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就在目前,我们一定要到黄龙痛饮的。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我们热血沸腾的亲爱的将士们,我们一定要不辞一切艰险牺牲,去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去达到我们最后的胜利!
张学良、杨虎城少华山中一支配备了特种装备的特务连已慢慢的潜出山岭开始了为此誓言的奋力一博,他们不带有一丝的政治情感只是为命令和他的誓言在执行着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任务。
话说楚怀越带着从华清池突围的一百多号国青团的战士朝少华山进发但是并没有来得及和白小龙部汇合还好的是在他们突围时侍从卫队电报科有几位电报员和他们一同突围也是成为了中央政府在西安的另一条消息的来源。其实白小龙在13日就带部潜进了西安郊外成为了一把尖刀随时可以插入敌人的胸膛,加上东北军和西北军这几日只顾着防何应钦的大军也无暇顾及城内的一切再说他们也认为军统和中统全被他们控制住了也不会玩出什么花样了,就是这样让白小龙和楚怀越两部有机可乘可让蒋介石还能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还欢呼雀跃好几年。
西安的东郊有一座汉长城那里离西安内城有一段距离人际罕见,白小龙的特务连就隐藏在这里。离汉长城不远有个枣园坊是东北军的一个补给基地,随同特务连一同行动的技侦排就在东北军的眼皮底下观察着他们的情况。
周塞和两名士兵趴在一个小土堆上用望远镜看着枣园坊道:“好家伙,是个补给基地。看来还不小呢!”
“排长,里面有没有车。”一名士兵问道。
周塞道:“你他娘的不是废话。补给基地这么会没车呢?记下来:大门朝南面开前面有两个岗哨,大园四角都有探照灯和机枪手,看上去人员不会多估计有一个连的兵力把守。基地向北延伸好像是没有全部建完,基地的另一头直通陇海路。”
周塞又看了一下道:“是军火库和食品和药品的补给中心。”
士兵正在仔细的记录着,周塞拍了下他的钢盔轻声道:“喂!记下来了没有?”
士兵示意点了下头。周塞也竖起个拇指然后有挥了下手示意离开,三个人很快从土岗子上撤了下来。
白小龙在汉长城的一个城碉中,那是古代用来驻屯兵士的一个防御建筑物。城碉的中间生着一堆火上面还架着一个架子支着一口行军锅,锅里煮着一些东西仔细看来是野菜和一点点的肉。白小龙和几位班;排长正在看着地图商量着下一步的计划。
国青团的基层建制中的班;排长都是一些有经验的老兵和原军阀部队中的班;排长担任也非是清一色的全是不懂打仗的读书人。在以前的训练中这些班;排长还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周塞就是一个很好的排长他从西安地质学院毕业后就在桂系军队中当侦查班长后来不满军阀部队的作风离开了桂系军队投奔了少凡的国青团,他的到来就为国青团带来图上作业和地形勘察等关于军事侦查的技术和技能教会了很多士兵如何看图。如果要全靠少凡;之羽等黄埔生来交士兵那他们就忙的不可开焦了,也就是有着象周塞一样的班;排长国青团方能成长的如此神速。
白小龙带的特务连是受过特种训练的一支部队在作战情况下都是以压缩饼干和罐头食品来充饥但是一般只配备三至五天的口粮,可是白小龙带的特务连在秦岭大山里就待了小半个月西安事变后又在少华山和一带山中窜来窜去战士们早就没有口粮了,只好就地取材野菜;野物;山果等只要能吃的都照单全收。一支百号人的部队等同于在敌后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游历了大半个月了不但没被东北军发现还保持着非常强的战斗力在当时确实让人难以置信。同样楚怀越带领的特务连在没吃没外援的情况下也不可思议的在少华山附近牵制了东北军的大量侦查部队为白小龙的顺利完成任务做到了最强的掩护。
周塞和两名士兵回到了城碉来到白小龙的跟前大口的喘着气还有两名士兵大口的猛灌水来解渴。周塞道:“离这里不远有一处东北军的补给中心看来就只有一个连的驻守情况,补给中心中有一条铁路横贯穿越到西安城中心的北门口,而且东北军每天都有车队到补给中心去装卸货物。”
这条消息霎那间振奋了白小龙和几个班;排长。白小龙连忙展开地图看了起来,周塞在一旁指给小龙看。其中一名班长道:“我们可以利用火车安全到达北门。”
周塞问道:“那到了北门我们怎么办?西安城中心现在是重兵把守北门定是东北军的军事隘口,我们一但在北门暴露就是全军覆灭。”
白小龙点点头道:“老周说的对火车不能直接混入西安城中而却行动局限性太大。”
“白连长!”周塞道:“我们可以利用每日到补给中心装卸货物的军车混入西安城内但是我们有一百多号人要全进入城内恐怕有点难度。”
“军车?”白小龙看了看周塞脸上满是疑问。
周塞展开地图道:“东北军的补给中心叫枣园坊,这个补给中心很大北面马上就要延伸到我们现在待的汉长城。我观察过了每天到补给中心来的车队是有大庆路入枣园路然后从枣园北坊出去上陇海路至大兴路到北关正街。我怀疑这车队是每天为西安拉补给的军车队他们由西安城西门出发上由西安北门进入西安城。我们可以在枣园北坊和陇海路的交界口设伏夺取最后一辆车然后随前面的军车混进西安城。”他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比划着,过一会又叹气道:“这个计划唯一有一点就是我们一旦行动展开就只能12个小时内完成我们的任务如果被东北军发现有一辆军车出了问题定会打草惊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