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5、过年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蒸馒头做准备了。一大盆的面,放上面起子和好了,放在炕头儿,发一天一夜。第二天刚刚好。

    二十九,蒸馒头。两大锅的馒头,不只上供要用,吃素的三天,这就是主食了。蒸馒头是个技术活儿,大姐蒸不好,明子娘这一天得亲自下厨的。

    然后,就是年三十儿啦。也就是除夕。

    关家过年要放四挂鞭,祭灶的时候是第一挂。年三十早上的,是第二挂。小哥为了亲自点这挂鞭,早早就从被窝爬起来了,巴巴的等到吃早饭之前。

    过年要供家谱的。是过年期间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事情。

    家谱摆上去的时候,明子发现,两侧对联上的字,她居然认不全!

    前几天因为小文哥只识十个数儿建立起来的天才自信心,瞬间就碎成了渣渣……

    家谱上面已经有四代人了,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儿开始的。明子个子太小,家谱上的字也太小,她站在地上,都看不清楚上面具体的内容。当然,她也不能表现得她认得字的样子。那她可就不是天才儿童,会被当成妖怪的。

    其实说起来,关家也是个大家族,没出五服的亲戚正经还有不少。爷爷说,他已经是闯关东过来的第三代了,爷爷的爷爷那时候是挑着担子带着老婆孩子从山东走到东北落户在大房身屯儿的。爷爷是零零后,呃,一九零零后,已经是生在东北了。可见他们家出来的时间有多早。

    刚到东北的时候,那是真的棒打狍子瓢舀鱼的。爷爷说,他小时候,家里还有好多地。就那,还只能算是富农,跟地主家还是有差距的。所以,爷爷小时候是上过五年私塾的。生活好,不挨饿,身体好,肯定孩子就多。一家三四个孩子都算少的,向八爷爷家那样十来个孩子的也不少,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爷爷的堂兄弟姐妹得有二三十个了。到了明子爷这辈儿,同族的兄弟姐妹得有几十个了。

    只是爷爷这一枝儿,人丁比较单薄。就明子爹一个孩子。好在,到了明子他们这一辈儿,人口又兴旺起来。

    又因为从大房身搬到了高官屯,六爷爷早逝,只留下一个堂姑姑,只剩下明子爷爷和八爷爷两家,才觉得势单力薄了些。其实还真不是。老家,人多着呢。

    同宗的长辈,都要上家谱的。因为家族大,几乎每一年都有长辈过逝,家谱上都要添新名字。大房身离高官屯也就十几里的路,离兴隆镇才不到一里地,去镇上都会路过,所以消息并不闭塞,族里有啥婚丧嫁娶的大事,明子爷爷跟八爷爷也都要随份子的。

    族里长辈过逝,可不光是要把名字添上家谱,还要服丧的。

    都是小老百姓,规矩也不是那么严格,服大功小功啥的。只是过年的时候,不能大肆贴春联,福字啥的了,因为那些都是大红纸的。远枝儿的亲戚一年不能贴,直近的,要三年。

    明子爹这一辈儿,直近的,自打六爷爷没了之后,已经三十来年没人过逝了。

    剩下的,都算是远枝儿了,但是架不住亲戚多。一年又一年的。大姐说,她这么大,家里贴过春联的次数都不超过五次。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