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令人恐怖的“念叨”从根本上并不能算作一场“试验”因为早在苏联“大清洗”的年代,这种对于人性的摧残就已经司空见惯了。詹姆斯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因为涉及到“盲目崇拜”而产生的整个社会氛围的思想变革中,每个人都可能被改造,同样,他也会试着改变别人。所以那个时代中差不多所有人,都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特征,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然而,把那个前提去掉,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正常的气氛中,如果一个人打算对另一个人(不涉及任何团体),进行心理上的改造,就实在困难许多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对你的配偶经常要求她改变某种行为试试看?即使,她(或他)和你还存在着感情纽带这种很坚固的联系,你经常试图改变她(他)也会引起麻烦。更何况,杀手还是在与被害人素昧平生的情况下。
也正是因为“试验”的成功描述,詹姆斯对人性的挖掘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是他在id之后的意识,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人们在特殊时刻的情感和情绪变化,他不得不从更多的书籍中进行学习,并越来越仔细地观察人性。
之后,詹姆斯开始继续id之后的故事创作。他在id中破天荒地在“面具杀手”的故事结束之后,加了一章完全和这个故事毫无关联的章节“编外章人性的囚徒”这一章简单地构述了70年代末军方开始的一次试验,在这个试验中,作为主角出现的是赛斯沃勒的母亲和她的行为矫正师肖恩阿尔弗莱德。这一章的内容在肖恩入狱,而未婚妻另嫁他人为结尾戛然而止。作为与“面具杀手”故事毫不相关的一部分,它的分量却是最为重要的。詹姆斯开阔了他的想像力,为书中一个重要人物——华裔心理医生赛斯沃勒安排了整套的背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id中并没有解释的假肢,消失了的乔纳森先生,还有似曾相识的那加小姐,在后来的书中都会有很好的描述。
在2003年8月,詹姆斯开始创作赛斯沃勒的前传之一碎便士。
这一次,他把重点放在了对心理学专业试验的描述上,另外,因为案情的相关原因,他还提到了“潜意识”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在这一点上,是超越现有任何教科书的。目前的大学课本中,只要一提到潜意识,似乎就总与“笔误”、“口误”这些老掉牙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而詹姆斯提到的则更加具有吸引力,比如在电影院放映的广告如何通过潜意识心理造成观众乐于购买薯条和可乐,又例如在竞选的宣传海报上如何利用潜意识引起群体的注意等等。甚至,他还在书中提到一些人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自我意识。这些,都是源自id的特点的传承。在创作本书故事的阶段,詹姆斯认识到碎便士缺乏id那么多错综复杂的线索和线条,便在写作文法的应用上更加下功夫。同样,前面说的那些潜意识应用,也是花费大量时间查找最新欧美资料的结果。
在碎便士之后,詹姆斯一直在为文森特弗朗西斯这个华裔心理学者赛斯的亲密战友没能在本书中大放光芒感到遗憾。同时,他也在为自己在id一书中留下的两个悬念,做着积极的准备。第一个悬念是,fbi资深探员鲁夫先生是最先开始怀疑赛斯曾经的杀手身份的,在那个时候他就对着医生问起他的恩师莱瓦德教授,并提到他的遇害似乎是一个中国杀手的作为。
詹姆斯开始编织另一个圈套,那就是目前尚未完成的浮墙。在这本书里,不但文森特成为了十分活跃的角色,id里面的两个悬念也得到了解释。