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要继续给人看看病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胡先生明明是我所说的"门户之中的健将",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骂门户、骂传统,千言万语,强贴不休,真使明眼人觉得好玩不过。看过"打黄盖"的人,会自然想到胡先生在做些什么。只是他没周瑜聪明,他不但达不到"顾曲周郎"的境界,反倒露出了弱点。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批评别人,露出的弱点:

    1胡先生说:

    我看青年的面子,以李敖自动提供的一个"西化青年的代表标本",(代表取例法?)看他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表现些什么。

    我要澄清的是,我从没"自动提供"过什么"西化青年的代表标本",我不能说这位民意代表(立委)在造谣,我只好说他"看青年的面子"而对我为"代表";至于"标本",我不敢当,我还没死,更不愿被老一辈放在玻璃匣中!

    胡先生说他"细读"我的文章,可是我看他写出"代表取例法?"和"代表选取法(?)"来骂我"滥用英文名词"的时候,我真对胡先生的"认真"感到疑惑了!因为我从没用过"代表取例法?",也没用过"代表选取法(?)",我用的乃是代表取样法(representativesampling),而胡先生却乱改写我的原文,转而大骂:

    "代表选取法"(?)是讲归纳逻辑之根据的,也不能这样译。

    我没这样说,也没这样译;是胡先生这样说,而又骂"不能这样译",这种糊里糊涂的打乱仗,真令士林齿冷!

    胡先生说他"一生看的书大概外国书还比中国书多一点",而他竟连洋书中起码一个sampling(取样,抽样)还茫无所知,甚至"强不知以为知",错认颜标是鲁公!我劝胡先生赶紧去买本统计学入门,看看sampling在统计学中占什么地位,然后再看下列四本书:

    (a)hansen。hurwitzandmadow:samplesurveymethodsandtheory。

    (汉森,赫尔维茨,墨斗:样本调查之方法与理论)voli。1953,n。y。p.11-34.p。110-115。

    (b)w。e。dewing。sometheoryofsampling。(戴明:抽样理论)1955,n。y。p。76-99。

    (c)w。g。cochran:samplingtechniques。(柯赫兰:抽样技术)1953.n。y。p.11-17,p。31-35。

    (d)g。w。snedecor,w。g。cochran:statisticalmethods。(斯内德克,柯赫兰:统计方法)1957,p.496-501。

    看过了,再回头看看他骂李敖"之牵附会,乃至张冠李戴"的话,他就知道"这位年青(轻!)人"并非"西洋名词不理解"了。

    2胡先生既说我"嘻笑怒骂不成文章"、又说我的一些话"无非是处",同时还"谬附知己"的说他的(丁)竟"与李敖的固有文化如果真有真金一定不怕火炼,说法一样。"大概这次又是:"看青年的面子"了。但胡先生不怕我的"古怪的""文体"的"传染"吗?

    胡先生说"老先生吴稚晖,青年李敖都主张全盘西化,而走到何典文体"。我要告诉胡先生,瞎猜"李敖之文可能是看见这部书而得灵感",他错了。我不看"三流以下的著作",当然他推荐的嫖经我也不看。他对何典、嫖经这两部书的兴趣好像特别大,在他那本言论自由在中国历史上(一九五八年民主潮社版)说过了,现在又挪到文星上来说,好像一下笔不把嫖经拐进来就不过瘾,这大概就是他的"灵感"的来源吧?

    3胡先生说他对我的文章"做最善意的解释",并且"绝不愿,亦不忍,以什么过分的现成名词加之,因为这很容易,而也是同样浅薄的"。但他做到了吗?没有!不但没有,他还送了我一顶"梅毒主义"的大帽子,和一个"苏茜黄世界"的"天堂",我真不知道他从何说起!他用的字句是:

    李敖之梅毒主义。

    他(李敖)自称其天堂是"苏茜黄世界"。

    凡是读过我的原文的人,都知道胡先生此处用了诬蔑的手法。

    我什么时候冒出了"梅毒主义"?我什么时候"自称"过我的"天堂"?胡先生是怎么"细读"我的文章的?这种起码的"心智真诚"都没有的行为是什么"善意"?我宁愿我的原文被驳倒,也不愿我的原文证明胡先生是一位说谎者,因为那将使一些捧他的人儿失望,这又何苦来?至少在文化沙漠学格扫地的台湾,胡先生还可以拿三十年代文人的招牌叫叫座。至于他说"李敖说自古以来只有我叫座"一节,他又没看清我的原文。不过这次不能怪他,他要挟"青年的面子"来衬他的面子,他既"犹见此才",我只好"怜其年老"了!

    4胡先生举出我用的feel一字来证明"那些英文多无必要"。这种武断,不但犯了举一概全的逻辑谬误,并且不了解feel一字的引申用法。在较新的字典theamericancollegedictionary中,feel一字有十八个精炼的意义,咱们中文的词汇很难妥贴的这译。我所以写出feel,就是感于我译的"体感"二字还不足以表达我的feel。胡先生没弄明白,就先论断了,未免太粗心!我请胡先生参看特纳尔(frederickj.turn-er)的(thefrontierinamericanhistory)(美国史中的边境19201st.ed。1940),在第三百四十五页中看看人家对这个字的运用,其缜密的程度岂是我们中文词汇所能表达的?岂是胡先生认为"无必要"的?我觉得胡先生自己用的thefallacyfpartizanship、essential、priority等字才是真正的冗词才是元必要"的。

    5胡先生又"以ego-centricpredicament为例",来以偏概全的证明我"全不了解"我所用的英文,他说我译为"自我中心的论断"不当,他的高论是:

    按predicament是拉丁文,与另一希腊字源之字cat-egory是同义语,即范畴。但在此处,用为一种理论之困难局势之意。所以这两英字应译作"自我中心的难局"。

    这真是学究的板眼了!ego-centripredicamen所表示的问题,在近代哲学上,溯源于代嘉德(r。descartes旧译笛卡儿)

    所提出的thecogitoargument在meditation2里头,代嘉德建立"自我"的存在。他企图在任何思维活动中来确产"自我"的存在;即令怀疑的思维活动也包含在内。在这一论证中,涵蕴一个知识论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现代哲学里,为美国新实在论领导人物之一的柏瑞(r。b。perry)所导出。胡先生缠了半天,其实与我对于e。p。的用法(usage)不相干。他主张译为"难局",旨在炫耀他对这词儿的一知半解,与我的用法更不相干。这都可从我用"以自我中心论断"的上下文(context)上看出的。一个名词意义是什么,或多或少受到它出现的上下文的决定。没有任何一个名词在独立于任何上下文的情况下,可有任何意义。这是现代语意学的常识。

    固然许许多多的名词有它们的历史根源可寻,但是没有任何人有理由非把任何语言词束缚在其历史的线索上不可。

    日词沿用旧义并非不可,但是若因沿用日词旧义而妨碍到新观念的承载,我们大有自由日瓶装新酒。这种实例,在现代文学文献中,真是举不胜举。碰到这种情形,如果少见多怪的人,拿起日酒瓶一闻,发现有异味,转而骂人装错了酒,该多笑!他实在该骂他的鼻子!我在原文中用"以自我为中心论断",只不过是说,传统派自以为中国文化乃世界最优美的,并且执著自己的一套价值判断来衡量异己,尤其是卫道之士在潜意识中大感威胁的西方文化。我称这是"以自我为中心论断",有何不可?当然对一些患鼻炎的人说来,我只好任他们在旧义中去打滚了!

    同样的理由,当我看到胡先生指摘我用"大言炎炎"一词批评他时,我真怀疑这种抱着成玄英之流的注疏的"学人",是否能读得懂"齐物论"?他甚至连章太炎的新注都不知道,更别提用旧词来承载新观念了!

    6关于egoism,我译为"唯我论",胡先生译为"利己论"。

    这纯粹是翻译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这类名词还没有能够像数学物理等类科学名词一样的,由专家来一个名词厘定大会,将公定的结果,颁布一体通用。我和胡先生这两种译法,按说都是可通的,甚至可说各有短长。既然这样,胡先生凭什么强迫别人一定非用他的译法不可?何况他说他自己"亦不免"

    "译错了"。他在说这话后不一会,就"译错了"一个名词给我们看:他把burlesque译为"不勒斯克",过了十五行,又忘了这译法了,又译为"布列斯克"。这就是骂我"滥用"的胡先生的作风!其实他这两次音译都不对,此字的发音当是(be:〔对不起,不会打,用e代替〕lesk),胡先生所"滥用"的译名实在不敢恭维。这种滥译,在他的长文中到处流窜,其不准确则一。

    不客气的说,胡先生在"音译法"(transliteration)上的表现实在太差劲,连"传统派"还不如,只好说是"士担"、"仙士"、"飞林"的"广东派"!

    7胡先生说:

    又如他说:"你们的思想都逃不掉后设历史学metahistory的追踪。"按今日有实证派痛骂形而上学,却跟着希尔柏特之后高谈"数而上学",或缺尔契之后高谈"逻辑后学"。如是英国柏林偶用metahistory(可译史而上学,或史而后学)一词,其实此词与"历史哲学"、"形式的历史哲学"、"历史学论"、"历史逻辑"同义。如是偶尔有一二实证派受此暗示,想建设"历史后学",却说不出所以然。可以说,至今为止,并无什么metahistory;我并且相信,除了"实质的历史哲学"、"形式的历史哲学"、"史学方法论"外,永远不会有什么metahistory。

    这是何等奇论!胡秋原又叫胡石明;胡石明又叫胡秋原(按胡先生字石明)。名字不同,所指(whatisdesignated)一也!因此,如果我们承认有胡秋原,就得承认有胡石明。若一方面承认有胡石明,但同时却坚持说:"永远不会有什么胡秋原!"这是何等滑稽的事!这又是何等天方夜谭式的"逻辑"!然而,胡先生却天才的"创造"了这种"逻辑":他一方面说"其实(metahis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