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学校,赵卫东看到时间才九点半,时间还早得很,看样子要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理理思路,对未来进行一个规划。
河西中学的后面,是一座小山,也就一百多米高,山上长得最多的是松树,在雨水丰富的季节,树下长着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磨菇,是小时候常去的地方,现在是上课时间,没有人到小山上玩,山上非常安静,真是整理思路的好地方。
慢慢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去,不一会儿就走到山顶,四周的视野非常开阔,赵卫东首先认真细致地环视了这块承载自己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的热土,这里也将成为自己穿越人生的第一站和起点。
赵卫东找了一棵大松树坐下,坐在软软的松针上显得特别舒服,背靠着松树,现在工业污染少,空气非常的清新,这都是后世难以享受到的。
一切都是如此的惬意,赵卫东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双眼,呼吸着特别新鲜的空气。
他的思续又回到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赵卫东知道,自己的大脑里有无数的超前知识,有无数的赚钱渠道和方法,可是现在还没有开始改革开放,很多的赚钱渠道都根本没有出现。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自己所拥有的超前知识,暂时还用不上,有无数的赚钱渠道,但没有启动资金也枉然。
怎么办?
眼下最关键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赵卫东觉得第一件事,肯定是找赚钱的切入点,没有启动的资金,什么办法都没有用。
那重生的第一件事就从寻找切入点开始,首先就是开始调查和寻找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和途径,确定近期目标。
既然确定了目标,就越早开始行动越好,想到这里赵卫东立刻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松针,整理一下身上的衣服,缓步向山下走去。
回到河西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街道上,整个公社所在地街道由不规则的二横二纵四条小街小道组成,新开的街道两边都是政府机关,路边都种了一些法国梧桐。
而老村庄内的老街巷,都铺着石头,中间都有一行大块石头,因为天长日久,街道上的石都被磨得光滑发亮,充满了历史苍桑感。
街道二边零星分布着河西公社革命委员会,公社大会堂,供销社、大众食堂、粮站、营业所、信用社、卫生院、食品站、中小学、邮电所、茶业站、农械厂、兽医站、文化站、招待所、河西大队、还有一间个人打铁铺、几间个人裁缝铺,实在是太简单了。
当然,公社的经济组织还有一些的,全公社的茶山面积不少,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集体茶厂,规模都不大,厂里的机器也很简单,一种是杀青机,另一种是揉茶机,揉茶机的多寡就可以知道规模的大小。
杀青机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是在几口锅上,安装一个连轴的杆,每口锅上都有几排机械手,再上一台小电动机带动,在杀青工艺中,锅灶里烧着柴火,先打开电动机让机械手进行顺转,然后在烧得滚烫的锅内投入一锅经过摊涼过的新鲜茶叶,进行杀青炒制。
当杀青结束后,反转机械手,杀青好的茶叶就会出锅,再把出锅后的茶叶放到揉茶机,进行揉制,揉制好后就放到特制的竹编框内用炭火烘焙,烘焙好的茶叶装箱后就是成品,由国家统购统销。
还比较多的是养猪场,几乎所有的大队都有一个养猪场,当然规模有大有小,赵卫东记得最大的一家养猪场有三百多头猪,小的养猪场则是几十头。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零星企业,多为规模比较小的作坊类小企业,如用铁砂炼铁的小冶炼,一些电动小碾米厂,还有是没有电力的大队,在使用传统的水力碾米面的作坊。
传统水力碾米面作坊设计的还是很精巧的,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首先将河上用河卵石筑一个石坝,提高水位,再建一个引水渠,将水引到河边的作坊。
有人使用时,取下引水渠上的挡水板,水流就带动水车运转,给整个作坊运转提供动力,使用的人多,需要的动力比较大,就多取下几块挡水板,加大水量,以提供更大的动力。
在水车上还特别设计了取水筒,随着水车的转动,不断把河水提升到高处的水槽上,再通过竹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