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赠品书内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赶紧原路返回去找。后来外出就能把自己照顾得不错,还买礼物带回家。第一次买礼物,她买了一袋人形烧,就是人形的蛋糕,很甜腻,并不好吃。但是,来串门的亲戚们都客气地吃了一块儿,客气地赞美"人形烧"。蒋方舟说:"我大伯回去肯定要吐的,他从来不吃甜食。"

    蒋方舟在学校总是吃三元餐。如果有人去看她,她就会请别人吃五元餐。比五元餐更贵的,就没有了。在学校吃饭,伙食很好,又丰富又很便宜。问她为什么不吃五元餐。她就说:"三元餐和五元餐差别不大,都很好吃的,只是肉片的数量不一样而已。我又不喜欢吃肉。就是千万富翁的女儿,亿万富翁的儿子,到这儿了还是照样吃三元餐。"到学期结束,她一搜箱底,发现还剩下一二千元生活费,就喜笑颜开,说:"我好有钱啊,我要在学校里边走边撒钱。"

    上高中之后,蒋方舟每年回家几次,多半是赶在学生潮的时候。不仅火车拥挤,连出租和公交车都是学生。有一年"五一"回家,离火车站十里开外就堵车。出租车司机把蒋方舟撂到半路上。蒋方舟好不容易坐火车到家,站在出站口等爸爸接,等了半天等不到。发现自己一整天只喝了半杯豆浆,吃了一个米团。这个事实一经发现她就开始饿,两眼发黑蹲在地上。打电话给爸爸,一听到爸爸的声音就开始哭着说:"你怎么还没有到啊?我等了半天,好惨啊,我想找个老伴儿!"电话挂了还是哭嚎不止,声音之大使周围的人围观起来。还有一个乞丐伸手到蒋方舟面前,找她讨钱。蒋方舟泪眼朦胧地抬眼看着乞丐说:"你还找我要钱?不如我跟你混吧。"

    上网,但拒绝网瘾

    有一次,蒋方舟在一天内要交给编辑四篇专栏。而这"一天",实际上指的是中午的一个小时。她全天都要上课,还有晚自习。最好笑的是,她根本就无法上网,甚至连电脑都没有。中午吃饭的时候,蒋方舟说:"我看我还是跳楼算了。"幸亏同学送给她几张饭票,她才喜笑颜开。

    其实校内的上网条件是很不错的。有电子阅览室(就是网吧),也有电脑信息课。但是,蒋方舟必须有自己的电脑,最好能随时随地上网。这对于全住宿的高中生,似乎奢侈了些。起初,她并不想搞这个特殊化,就在周末打车,到几里外的大学附近找网吧,在网吧里写作和发稿子(她自己的学校附近没有网吧)。

    网吧的环境比较差,周围的人几乎都是玩网络游戏的,烟雾腾腾。没有word,不能存盘,这都能将就。可是后来,换了一个管理员,是个严格的妇女,她说:"你的身份证呢?你有没有十八岁?我不能因为你被罚款。"蒋方舟恳求了好久,说:"你看我长得像不像坏小孩儿?"在网吧里写完和发完稿件,天已经全黑,回学校的路比较偏僻,路上偶尔有几个不明身份的人走着,时而有大卡车发疯一样地开过去,连出租车都没有。蒋方舟提心吊胆地走回学校,一路走一路哭,再也不去网吧了。

    蒋方舟开始写申请,希望学校给自己提供一台电脑。学校讨论了之后,很快批准了。但是学校刚刚搬到新校区,很多物品都没有到位,微机教室还没有安装,校网还没有架设,就让她先去信息小组,跟其他同学共用电脑。她用了两天,觉得不是办法,又去找信息老师要电脑。老师都非常忙,蒋方舟三天两头去找,终于拿到了电脑。她把主机搬到宿舍,就坐在那儿,看着自己的汗滴到地上,一直滴,一直滴。这是她平生第一次为一桩非常具体的事情操心和忙碌。

    蒋方舟虽然天天都需要上网,但是从来没有网瘾。她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有网瘾。她不去qq,不去网络游戏站点,玩游戏只玩过两个单机的:仙剑和天之痕。在家里,蒋方舟有三台电脑:一部笔记本电脑(可以无线上网),一部台式机(全天开机,可以宽带上网),另一部台式机(不能上网)。她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那台不能上网的电脑上工作。因为这台机器配置低,除了打字和听歌,干不了别的。她工作告一段落,就跑到上网的电脑上看新闻,看图片,收邮件,下载歌,管理博客。下载完毕,网上的事情也办完了。她把u盘取出来,还去那个破的电脑上工作。她上网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自己控制得很好。

    有一阵,她特别喜欢在网上看明星八卦,在这上面耗了不少时间,她觉得不好,就让蒋妈帮她转播娱乐新闻,让蒋爸帮她转播时事新闻。家里打电话通常是这样开头的:"伊朗释放英国士兵了,刘德华的粉丝的爸爸投海自杀了你怎么样?水果够不够吃?"

    音乐、电影,一个也不能少

    蒋方舟一直随身带着老式的索尼cd机来听歌。机身很重,像一只铁饼。而且还必须同时携带一只cd碟包。因为不常上街,她的碟子常常半年得不到更新,翻来覆去地只听几张碟子:艾米纳姆的,艾尔顿约翰的,后街男孩的。妈妈说:"给你买个mp3吧,我看路上走的好多学生,脖子上都挂着mp3。"蒋方舟说:"我最讨厌有人走路时,脖子上挂个mp3了,其实听cd更酷。"她是不想花多余的钱。其实买个不错的mp3,几百块钱就够了。妈妈说了多次之后,蒋方舟说:"我跟同学要一个mp3就行了。好几个同学买了mp4,原来的mp3就不要了。"妈妈说:"你这么一说,我就更要买了你是要mp3,还是要mp4?"蒋方舟说:"mp3就行了,成绩好的都是听mp3,成绩不好的才听mp4。"买了新的mp3之后,蒋方舟天天走路都挂在脖子上,也不说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了。

    不管是写作,还是写作业,都得听歌,这是蒋方舟的习惯。蒋方舟大都听英文歌曲,写完每个小说,要鸣谢不同的歌者。比如写完第一女生,她要鸣谢的是谢妮娜西门的feeling

    good,和南方小鸡的notreadytomaice。现在就在这正式鸣谢了!

    蒋方舟从八九岁懂得听歌开始,就听英文歌,中文歌不用专门听,商场歌,的士歌,电视歌,短信歌,校广播站歌,不听也会往耳朵里跑。蒋方舟不知道自己听了多少歌曲,最近一听到英文歌,就用手在自己周围划大圈,得意洋洋夸大其词地说:"我所有英文歌都听过,世界上所有的英文歌我都听过。"这个"世界",指她周围的小世界。就是说,凡是周围的人说得上来的,她全部都听过。她说:"我发现英文的爱情歌,很少唱爱情中的阴谋诡计,爱情三十六计这种,是不存在的。这一点跟中文歌不同。"

    吃中午饭的时候,蒋方舟就在碟机里塞一只影碟,一边吃一边看。五六岁的时候是看动画片,主要是迪斯尼和梦工厂的,如仙履奇缘、小鸡快跑之类。不过她很快就开始看文艺片,商业片和另类的电影也看,美剧日剧也看。十年下来,看过的电影总有两三千部。大多是外语片。她说:"过了一些年,我发现每个电影都有一些我不喜欢的地方,我至今觉得没有"讨厌点"的电影,应该是几乎成名。"

    自从有了看碟的习惯,蒋方舟几乎不看电视节目。

    翻译、朗诵,偶尔客串

    蒋方舟上初中时,最喜欢的作者比尔布莱森出版了一本厚度高达两个砖头叠起来的书,叫做万物简史。在中译本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着手在课堂笔记本上翻译,第一章是宇宙的起源。她的翻译是这样的:"无论你多努力,你都没办法体会一个质子有多小,它对于空间是多么谦虚,因为它实在是太太太太小了。你会自然地但是是错误地想象宇宙是一个怀孕的点儿,在那黑暗的、无穷无尽的空间里。"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她的翻译生涯,共计两个小时。当中文版本出来的时候,蒋方舟买了学习,同样的话,书中是这样翻译的:"无论怎么努力,你都永远也想像不出质子有多么微小,占有多么小的空间。它实在太小了把奇点看成是一个悬在漆黑无边的虚空中的孕点,这是很自然的,然而是错误的。"

    直至现在她还认为自己翻译的版本好玩一些,将来也许可以成为翻译家。

    刚上高一时,蒋方舟参加了年级的朗诵比赛,她背了一首余光中的诗,自己觉得抑扬顿挫还不错。比赛时,她抽签抽到第一个,朗诵之后,就坐在那儿听别人的。她说:"我完全被吓倒。"因为其他选手准备得格外充分,有个女生还穿上汉服,朗诵行路难,特别飒爽,像女扮男装混进书院的祝英台。蒋方舟那次得到了全场最低分,但她从此知道,在华师一,任何学生活动,从租服装,到请媒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亲历亲为,而且要高质量地完成。不久之后,蒋方舟就成为"学生博雅论坛"的第二期主讲人,还成为武汉市"楚天杯"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委。

    写作没有秘密

    被"诱骗"上写作之路

    在武汉崇文书城举办的一次讲座上,蒋方舟梳着两条辫子,手腕戴一串女孩们最喜爱的水晶手链。她背后的屏幕上,映出"纳尼亚传奇"的背景,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在衣橱后面的世界做国王,这个正是她演讲的题目。蒋方舟提到儿时的一个小故事,自己曾躲在一个小衣橱,那里静悄悄的,只有自己一个人,顿时感觉那个衣橱就是自己的世界,而长大后,自己的世界则变成了文学。

    蒋方舟在文学王国里的第一个脚印,却归功于母亲一次著名的"诱骗":法律规定中国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都必须写一部书,否则会被警察叔叔捉起来。蒋方舟居然上当了,小时候只要听到警笛声就会心虚,所以脑子里整天想着怎么完成小说。

    "诱骗"这样的家教方法成就了一个天才少女作家,却也说明了蒋方舟的乖巧,不像她最初出道时的童言无忌呢。

    从在自己的王国里驰骋,到成为国王,蒋方舟已经是很自如地写作。不过想起给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写专栏的经历,她似乎还"心有余悸","写专栏就像家庭作业,每天都得交,而且那时学习很紧张",蒋方舟坦言,为了写专栏,每天要看很多书,堆起来都有一人高!

    很多同学写作时总觉得无话可说,蒋方舟说:"写作最重要的是有双发现的眼睛!勿以事小而不为之!"其实,身边的小事情就是很好的素材,缺少的是发现事情价值的观察力。她写过一次火车上逃票的事,这当然是好多人看来无意义甚至不光彩的一件事,然而她却感受到自己在东躲西藏中,内心深处的一种尊严。蒋方舟说,我们小孩子很少来关注国计民生、环保问题,我觉得真正应该写的也有兴趣写下去的就是自己关心的问题,像我第一部书里面最满意的一篇文章亲嘴大王里的故事,因为我觉得那些东西鸡毛蒜皮的,才是最真实可爱的。

    所以蒋方舟很认真地建议家长,千万别把自己的评判标准强加给孩子,写作内容是否有意义,只能由孩子自己来判断。

    要想当上文学王国的国王,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去操纵故事,蒋方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干扰,认为自己写的内容没意义,或者风格不对,最终导致半途而废。因此,自信至关重要。至少可以让坏文章也写完成哦。

    "我在写作时并不会去找些噱头,写作主要只是挑战自己的智商。"当别的孩子还在过家家时,蒋方舟很庆幸自己接触了写作,并把写作当成了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尽管她申明将来并不想当作家。但当记者问到:你已经写到第9本书了,你会琢磨"为什么而写作"这个问题吗?她回答:没有琢磨,天啦,我应该想想了,因为感觉写作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第一本书是为了不坐牢而写的,之后写作只是一种习惯,一本书写完了,下一本书就马上开始。感觉不写作就是一件太奇怪的事情了。

    写作,写作,再写作

    蒋方舟从小学三年级以后,就从来没有休过一个寒假或暑假。通常是暑假写新书,寒假做修改。寒假时间短,她只是坐火车回老家吃年饭时休息一下,其余时间都在写作。上高中后的寒假,她连回老家吃年饭都不肯了,要一个人留在家里写书。这下所有亲戚都不同意了。他们觉得不近情理:"全体中国人都在过年,喝酒聚会放鞭炮,哪有女孩子一个人单独过年的道理?"蒋方舟说:"我寒假只有20天,坐火车去一天,回来一天,吃饭一天,回来了我要把小说从头到尾读一遍,慢慢进入情节,酝酿感情,又是一天。我一共耽误了四天。我寒假没有做一天作业,开学了补功课又是多少天。"亲戚就理解地说:"好好,我们想得开。"蒋爸蒋妈还是要回老家的,就任由蒋方舟的意思,不管她了。父母回老家之前,就开始安顿蒋方舟。在她周围全部摆上食物:啤酒、红酒、花生米、卤菜、水果、瓜子、糖果、核桃仁饺子包好,想吃就下,火锅煮好一大锅,想吃按一下开关。蒋方舟基本上在食物的包围中写东西,她笑称自己是"空巢老人"。

    蒋方舟坐在床上写了三天,除了上厕所,活动半径不超过一米,几乎没有下过床,她说:"我后来发现我不会走路了。"

    对比写作的辛苦,蒋方舟说:"做作业简直就是休息了。"她可以一边听课,一边演算数学题,粘贴一下错题本,复习地理画画地图,复习历史填填表格。蒋方舟说:"简直不动什么脑筋,我觉得自己像在资料室里上班的公务员。"

    蒋方舟写作的时候,周围人看电视,吵架,搞卫生都可以。只是不能接近电脑屏幕,不能窥看。在她周围方圆三米之内,不能出现任何生物。所以,她写作的时候,电脑桌周围真的是杀气凛冽,寸草不生。即便想跟她说话,也作罢,只远远地瞻仰一下算了。有时候,为了改善环境,赏心悦目,在她桌子上放一束花,她发现了,就让拿走。

    蒋方舟并不喜欢跟人讨论、争论、辩论文学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她只喜欢跟自己讨论。她会自己想,或者在小本本上写下来。但是这一点外人不知道,经常以为作家没有不喜欢高谈阔论混迹沙龙的。有一次,有一位文学爱好者找到教室里,跟蒋方舟讨论小说的现状等等等等。她耐心地听了半天,为了避免自己跳起来打他,就很无礼地起身走了。

    蒋方舟有个大黑皮本,她每天在上面写一些东西。有生活记事,比如:"我今天生病了,脸是咖啡色的。"

    中间还插播一些在书上看到的有趣的话,比如"像鲤鱼一样没有受过教育","战争的目的不是赢,而是持续"。还有一些暂时无解的自问:"你觉得"坏作家"的存在是必要的吗?""时间有没有资格被称为顺序?""是什么人,钱也不能停止他的愤怒?"不过最多的是蒋方舟临时想到的名言,比如:"谎言就像丛林,不被发现就不存在。""一个人对自己坦诚了一次,他就永远坦诚。""一个女人的垃圾,是另一个女人的珍宝。""最幽默的作家使人发出几乎觉察不到的笑。""儿童一出生都不是被指导成作家,而是通过一种我称之为作家与儿童之间的默契。"

    最好笑的是,蒋方舟视为机密的大黑本上,还有这样郑重其事的名言:"用手轻轻地击打后脑勺可以增进思维。"

    取名字——创世造人的乐趣

    蒋方舟平时很留意搜集人名,以便给自己的"人"用。给小说人物起名字,是作家的乐趣,创世造人的乐趣。蒋方舟写小说,通常先把人物称为"甲甲""乙乙""女甲甲""女乙乙"比如"甲甲和女甲甲,

    在路上看到了乙乙和女乙乙"。写了一些情节后,"甲甲""乙乙"有了相貌,有了父母,有了悲欢,有点活生生的意思了,就需要一个名字了。骑彩虹者这本书中,最先起的人名是"男乙乙"占乃钞。蒋方舟在报纸上看到人名"廖奶钞",一直想给自己的"人"用,为了避免太古怪,改动了一下。第一女生最先起的人名是"女甲甲""连笑"。蒋方舟在网上看到某个人叫"王连笑",就去掉王姓(大概没有什么作家喜欢让自己的"人"姓"张王李赵"这样大众化的姓)。"连笑"有记忆度,也符合人物的个性。"木欣欣"的名字,来源语文课上学到的归去来兮辞,其中一句是"木欣欣以向荣","万遂"这个名字,是同学的,在学校的网站上找到的。"男甲甲"的名字,通常是女作家的心爱。要别致、清俊、浪漫,但是蒋方舟又不喜欢过于做作,就起了"沐垂阳"这个名字,"垂阳"取自词牌名,沐姓是乱编的。搜索了一下,发现有这个姓氏。起初,蒋方舟不是很满意,一直想着换人名。但是在写的过程中,沐垂阳已经成了"真的人",蒋方舟已经不能接受其他替代者了。

    正在发育中有个顽皮可爱的男生龙超,这是蒋方舟12岁到16岁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名,是她认识的许多男生的混合体。蒋方舟在我和龙超这篇文章里说:"我和龙超在小说里谈了一场横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马拉松爱情"。"这个系列蒋方舟后来丧失了兴趣,"我和龙超"也就无疾而终了。蒋方舟说:"我觉得对不起"龙超",我让他一句话没说就淡出消失了。真希望有一天他能够回来,等我给他安排一个完美的谢幕。""龙"和"超",都是极其常见的男生的名字,几乎每个班上,都有叫"某龙""某超"的。蒋方舟原以为组合成"龙超",应该很少人重名重姓了,

    不料好几个人找到蒋方舟的博客表示,自己就是真的龙超。

    四、"美少女作家"

    "叫我"地瓜姐姐"

    蒋方舟有一些名号:"天才儿童""美少女作家""泛90后作家""文坛邪童""文坛童姥""第一女生"蒋方舟说,这都是别人给自己起的浑名,跟"母夜叉孙二娘"是一样的。她说:"浑名不过是媒体介绍的时候方便,总不能光秃秃地说"这是蒋方舟",我还没有大牌到连定语都没有。"

    蒋方舟和中央电视台的"金龟子姐姐"做""楚天杯"朗诵比赛"的评委。比赛结束后,蒋方舟和金龟子在舞台的两边等待签名,金龟子姐姐非常受小朋友欢迎,已经被围得找不着人影了,蒋方舟干巴巴地坐了良久才有小朋友过来,说:"金龟子姐姐给我签个名吧。"蒋方舟说:"我不是金龟子姐姐。"小朋友说:"那也签一个吧。"蒋方舟想了想,就签了个"地瓜姐姐"。回来之后,她很开心地说:"看来我以后应该起个花名,叫"地瓜姐姐"、"西瓜姐姐"或者"南瓜姐姐",以卡通形象打入小朋友内部,争取超低龄fans啊!"

    蒋方舟刚刚有一点名气的时候,有个活动很热情地邀请她去。也怪蒋方舟自己,当时没有外出的经验,觉得到外地去逛很好玩,什么疑问都没有,就兴冲冲地去了。主办方也许比较拮据,也许没有经验,也许有顾虑,怕招待了蒋方舟,别的人也跟着要招待,就干脆都不管了。总之到后来,吃饭的时候,找不到主办方的人影。比较红的人,可以住宾馆,蒋方舟不够红,年龄又小,脸皮又薄,不敢说话,住宿和十几个人住在一起,但是只有两张床,她只能拿被单睡在地上。有时候还要帮忙干活,张帖海报。蒋方舟没有办法,又没有钱,只好向陌生人借了个手机,给主办方打电话,口气变得很凶狠和强硬。旁边经过的人说:"哇,这个小姑娘好厉害。"临走的时候,蒋方舟又满世界找主办方的人,人家正在开会,不想搭理她。她找到会场,叫出相关的人,最后拿到了够坐火车硬座的钱。这次她在外地一个星期没有洗澡,有时候一天只喝一瓶可乐。在火车上,蒋爸拜托乘警在硬座车厢把她找到,给她吃饭。所以,有记者问:"你是不是为名所累?"蒋方舟说:"没有,我为不名所累。"

    其实,有这一次被冷落的经历,也不全然是坏事。后来,她更知道别人搞活动不容易,把活动搞好更不容易,更知道体谅和感激。每一次外出,她都记得别人的好处。在中央二台今晚做嘉宾之后,她出门打车遇到瓢泼大雨,主持人高博送出来,给她打伞,自己淋湿半边。蒋方舟很过意不去,说:"你衣服湿了,待会儿做节目怎么办?"高博说:"我不要紧,女孩子淋湿了会穿帮(就是走光吧)"。还有一次活动,工作人员都是年轻帅气和快活的人,都挤进一个车里,蒋方舟只好坐在灯光师的腿上,灯光师不敢动,下车了叫苦不迭。蒋方舟说:"我太重了,差点把人家坐残废了。"她曾经为elle拍照,平生第一次独自坐飞机。亲眼看到了活生生的香奈儿。她一个人在宾馆里,很开心地跟洗脸盆合影,跟桌上的杂志合影,跟粥和小笼包子合影。

    武汉少儿图书馆邀请蒋方舟参加"漂流书"的公益活动。虽然她只需要出席就可以了,但还是觉得带几本自己小时候看的书,参加"起漂"比较好。她手头没有儿童书,托人从火车上连夜带到武汉。有外国童话、外国儿童诗歌、21世纪科学等等,都是精装书,有七八本。第二天,她自己打车去参加活动,去和回都迷路了,绕了很久,跑了大半天。过了几天,她去光谷书城,在出口处发现一个架子,上面放着几本书,应该就是漂流书了。她拿起一本张爱玲散文问:"是不是可以拿一本啊?"正当欲拿还休的时候,工作人员起劲地瞪她,示意旁边的牌子,原来上面写着"拿一本书交换"之类的"漂流规则"。蒋方舟被瞪得很害怕,就把书放回架子,走得很远了,才敢小声地说:"瞪我干嘛呀?我参加漂流了,我有资格拿的。"

    美少女时代

    有个同学对蒋方舟开玩笑说:"未来的趋势是小脸,你们这些大脸以后会被机器人集中销毁的吧。"从此,蒋方舟热衷于瘦脸,比如用奶瓶喝水,做吸气的瘦脸操。但是因为baby

    肥未消褪,效果并不明显,她说自己是个很瘦的胖子。蒋方舟在美容方面,是理论大于实践的,又不能坚持。暑假无事的时候,自己研制用中药白芷、白芍、白术配置的面膜"三白膏"。上学忙起来,有时一天都忘了洗脸。肥肥瘦瘦,增增减减,最后也没什么变化。她终究还是叹气道:"哎,女人还是需要漂亮的。长得好的美人,经历丰富一些,就叫传奇;而长得丑的,就叫坎坷。"

    蒋方舟也追星,她说:"我追星的长处是喜新厌旧。"小时候追过蔡国庆,梦到蔡国庆到幼儿园去,结果她吃了太多稀饭,当场吐了。长大一点追过柏原崇、郑元畅、福山雅治,基诺里维斯等等,大多是眉清目秀美少年,或曾经做过美少年的。她说:"我自己浓眉大眼的,要是老公也浓眉大眼,那不是要生个毛孩儿?"蒋方舟的"新欢"是爱德华诺顿,因为她最近"转型"了,喜欢智力型的,而爱德华诺顿是耶鲁大学学历史的。不过蒋方舟追星很不专业,她自己从来不搜集偶像的任何资料,都让蒋妈帮她追,偶尔问一下:"最近有没有我老公的消息?"蒋妈瞪她一眼说:"你是问哪个老公?"她说:"哪个老公都行。"蒋妈就一一报告:"柏老公离婚了,福老公要开演唱会了,郑老公的外号叫大头,还有一个老公被媒体爆出是咸湿男,他不配当你老公了。其他老公暂无消息,我给你物色了一个新老公,你看看好不好看"

    有一段时间,蒋方舟追看电视中的"美国偶像"(唱歌选秀节目,是"超级女声"的样板)。每到星期六中午,全班同学都离开教室,匆匆回家了,蒋方舟就打开教室里的电视,一个人坐在桌子上看,一边吃着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零食。这是她每周最惬意的时候。有一次,刚好爸爸来看她,让她回宿舍;但是她不想错过节目,就让爸爸去教室找她。爸爸说:"我提了两箱牛奶,还有很多水果,怎么上楼?"她说:"那先寄存在宿舍老师那里。"在电话里僵持了几分钟,蒋方舟还是下楼回宿舍了。她爸爸走了以后,蒋方舟就哭了,打了好几次电话,向爸爸道歉,说:"我为了看个美国偶像,就对爸爸这样,我好讨厌我自己啊!"爸爸说:"没事没事,你难得看一次电视,我怎么会怪你?"蒋方舟放下电话,一边哭,一边啃着爸爸带的苹果,一边跑得气喘吁吁,赶回教室,生怕"美国偶像"放完了。不过,这是她最后一次看美国偶像。尽管这个节目每周还在连续放着,但蒋方舟从此杜绝自己再看这个节目。

    有好几年时间,蒋方舟穿衣服只穿一个品牌,都是"贝蒂"的。贝蒂号称是史上最性感的卡通人物。衣服上印有这个形象做标志,是少女风格的。这是因为蒋方舟不喜欢逛商场,尤其不喜欢进试衣间。起初,还以为蒋方舟是装的,哪儿有女孩子不喜欢买新衣服的?后来才发现,试衣间对蒋方舟来说,是恐怖的地方。她说:"我要是再试下去,就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死于试衣间的人。"逼仄、闷热、裸露、慌乱,都是她作为少女所十分害怕的。为了避免频繁逛街和进入试衣间,她就只认定一个品牌了。不过,买贝蒂的衣服,她更加怪癖,身穿着"贝蒂"的衣服,她就不肯逛"贝蒂"的店子,怕售货员认为她是个怪人,只穿这个品牌。不穿贝蒂的衣服,又没有别的品牌可以穿,就没有新的衣服可以买,这形成了一个可笑的购衣悖论。后来就只好在网络上购物。进试衣间也免了。直到她长大了一些,可以穿一些较为成熟的品牌,才走出这个"贝蒂"怪圈。有同学问:"你为什么总是穿"贝蒂"的衣服呀?"蒋方舟说:"我是"贝蒂"在中南地区的代言人。"同学就相信了。为她是个怪人,只穿这个品牌。不穿贝蒂的衣服,又没有别的品牌可以穿,就没有新的衣服可以买,这形成了一个可笑的购衣悖论。后来就只好在网络上购物。进试衣间也免了。直到她长大了一些,可以穿一些较为成熟的品牌,才走出这个"贝蒂"怪圈。有同学问:"你为什么总是穿"贝蒂"的衣服呀?"蒋方舟说:"我是"贝蒂"在中南地区的代言人。"同学就相信了。

    "我要参加超级女声"

    "我要参加超级女声,我要飙海豚音;我要变成电动屁股;我要打扮得性感可爱;我要人气超高"蒋方舟看了超级女声,特别想参加。后来到湖南卫视金鹰卡通频道做嘉宾时,为了实现她的这个愿望(也就是胡话),编导说:"不如你唱一下试试。"

    这"一下",是访谈之后的一个小小环节,不到一分钟,但湖南卫视的认真和专业,让蒋方舟大吃一惊。先是把蒋方舟拉到k歌厅练了将近五个小时的歌(这是她第一次k歌,high到不行);第二天又把休假的编舞老师请来,老师跳了第一组动作,蒋方舟就看傻眼了,这是她第一次跳舞,也兴奋到不行。回到宾馆,自己练舞将近十个小时。最后大家都夸她:"还好还好,再加紧练练,就很像芙蓉姐姐了。"搞得蒋方舟要打人。

    快录影时,陪去的蒋妈忽然发现,蒋方舟准备的衣服是黑色无袖的,在背景下太暗,而且她的腋下还没有清理,真是汗啦!赶忙打车去屈臣氏,买了女士剃刀,又去小摊买了仿哈雷的朋克链子、两只朋克手环,闪着贼亮的金属光芒,一共13元钱。挂在身上,远效果很像唱摇滚的。到正式录影的时候,台下有人拿歌词大字报,舞蹈老师在下面做动作提示,再打上闪成一片的摇滚光,美化一下蒋方舟不成样子的舞蹈,竟然一气呵成,没有叫停,效果十分地好。

    蒋妈说:"蒋方舟你不能去参加超级女声。你一句胡话,要这么多人在背后忙活。要是参加超级女声,你是爽到了,可是幕后人员都会壮烈牺牲的。"

    蒋方舟的粉丝队伍叫什么呢?要不要来个有奖征集?

    蒋方舟做某比赛评委时,曾经和一位著名青春偶像作家吃饭,同桌的还有他的一个新疆女fan,那个女fan递给"著名青春派作家"一个很厚的信封,说里面装满了她很多同学对那个作家的祝福,听说那个作家喜欢四叶草,她们就专门种了四叶草夹在那些信里,青春派作家接过来的时候说:"哇!真的!好用心啊!"但是吃完饭之后,人走,信却留在饭桌上没带走。蒋方舟一边安慰着那个女fan,一边很悲愤地想:将来我有fans了,一定要善待他们。现在蒋方舟也有她的粉丝了,可是她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叫船工吧?就是"舟子"的意思。

    蒋方舟有一次签售,遇到一位年龄最小的读者。他(她)还在娘胎里,是她(他)的妈妈来买了一本书,说:"等我的宝宝生出来长大以后看。"蒋方舟要呆了。

    在北京签售的时候,签到一个男生,他妈妈说:"这本来是下午两点钟的签售,我的儿子害怕见不到你,从上午九点钟开始等。"蒋方舟当时超级感动,主动说:"我把我的手机号码给你吧!"就强行抢过他的手机,录入自己的手机号码。第二天,那个男生发来短信,说:"我妈妈说女生要矜持,不能随便把手机号码给别人。"在深圳讲座,有一个很帅的混血小男生找蒋方舟签名,蒋方舟边签边看着他长长卷卷的睫毛,心里想:这回再不能随便给别人手机号码了,签完就眼睁睁地让他逃掉了。结果当他转向另一个女作家要签名的时候,蒋方舟就听到她逗他:"小弟弟,你要不要我的手机号码啊?"

    又一次签售,有一个男生是最后一个,他对蒋方舟说:"哇啦哇啦哇啦啦"蒋方舟说:"没听清楚。"他说:"今天我本来不知道你在这儿签书,哇啦哇啦哇啦啦"蒋方舟说:"你能不能再说一遍。"最后一遍他说清楚了:"今天我本来不知道你在这儿签书,所以没有带够买书的钱,我想买你的书,你能不能借我一块钱?"蒋方舟就借了他一块钱,他走了以后蒋方舟想到:他的钱都买书了,怎么坐车回家呀?

    还有一次签售前,蒋方舟闲站着,有个中年女人塞给蒋方舟一个装手机的小盒子,蒋方舟以为她是推销的,就强烈推辞,说:"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确实没有。她说不要钱,把盒子塞给蒋方舟就走了,回家以后,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封上访信和几双丝袜。蒋方舟想:她定然是无助至极了,所以想到了我。看来蒋方舟可以当正义形象大使哦。

    有一次讲座,被人送了一辆小汽车。是一部真正的"小"汽车,只有橡皮那么大。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偷偷攥到蒋方舟手里的。那是第一次有读者送给蒋方舟礼物。蒋方舟说:"到现在,我fans并不很多,所以我每个人都记得住。我知道读者不是应该用来夸耀的,但我希望我的读者最终能够以我为傲。"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