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9、第九九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美和好了,在系统的帮助下,胤礽完成了一篇长达万字的上奏!

    他在文章标题写道:论朝廷大臣退休养老制度推行的影响与可行性。

    朝中臣子有的人为大清操劳一生,矜矜业业为皇上做事,勤勤恳恳为百姓谋福祉,有的人年纪还没有到,皇上就嫌弃他精于钻研,在朝堂树立党羽,那是因为他做官为的是名利,为的是权势欲望与后人。有的人两袖清风,同样为官,却圣洁高德,到了年纪皇上仍然舍不得让他退休高老。

    为官时有权有钱,退休后什么都没有。若推行朝臣高官养老制度,让两袖清风的好官不至于在晚年饿死,令钻营名利权势的官提前知道自己到了年纪就要退休,不可赖在职位上继续庇佑家人。朝廷越高职位的官,往往越是年纪大的人在做。

    老年人眼神耳朵不好,身心都不宜操劳,可能犯错,也可能累病,犯小错时皇上会为难,因为他们的往日功绩不能重罚,累病时又造成了岗位上没有人干活,影响公务运转。而越是高德且没有犯错的老臣,皇上越不能下手将他们“贬官”,这也就造成了如今朝堂高官“虚衔”高,且越来越多的局面。

    推广退休养老制度,可以令老臣们心中有保障,想要颐养天年的有个“盼头”,也能令皇上有理由空出最重要的位置,留给能够胜任这个位置的人来坐,有利于朝堂公务顺利运行下去。

    文末,胤礽又写了:“皇父明睿,恐怕也知儿臣亦有私心。”

    从这一句话开始,胤礽的文章画风一变,从刚才的严肃论述,一下子变成了属于胤礽“小嘴叭叭叭”画风的絮絮叨叨。

    虽然您已经赞同杜太师傅退休回家养老了,但是儿臣还是想要为太师傅说一说话,太师傅为大清操劳一生,又两袖清风,生活又简朴,儿臣就想着,能不能为敬爱的师长在汗阿玛这儿讨个恩赐。可是像太师傅这样高风亮节的人是不会希望自己带着大批赏赐风风光光捞上一笔退休的,日后若是让心怀叵测的人看到了还会盯上太师傅,盯上汗阿玛的库存。而退休养老制度,可以从制度上为年老官员提供养老保障,以下是儿臣对退休养老之制的拙见。

    养老之制,重要在于两点:医与财。

    年老的人身体上有许多毛病,需要看大夫,若朝堂高官退休养老,可获得优秀的大夫为他们的身体疾病进行诊治。

    年老的人需要“退休金”,这个退休金,可以像俸禄一样领,官职越高,为大清贡献越多的官员则退休金越高,大清高官本就不多,而多的是矜矜业业操劳病逝在任上的小官,对于这些人,难道也不该都照顾到吗?

    若推行举措,这笔钱的支出对于户部来说或许是多出来的,但官员俸禄每年有多少,朝堂规定地清清楚楚,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日后老了还没有保障,可不得想办法在任职的时候多捞些好处。儿臣觉得,钱不是节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户部若不富有,则应开源,而非节省年迈老臣的养老钱。

    况且这笔钱远远比不上汗阿玛修宫殿的钱啊!

    胤礽:“臣意嫩弱,所思所想都受限于今学也,心天真,或然或虑不周处,望汗阿玛息怒。”

    “此为儿臣第一奏,见臣之谨书近万字份上,愿阿玛勿再揍儿小尻矣,臣亦重颜面。”

    写完这些,胤礽等着康熙召见,万分期待地将自己的上奏递给了康熙。

    整篇奏书,格式参考的王熙,言辞句式也是参考王熙,前边用词谨慎,通篇读下来还真有几分妙处,乍一看康熙刚嘀咕怎么太子又“不务正业”,待细细读下来,几乎都要被胤礽给说服了。

    推广朝官退休之制,倒是免去了他厚赏年迈老臣,抚恤其后人这方面的花销。

    康熙眉头舒展看,点了点头:“开始有一点会写文章的样子了。”

    看到后面,独属于胤礽画风的句式扑面而来,这孩子显然是没有崩住自己的文风,直接给写崩了。

    这孩子,就不该提早夸他!

    胤礽被夸奖后,抬头挺胸,脸颊红扑扑的,康熙见之,即将说出口的训斥话硬是憋了回去。

    他深吸一口气,以帝王良好的修养、广博的胸襟战胜了独属于父亲批阅孩子作业爆发出的洪荒之力,此时此刻,他不能再将保成当做是自己孩子,而是将他当做臣子来严肃探讨。

    不然稍有一丝松懈,他恐怕就要抑制不住自己真就要再揍儿之小尻了。

    “你将这里修改,这一段删掉,”康熙指点胤礽,严肃御笔朱批,将他的“作业”画的满目红字,最后让胤礽按照他的意思,再以欧阳询体誉抄一遍。

    直到胤礽写得令康熙满意,帝王道:“宣保和殿大学士王熙入宫。”

    胤礽竖起了耳朵。

    等待王熙进宫期间,康熙又让胤礽去上武课,舒展拳脚出一身汗,再沐浴更衣来找他。

    王熙以为,他才刚调任礼部尚书,又升为正一品保和殿大学士,蒙授皇恩浩荡,与有荣焉,这时候帝王召见,必有重事。

    待他到达帝王御前,见太子殿下也待在帝王身侧,不疑有他。

    皇上如今是摆出了要亲自教授太子的样子,会在议政时带上太子再正常不过了。

    而后,王熙躬身拜见帝王,等候康熙提要求。

    升诸殿阁大学士之首,虽无宰相之实,却行宰相之事,在王熙之前的杜立德退居幕后多年,不染政务专心修书,而另一位索额图,则权倾朝野,树立党争,被帝王先贬后升,屡次敲打。

    保和殿大学士参议军、政,为帝王处理最重要的国家大事,而内乱平息后,帝王将王熙从兵部尚书调任为礼部尚书,恐怕是有意要他从文发展,发挥所长了。

    王熙猜测也许帝王是想要编撰什么书目,或者是有什么文教方面的大任务需要他来做。

    康熙将胤礽写的文章给了王熙道:“这是太子上奏给朕的文章,朕见之欣喜,认为其可落到于实处,若推行之,也是一桩美事,爱卿不妨也来看看。”

    王熙虎躯一震,接过了梁九功呈递上来的文章,下意识去瞧小太子。

    小太子正襟危坐于帝王身边,面有惊讶之色,显然也没料到帝王会将这份文章给王熙看,他见留着灰白色山羊胡的老爷爷在看自己,还冲他眨了眨眼。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