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宋学友和陈建国走了之后,秦军对宋学文说道:“学文呀,我今天和你来村里,发现一些问题。”
宋学文忙问道:“秦部长,您说。”
秦军说道:“你只是一个自然个体,但是你们支书村长却把你的命运和一个村的命运强加在一起,修路创业,给村里人安排工作,这些事情,一开始可能他们会心怀感激,但是时间久了,帮的人多了,有可能大家心里都觉得应该是你做的。”
“要知道有句古话讲得好,‘升米养恩,斗米养仇’,等到最后大家都觉得是你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了,那个时候,万一再有人来找你办事,而你又办不到的情况下,别人就觉得你摆起了架子,或者说你有了钱,就忘记了乡亲的情,这种事情从古到今,比比皆是,今天你们村长支书来找你,显然他们还不知道县里下的文件,你已经不再是老蜀人公司的老板了,就算是老板,那么多人来找你安排工作,你会怎么办呢?是用,还是不用?用了,也许他们就成了老油子,整天磨洋工,混日子,反正都是乡里乡亲的,碍于面子,他们觉得你也不会说得太重或者开除什么的,如果不说,你自己的利益怎么保证?”
“当然,我说这些话,不是反对你帮助乡亲们发展,而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要量力而为,在你困难的时候,这些乡亲真的能跟着你一起创业吃苦?你这样什么事情都帮着他们解决,保姆式的服务,到最后头来,给他们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依赖思想,有什么事情,不会想着自己先去解决,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你,哪怕天塌下来了,也有你宋学文顶着,这样真的是对乡亲们好吗?”
宋学文静静的听着秦军的话,内心里却思潮起伏。
秦军继续说道:“我觉得长此这样下去,你不是帮了他们,而是害了他们,你是一个有知识,有胆识,也是有见识的有为青年,你更应该知道,扶贫先扶志,帮穷不帮懒,建国这么多年以来,据我了解,有的人从建国到现在,已经吃了两代人的救济粮了,难道他们真的是困难吗?当然,真正困难的也有,那些家里失去劳动力的,突然受灾的,以及孤寡,这些人享受救济粮,是理所应当的,也是国家对这样的弱势群体的一种关怀和照顾。”
“但是,这种照顾,往往被一些徇私枉法的人利用,在评议的时候,通常出现一些优亲厚友的事情,甚至于一些真正有资格享受的人,得不到享受,到最后,那些家里本身并不需要这种救济粮的,就因为被评议上了之后,可以不劳而获的得到救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拿来主义,脑袋里想的,不再是如何开展生产,而是以一种等靠要的腐化思想,把一下代都教育坏。”
“所以我认为,你帮助乡亲们发展是一件好事情,比如你带头搞养殖,把他们的思想解放出来,跟着你一起从事这一个行业,最终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丰厚的报酬,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另一个就是修路,通过你带头出资,每家每户出劳动力,一个村,甚至两个村的人共同参与,大家齐心协力,改变现有的生存条件,这也是一件值得夸赞的事情。”
“而你只是凭着一份同情心,把你身边的人带去自己的公司,虽然现在你带去的人,都能人尽其力为你做事情,但是一旦带出去的人多了,就像刚刚陈支书说的那样,多带一些人出去,这样长久下去,你身边连一个能用的人才都找不到,那个时候怎么办?”
秦军的这一番话,像一阵惊雷,震得宋学文半晌回不过神来。
他一直觉得,老天爷既然重新给了他一个新的生命,让他重活一世,那么这一世,他就应该不计前嫌,把爱人、家人以及父老乡亲们,都带着一起走出一条富裕路出来。
而如何走这一条路,走好这这一笨路,心里虽然有一个框架,但没有一个详细的结构,秦军无疑是他迷茫内心里的一盏指路明灯,把他一直以来很多想不通或者做不下的决定,一下子就说通了。
真正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裕的,不是靠拿来主义,也不是让他们有所依赖,而是思想上的感化和指导,只有让他们思想开放了,才能真正的过上小康生活。
宋学文对秦军感激道:“感谢秦部长的肺腑之言,受教了。”
陈波也对宋学文说道:“秦部长是一个踏实的人,说话也直,但是绝对是为了你好,我和他相处这么多年来,他可从来没有这样真心实意的对别人说过这样一番话。”
秦军说道:“创业艰难百战多,在社会的漩涡中,都会慢慢成长起来的,我刚才说的,其实在部队里也是一样的,一个好的教官,绝对不会因为心痛他的士兵在训练中受苦而放弃训练,反而会因为爱他的士兵,而让他们在训练中吃更多的苦,这样真正到了战场上,活下来的机会就更大。”
“所以,我给你一个项目,希望你能通过这个项目,让你的乡亲们,真正的成长起来。”
宋学文再次表达了感谢,说道:“以前我的想法很简单,也许是因为环境的原因吧,一直是希望通过一己之力,来改变大家的命运,现在看来,这种想法真是的太天真了,秦部长说得对,真正能够帮他们的,是要从他们内心,从思想上改变,这一点,我会记住的。”
秦军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你的重心,是要利用好自己身边的资源,先把自己的脚步站稳,自己都没有站稳,谈何帮助别人呢?何况你现在算是山南县里的名人,所以你比别人更加具有的优势,你知道是什么吗?”
宋学文想了想,摇头问道:“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