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两座石桥,转了当时开封府最富盛名的潘楼街,又去商铺林立的御街买了些绸缎饰物,转眼晌午临近。茜儿说要去还愿,杨庸看时间尚早,也不肚饥,也跟着一同折返,去了大相国寺。
杨庸一路上都在想那个拖着一个班子的卖艺辽女,说不上熟悉,但面相却隐约相识,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一时间竟是有些气短,皱眉挠首却始终不得其解。
柳儿笑道:“公子,春心萌动啦?”
“去!”杨庸讪笑,只是自问:“你们说这世上真有自己第一次见却仿佛早已相识的感觉么?”
茜儿低头不语,柳儿显是要逗一逗她的东主,便道:“有的,有如梦中之人,便是在梦中见了何止千百次,对首时却也似公子这般模样。”
杨庸“哈哈”一笑,说:“看来,柳儿是过来人!只是这梦中人柳儿可曾见到?不妨说与我听,但他出得起价钱,我便拱手把你奉上。”
柳儿闹了一张大红脸:“公子你你你...”
“我我我我...”杨庸学着柳儿的语调。
茜儿则在一旁“吃吃”地低笑,柔声提醒道:“公子,这就快到了!佛门清净地,来往的人也多,公子还是不要与奴家们调笑了。”
柳儿还待说些什么,茜儿拉了她一把,只能涨着一张红脸咬牙切齿。杨庸收敛心神,抬头正看到远处红墙碧瓦的大相国寺。这地方他一千年后是来过的,名胜古迹嘛,中国的名胜山川他倒有一多半去过。杨庸不信神佛,烧香拜佛的事他不反感,但绝不代表他也会去做。大墙之内无非也就是些古色的建筑,庄严的佛堂,论景,也没寺外山林的春景好。
杨庸瞅准了寺门不远处的茶铺,便道:“茜儿,你和柳儿去吧。我只在此处等着你们。”
“公子怎地不一齐进去,大相国寺的主持今日开坛授经,可不寻常。”茜儿不解地问道。
杨庸笑笑,道:“我本就是汴梁人,大相国寺来了何止十遭。你们去吧,我歇会。”说罢,便自顾自地在茶铺里找了个靠角的座儿,叫了一壶白水,要了两碟糕饼。又让一众家仆陪着,挥了挥手,让二女入寺而去。
此时已是近了元宵,冬雪还未消尽,早春却已露新芽。宣和三年的冬天是个暖冬,此刻梅花虽已逐渐凋落,桃花却也赶着渐暖的气息悄悄开起。长青的松柏矗立在寺院的周遭,一排排,一片片。青的,白的,粉的,纷纷扰扰。又间杂声声鸟语,传来阵阵花香。
端的是好一派江山秀色。
贪婪地吸吮着早春的气息,杨庸忍不住张开双臂,突然间便想吟诗,无奈搜肠刮肚却是一个字都想不起来。不料身后却有一个声音正自唱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杨庸心里的雅兴便在一瞬间跌破了冰点,心说了声“晦气”,皱眉回头望去,原来是个落魄的中年书生在发无聊的感慨。书生么,什么时代都是一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