅堂之内一个面色凝重的老者正在和一个中年人交谈。
厘定田亩他真的要厘定田亩
不会有错公文上加盖了两浙路转运司和杭州知州双重官印。看这个样子那位高相公是要动真格的了
哼江南虽然不是京畿但是士绅却绝不比京畿少子弟更是都有荫补在身。即便官职小但也好歹是官宦世家他即便是在圣驾前宠眷再好总不成还能够违背太祖的成例对我等课以重税不成
可是靳老不要忘了官宦之家不用缴税纳粮固然不假但是因进纳而授予的官职却不在此例。朝廷先前是有明例的又有进纳法诏以进纳得官者不得为亲民官不得与常职一般入磨勘但是这么多年下来用各种手段得到实职差遣的又何止一两人你我又哪里敢说底下的小辈和远支族人就没有一个出格的还有按照律例我们的田产也是有限的可一旦清查下来那么
老者终于坐不住了霍地站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深重的忧容。大宋一朝向来厚重士大夫但是科举这条路并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走的数十年寒窗苦读也不见得能够一朝金榜题名所以家里若是殷实的往往会进纳军粮换来勋级以及官职江南虽然不比河东河北进纳补官的普遍但这样的情况依旧不少。
一石激起千层浪高俅自己也知道这道榜文一下周边府县必定是为之哗然但是他却不得不如此。大宋根深蒂固的官绅基础他是不会去动的否则例如李纲这样的官宦后人例如赵鼎这样的新进士大夫也不会站在自己这一边。而一旦出了纰漏就是远在京城的赵佶也保不住自己。他要动的先就是那些进纳补官的富民豪绅然后才是那些有不法行为地士大夫。
大宋有律例但凡进纳补官者文职不得过从八品承直郎而且须与百姓一同纳粮然而。自从神宗哲宗之后法度逐渐败坏多有富民设法钻营从而免于缴纳赋税的。这些人往往被正牌士大夫所不容在城乡之间往往又自恃财力官职而欺压良善所以这些人是头一等该治的。一番整治下来他也可以暂且看看以田亩代替丁口厘税是否可行。
榜文贴出数日之后他便又下了札子一下子委了昌化于潜新城富阳余杭钱塘盐官等杭州七县的县尉。而三日之后吏部的正式文书便到了杭州。正式确认了此事。这还不算完。七县县令同时得令调任他处一时间县衙之内鸡飞狗跳。就是往日县官风水流转我自岿然不动的吏员也颇有些乱了手脚。
包括赵鼎在内的七个进士一上任并没有如大多数人料想的那样整饬县衙。大宋冗官多半兼领着丰厚地俸禄但是真正承担差役的吏员却是俸禄微薄甚至没有俸禄所以若是不靠官司或其他事务捞一票恐怕这些人连养家糊口也难。因此新上任的六个县尉一个个召见了属吏除了认人之外便是私底下严加告诫。一番措置之后。竟是比杀鸡儆猴更加有效。
一番大动作之后厘定田亩便渐渐拉开了帷幕。和人们预想得不一样这一切进行得极其缓慢寻常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多大感受而各种各样的数据却一点点地报到了州县衙门。而所采用的测绘模式正是王安石曾经大力主张而蔡京也曾经在主政之后提出的方田法。
多年未雨绸缪高俅手底下虽然没有什么真正在朝廷上叱咤风云的大才但是。小才他却养了一大堆。一来他的经济实力足够二来那些收养的孤儿也已经到了成材的年纪三来他又有足够地耐性。在他看来宋朝地军事测绘技术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每每遇到民间测绘却是阻碍重重便是因为小吏扰民兼且上下不分的关系。虽然这一次是自掏腰包但是等到六县之内测绘完毕他便可以设法将此设为一个制度上报朝廷其他地事情也就好办了。
然而风平浪静的结果他固然希望看到但是别人却并不这样看。当初王安石变法时免役法青苗法市易法都是声名赫赫而作为基础的方田法却步履艰难。曾经在开封府推行方田法的结果就是足足十年只丈量了两个县的田亩下头报给朝廷的结果是要想丈量完整个开封府十九个县至少需要十至二十年。到后来朝堂党争愈演愈烈于是此事便再无人提起直到蔡京的方田法被搁置。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